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

夢醒時分-月兒moon


当时在福建泉州,有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小伙子郑芝龙,随着一艘荷兰商船去了日本。在日本长崎县平户川内町千里滨期间,郑芝龙借住在田川家。很快,19岁的郑芝龙和21岁的田川小姐坠入爱河,并有了爱情结晶。

这个人就是我国的名族英雄郑成功,因此他有着一半的日本人的血统。

除了部分血缘之外,郑成功被日本奉为“神”,还有以下几点:

1,郑成功抗清正中日本下怀。1646年郑成功起兵抗清,成为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势力。而日本征服中国的野心,从清朝时期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郑成功兴台符合日本野心。由于郑成功拒不投降满清,其后人也长期割据台湾抗拒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日本企图霸占台湾、大搞分裂的野心。在他们眼中,郑成功是第一个日裔子孙经营台湾的例子。

3,郑成功被歪曲成日本武士。在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国姓爷合战》中,把郑成功这位中国民族英雄形象肆意加以歪曲和改造,以符合日本政治军事目的之需要。

他们胡说郑成功是在日本长大,还给他起了一个日文名字“和藤内”。这出戏连续3年在日本上演不衰,观众多达20多万人次。

不过从朝鲜的历史典籍中,的确有郑成功向日本借兵的记录。

南明永历十二年,即清朝顺治十五年、日本万治元年(1658)六月间,郑成功派遣桂梧、如昔和尚东渡日本长崎,递交了郑成功致德川幕府等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书信。

郑成功在书信中首先称赞颂了幕府将军,接着结合自身经历,说:“成功生于日出,长而云从,一身系天下安危,百战占师中贞吉”,并以唐将徐世勣赐姓李自喻,以颜真卿气节自励,以示抗清决心。

郑成功希望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关系,但关键是书信的结尾,指出:“中兴伊迩,敢望僧桂梧、如昔重来。文难悉情,词不尽意”,暗喻南明将兴师北伐,乞兵曲笔之隐将由桂梧、如昔去长崎面叙。

结果如何呢?据日本平凡社编《大百科事典》第十八卷云,幕府拒绝了郑成功借兵请求,粟田元次郎《日本近代史》第四章亦云幕府未允出兵。

郑成功到底算不算中国民族英雄?要知道,中华民族不等同于汉族

众所周知,郑成功其父郑芝龙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其父郑芝龙投降清朝被杀。郑成功以福建为基地,反清复明,沿用明朝国祚延平郡王旗号,反攻西南,直逼南京,天下震动。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明朝为正统,满清为外族。郑成功作为汉族代表,那么其反清复明的军事行为,就是狭义上的民族英雄,也就是“大汉民族英雄”。

郑成功武装反攻失败后,随向东一举收复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岛。被尊称为“开台圣王”,这也是郑成功最大的历史功绩。此时郑成功的对手变成荷兰人,那么此时郑成功的武装收台军事行动,就是典型的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此时的郑成功就是广义上的民族英雄,也就是“中华民族英雄”。

郑成功父子曾三次想出兵“收拾”菲律宾,为何最终没有个结果?

1603年,菲律宾岛传闻吕宋有一座机易山,“其上金豆自生”。万历皇帝信以为真,下令福建官员前去勘查。因此,菲律宾排华情绪渐浓,西菲当局欲迫害甚至屠杀华侨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1603年10月3日,不愿坐以待毙的华侨爆发起义,但由于缺少武器和军事经验,他们仅坚持了41天。起义很快演变成一场大屠杀。在当局的煽动和蒙骗下,包括土著、日侨在内的各方力量都参与到屠杀中。据统计,至少2万华侨被杀。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派人向菲律宾总督下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面对郑成功的威胁,西班牙人反而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集体屠杀。郑成功闻讯,一面抚恤逃到台湾的华侨,一面组织筹备军队,于是菲律宾岛上再度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但郑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现内乱,不久郑成功病逝。

刚刚攻下台湾的郑成功,为何突然就暴毙了呢?

