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呼风唤雨”的诸葛亮,想火攻司马懿却为何被雨淋灭?

导语:上期说到,诸葛亮想派使者羞辱司马懿,谁知反被司马懿套出重大军事机密。这期我们继续说说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诸葛亮,精于谋略,善于算计,用兵如神。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随着刘备的三顾茅庐后,卧龙诸葛跟着刘备可以说一路纵横驰骋,夺荆州攻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刘备死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在刘禅的支持下,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践行“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承诺。在北伐中,诸葛亮遇到了一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二人才智谋略算得上是旗鼓相当,在每一次你来我往的交战时间里,也算得上是互有胜负。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曾经逼迫过诸葛亮唱空城计,诸葛亮也在上方谷差点把司马懿烧死。征战后期的诸葛亮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快要被司马懿耗死了,在找到上方谷这个突破口之后,诸葛亮想一举火攻司马懿,这一战诸葛亮心知肚明是自己的最后机会。司马懿中计后却没料到一场大雨把火全部淋灭了,同时也把诸葛亮的希望湮灭了。为何号称呼风唤雨的诸葛亮最后却败在一场大雨之中?


揭秘三国:“呼风唤雨”的诸葛亮,想火攻司马懿却为何被雨淋灭?


234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起兵十万,进行第六次的北伐,司马懿调动四十万军队,在渭水一带跟诸葛亮展开了对峙。司马懿多次跟诸葛亮交战,败多胜少,深知诸葛亮的厉害。曹睿也命令司马懿坚守阵地。蜀军远道而来,粮草和军械都供给不足,条件只允许速战速决,所以诸葛亮日夜勘察地形。最后找到了消灭司马懿最好的机会——上方谷。上方谷是两座山之间的峡谷,地势低洼,入口极其狭窄,只能允许一人一马通过,但整个谷底却能容纳数千人,地形很像一个葫芦。诸葛亮针对上方谷的地形想到一条妙计,他通过在上方谷囤积大量的粮草,诱导司马懿前来劫粮,司马懿多次被诸葛亮劫粮,想一雪前耻的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揭秘三国:“呼风唤雨”的诸葛亮,想火攻司马懿却为何被雨淋灭?


司马懿一方面派兵攻打诸葛亮的营寨,自己却带同儿子二人前往上方谷劫粮,诸葛亮却早已在粮草上放上干柴,硫磺和火药。诸葛亮只在上方谷留下数百兵力,司马懿当然很快就占领了上方谷,没想到诸葛亮早就登上了上方谷的山顶,命人在谷口放火堵路,更让士兵用火箭万箭齐发。司马懿军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他悔不当初,绝望之时,正要挥剑自杀,没想到突然天降大雨,把火全部淋灭,司马懿大呼自己命不该绝。带兵突围出上方谷。


揭秘三国:“呼风唤雨”的诸葛亮,想火攻司马懿却为何被雨淋灭?


很多人说司马懿得天命,为帝王之家。其实这里面不存在什么天命论,而是另有奥秘。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开始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同时,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点,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马懿才得以脱险。这个道理和原子弹爆炸形成风暴道理一样。


揭秘三国:“呼风唤雨”的诸葛亮,想火攻司马懿却为何被雨淋灭?


最后,这场雨湮灭的不旦旦是火攻司马懿的火,不是这场战役的胜利,而是诸葛亮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愿望。他自知命不久矣,气数已尽,不久于人世,更加是万分悲痛。他只能悲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揭秘三国:“呼风唤雨”的诸葛亮,想火攻司马懿却为何被雨淋灭?


你们认为才智谋略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胜一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