民族英雄郑成功领导军民驱逐了外国侵略者,收复了台湾。仅仅过了五个多月,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九岁。

因为郑成功死得比较突然,五月初一发病,几天就死了,死前还曾登将台手持千里望远镜观望,对他的死因,有的记载过于简略,许多记载说法不一,还有的叙述的情况颇为蹊跷。

有一种说法做了心理分析,认为这段时间接连发生几件令他极痛心的事件,家事国事天下事使他精神遭到严重打击。一是永历帝逃到缅甸,去年九月被吴三桂俘虏,南明皇帝蒙难的消息传到了台湾。二是他父亲郑芝龙和家人亲属十一人在北京被清朝杀害。

接二连三发生的忧伤、悲愤、抑郁、暴怒,使他精神崩溃,再也支持不住了。


刀墓手札


郑成功的军队是明末清初时最骁勇善战、最血性阳刚的一支汉族武装,无畏的勇气和严明的纪律一向是郑军取胜的法宝。真是这份难得的血性与桀骜,满洲八旗劲旅才对这支盘踞东南沿海的南明孤军怀着深深的敬畏。

这支孤军奋战的军队为何有如此血性?因为他们的首领是郑成功!正是他身上的血性与义烈感染和影响了这支军队。

史载,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福建南安人。他出身小吏之家,“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闽南人自古就有冒险精神,笃信“爱拼才会赢”的理念,素有闯荡海外谋生的传统,郑芝龙天生一副江湖豪杰的豪迈性格,他满18岁时,就离家出走,从此浪迹菲律宾、澳门、日本之间,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精通好几门外语,先后做过翻译、厨子、鞋匠,有时还乘便做做走私商。

在日本九州居留期间,他娶了个日本老婆田川氏,其子郑成功因此成了中日混血儿。后来,狡黠剽悍的郑芝龙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偷渡客发迹成一位东亚最大的国际贸易商,同时还是一个叫人闻风丧胆的海盗首领。

史载,郑成功“果敢刚毅传之自母”。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胆识过人,性情刚烈。后来郑芝龙望风投降满清时,田川氏拒绝和老公同去清营。清军攻入郑芝龙的老巢安平,郑氏族人纷纷潜逃藏匿,田川氏既不降清也不逃走,她“手持剑不肯去”,清兵破门而入时,这位可敬的日本女子“毅然拔剑割肚(剖腹)而死”。

不难想象,有这样一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母亲,对郑成功的人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据说在日本生活期间,田川氏对少年郑成功的管教很是严厉,对郑的性格形成和道德品质的的成长非常关注,家教甚严。

郑成功自幼接受了母亲严格的日式教育,也承袭了父亲郑芝龙的豪雄性格,郑芝龙离开日本时给儿子安排了一位日本武士花房当师傅,系统的学习接受了东瀛武士道教育和“

二刀流”剑术。

后来,江洋大盗郑芝龙被明朝政府招安,成了大明水师的一名高级将领,荣华富贵俱全。他照样半公开的走私贩私,不仅垄断了东南沿海的国际贸易,还全力经营着他的商业帝国,同时从日本九州平户接回了已经7岁的郑成功。郑芝龙对长子成功非常重视,为培养他不惜重金,为其提供了一般人家难以企及的教育条件,他重金聘来的老师都是彼时出类拔萃的学者和武林高手。

郑成功本来就天资聪颖,经过文武两方面严格而系统的教育,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逐渐成为一位不同凡响、谋勇兼备的奇才。

史载,郑成功“性喜春秋,兼爱孙吴”,欣赏春秋人物那种豪迈坦荡、轻生死重大义的英雄气质,崇拜孙武、吴起等运筹帷幄、纵横疆场、凭借超人的胆略改变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贤大德们。

1644年,清军入塞,明朝灭亡。1645年,效忠南明的郑芝龙把22岁的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朱聿键。隆武帝见他英姿勃发,一表人才,大喜,抚其背曰:“恨朕无女妻卿。遂赐姓,兼赐名成功(原名郑森)’。以驸马体统行事”。“国姓爷”的称谓即由此而来。

之后,在整个军旅生涯中,郑成功始终以春秋大义作表率:轻生死,重然若;行事果敢,壮怀激烈。

清军南下,母亲田川氏不愿降清,剖腹自杀,郑成功闻讯,痛不欲生,他赶回安平料理后事,用纯金铸了一尊田川氏的坐像,日夜祭拜。同时,他毅然投笔从戎,发誓抗清。

史载,办完母亲后事后,郑成功挥泪而去,从此“以只身而奉故朔,海盗群雄,皆拱手听其约束;五省移徙,避其锋锐且当败军喘息,又能镇定强战。继而,开辟海外乾坤”。

郑成功麾下的军队之所以拥有令清军以及荷兰人恐惧的强悍战力,有一半来自郑成功强悍的个人风格,另一半则继承了海盗遗风。在明末严密的专制统治下,敢于冒死蹈海的人,大都是些容易血脉贲张的强者。这些海盗干惯了刀头舔血的勾当,就是靠勇气来换饭吃。郑芝龙降清后,这些桀骜不驯者一时群龙无首。郑成功竖起义旗,这些人纷纷呼啸而至,重新聚集在少帅的大旗下。郑成功英迈果决,嫉恶如仇,不贪小利。他用铁的纪律降服了这帮散漫惯了的海上强徒,并将之打造成一支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的虎贲队伍。

史载,郑成功一生“ 处无可如何之境,得未曾有之局,以其螳臂之势,纵横大敌,逐红夷(指荷兰人)于海上,辟地千里,为有明硕果之仅存

”。郑氏戎马一生,浴血沙场,先拼死抗清,失利后再渡海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人,让大明仅余的血脉在这块孤岛上得以延续 。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凭坚强的意志和摧不垮的信念在做着顽强而绝望的努力,在令人沮丧的明末历史上留下了一抹难得的亮色,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章。郑成功不仅被中国人视为民族英雄而顶礼膜拜, 就是在一衣带水的领邦日本,他也被当做英雄而被永久祭祀、崇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网络配图】


铁马冰河wu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答,郑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统。

郑成功的父亲叫做郑志龙,泉州鲤城人,公开身份是福建的海运巨商,实际则是盘踞福建的大海盗,以收取过路费为生。

但早年郑志龙还不是海盗,以海上贸易为生,来往于中国和日本。

当时,平户藩是日本对外贸易的中心,也是郑志龙长期驻留的地方。

平户藩的大名叫做松浦氏,他非常欣赏郑志龙的才能,对他很优待。

松浦氏不但给郑志龙房屋土地,还介绍家臣田川昱皇的女儿田川松给他做妻子。

田川昱皇也并非纯粹的日本人,祖籍也是福建泉州,一部分中国血统。

然后田川松则是纯粹的日本人,她的父母都是日本人,后母亲改嫁给田川昱皇。

当时明朝有钱人,三妻四妾也是很平常,但田川松则是郑芝龙的正妻,身份不同于其他人。

结婚以后,郑志龙在中国和日本直接来回奔走做生意,田川松则留在日本。

天启四年(1624年),田川松生下了郑成功。

据说当时田川松正在海边散步,突然腹痛。她来不及回屋,在丫鬟的帮助下于海边岩石后生下了郑成功。

今天,这块石头也是日本一个景点,叫做儿诞石,至今仍立“郑成功儿诞石”纪念碑。

剩下郑成功5年后,田川松又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七左卫门。

但七左卫门并没有来到明朝,始终留在日本成为平户藩的武士家臣。

清军后来大举进攻福建,攻陷了田川松居住的安平。田川松当时已经45岁,为了避免被清军淫辱,她和很多日本贵族女人一样,用匕首自尽身亡。

郑成功对母亲感情深厚。曾用黄金为母亲铸了一尊像,并用沉香做床,五色珠宝做帘,珍重供奉。

郑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统不假,但不能当做日本人。

国际流行的是,根据父亲的血统认定民族,而不是母亲。今天很多中国人为了少数民族的优厚待遇,哪怕女方是少数民族,孩子也全部变为少数民族。这也是够了。


萨沙


日本人之所以视郑成功为自己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台湾问题,也包括了近代日本的大东亚主义倾向。郑成功与两者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切要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说起。这位早年是沿海海商集团成员的成功者,在日本结婚生子。郑成功的母亲就是日本人,甚至一直有一个居住在日本的武士弟弟。这样从血缘上来说,郑成功就能和日本搭上关系。

一直到5岁为止,郑成功都随母亲居住在日本,后来才被事业有所起色的郑芝龙接到了福建。所以,他本人至少还是会说一点日语的。


其次,郑成功一生最容易被人熟知和铭记的事迹,就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手里夺取了台湾。虽然战争的过程一波三折,且郑成功事后还一直要交好荷兰和英国人,让他们帮助自己的集团发展经济。但对于东亚各地区的文明来说,这一不可多得的事迹,是近代西方文明浪潮冲击下的最好精神慰藉品。

日本自明治维新前后开始,就一直有着逐步加强的大东亚主义情节。这个思维要求日本以东亚黄皮肤人种的救星自居,继承过去大陆上帝国的文明正统。一旦日本将来国力昌盛,势必会进行大东亚版的驱逐鞑虏。郑成功在17世纪中期在荷兰的战争,恰恰符合了日本人希望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进行的文化圣战的标准。拥有日本血统的郑成功,自然也就成为了日本人大力吹捧的对象。

最后,日本在甲午战争后从清朝手里夺取了台湾的控制权。郑成功的文化宣传作用,再次得到了提升。郑成功在历史上一方面对控制大陆的清廷抗争,一方面占据台湾,并不惜与西方列强势力开战。这些都统统符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化宣传口味。


在占领台湾后,他们更加不遗余力的对郑成功进行包装,打造了一个符合他们自身需求的民族英雄。郑氏家族在台湾当地,乃至大陆来的闽南移民团体中,都有很崇高的地位。宣传郑成功自然也就有助于日本殖民当局,按覆台湾民心,宣扬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会对郑成功赞誉有加的原因。


米南德王问道


那是很正常的,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东亚三国的人思维通常都一样。我们认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日本人同样是讨厌外来侵略者(荷兰),同时日本人很多时候也认为台湾是他们的一部分,还有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郑七岁前与母亲在日本生活,日本人也认为他是大和人。有几个例子,主要是足球界里面的,在世界杯上,由于中国队经常进不了决赛圈,所以在日韩表现好的时候,球迷和球评家们都欢声快语的庆祝。当年中田英寿在罗马以进球帮助罗马获得联赛冠军时,中国这大肆报道,就好象中田是中国人一样。另一个就是曼联的朴智星,中国球迷给他的钻是“星爷”呢,可见其在中国球迷心中的地位。姚明,在给火箭队出名后,日本人举国宣传,屡试不爽的广告合约费扑面而来,只是姚明一 一拒绝了。所以结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从心里觉得东亚民族此时为一体的时候,就会都认同的。


海条子


日本尊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就两方面原因,一是郑成功确实有一半的日本血统,二是郑成功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符合日本的利益。

郑成功的身世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在刚刚满十八岁的时候,就和弟弟外出经商,他也因此经常走南闯北,后来到了日本,在长崎县平户川内町千里滨期间,结识了妻子田川松,随后生下了一个孩子,这就是我国的名族英雄郑成功,因此他有着一半的日本人的血统,也可以说是半个日本人,郑成功7岁之前一直随母亲生活在日本,7岁以后才随父亲离开日本回到中国。因此从血脉上来讲,日本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将郑成功认为是他们大和民族的历史人物。

郑成功坚持抗清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郑成功父亲投降满清,他的母亲则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苦谏父亲无果后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成为南明后期抗清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清朝末年,日本从甲午战争开始,逐步施行了征服中国的计划,由于郑成功长期坚持抗清,这就比较符合日本的利益,因此把一半血统的郑成功强行列为他们的民族英雄。

台湾问题

琉球群岛早期是中国的附属国,在明朝末年被日本出兵占领,并被强行纳入日本版图。在琉球并入日本本土后,日本长期以来就一直觊觎我国台湾,有着把台湾岛吞并的野心,而郑成功及其后人一直拒绝台湾与清朝统一的做法,正好与日本的野心相符合。于是他们就一厢情愿地认为,郑成功就是第一个日本后代经营台湾的例子。

郑成功坚持抗清,作为我国民族英雄是毫无疑问的,毕竟满清是外来入侵者,而且在大明国土大肆烧杀抢掠;至于日本也把郑成功是为民族英雄,只不过是他们粉饰其侵略行为的一种利益需要罢了,不值一提。


惯与长夜


战后日本官方是不使用“民族英雄”这类说法的。因此最多是旧日本用过这样的称呼。


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郑成功本人在闽台沿海又颇有名气,因此通过中日贸易,“国姓爷”郑成功之名在日本颇为人知。江户时代便有日本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创作了人偶剧《国性爷合战》,后来又改编成歌舞伎剧目,大受欢迎。但剧中主人公原名“和藤内”,暗示日本(和)与中国(藤、唐)混血。剧情主线是和藤内带着吴三桂、甘辉等中国将军与日本妻子小睦一起消灭了鞑靼兵和汉奸李滔天。


(当时为宣传歌舞伎剧目《国姓爷合战》发行的版画浮世绘,图中人为国性爷,出处见图)


近代日本开始发展自己的殖民主义事业。在日本小说家笔下,郑成功完全成了日本国的武士。1886年高崎修助的《郑森伟传。明清军谈》中,国姓爷对荷兰人大喊:“

你这岛中的胡奴,我今天是为国来讨伐你,快快来我的日本刀下受死吧!”还说将台湾地名定为东宁,为了纪念自己生于大海东边的日本。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更是借郑成功的日本血缘做合法性文章,将台南的延平郡王祠改成日式的“开山神社”。以此将郑氏政权的治台说成日本占据台湾的先声。



(开山神社遗留的石制鸟居,已被国民党当局改修)


二战时期,日本当局更用郑成功的经历为“南方开发”“大东亚共荣圈”的野望服务。在台的日本学者山本运一将郑成功与到台湾、暹罗等地活动的亦商亦武的日本人滨田弥兵卫、山田长政并列,纳入“日本人南方发展史”之中。这样一来,郑成功收取台湾、经营海贸的事迹,就成了日本人开放南洋的先声了。



(山本运一《日本人南方发展史》,台湾时报发行所,1944)

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由于驻日盟军总司令部推动的民主化改革,将郑成功作为日本英雄、殖民先锋的宣传在日本也被废除了。如今国姓爷郑成功对日本一般民众而言只是一个和日本略有因缘的历史人物,或是一段浪漫传奇的主角。但郑成功的形象,依然在整个华人世界中被不断地赞扬、诋毁、操纵着。


温长卿


碰瓷


郑成功是在一六六一年从厦门出发渡过台湾海峡,领导军队收复台湾对荷兰殖民者进行了坚决斗争。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也是两岸之间重要的文化纽带,被奉为“开台圣王”。在和荷兰殖民者坚船利炮进行斗争的时候,首先获得了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进攻荷军据地“赤庄城”和“热兰遮城”。

荷兰殖民者在1662年1月28日缴械投降。除了收复台湾之外,郑成功还是反清复明的主要领导人物之一。当时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中国大陆进行了政权更替。清军入关,统治阶级换了人。郑成功以台湾为据点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曾经一度控制东南沿海地区,确切是中国人没有错,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的骄傲。

至于为什么日本人也称之为民族英雄,除了单方面一厢情愿的想增加自己的历史之外,郑成功确实也带有一丝日本血缘关系。郑成功的父亲是海盗,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落到日本,娶了一个日本女人在日本的平户海滨生下的郑成功。但日本人将郑成功的世界妖魔化,歪曲成了具有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人。特别是为了达到日本政治军事目的的需求,在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国姓爷合战》中肆意抹黑郑成功的形象。不过日本篡改历史,美化自己的民族,这种事情时常发生,做起来十分得心应手。

在日本人口中,郑成功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日本人,在日本出生在日本长大而且还有一个日文名字叫“和藤内”。从明朝开始,日本已经开始对中国大陆蠢蠢欲动,对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着持续不断的骚扰,十七世纪郑成功起兵抗清,正中日本想要征服中国野心的下怀。


品读武器装备


为何日本尊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

原因一,郑成功母亲为日本人,郑成功有一半的日本血统,因此日本人也认为郑成功是日本人,认为郑成功赶走荷兰人统治台湾是他们日本的荣耀。

原因二,日本对台湾有想法,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日本尊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台湾。

总之日本人尊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