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有能力的继续上没能力的、跟不上形势需要的,转岗或下岗

关注【企业之眼】更多关于企业管理、员工激励、薪酬制度、绩效激励等内容免费与你分享!私信

“资料”送您关于员工管理、绩效薪酬的干货视频。

人人喜欢的心理舒服区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舒服区。处于这一区域的人对自我的认同保持一种良好的感觉。而为了保持这种感觉,人们甚至会拒绝理性的判断,换之以麻痹、拒绝、逃避或勉强等非理性的方式让自己处于安乐之中。

这也是人们做事拖延,不愿意挑战更高效、更优质的工作的原因。

任正非:有能力的继续上没能力的、跟不上形势需要的,转岗或下岗

1995年,华为在C&C08交换机上的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于是产品向市场大面积渗透。华为的年度销售额也达到了15亿元,华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然而,随着创业期涌现的一批个人英雄的职位越升越高,他们发现自己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于是,一部分高层管理者开始丧失创业时的激情,松懈下来,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下属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华为继续发展的瓶颈。

任正非:有能力的继续上没能力的、跟不上形势需要的,转岗或下岗

显然,当时的很多华为人已经走入舒服区,开始“享受”了。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身处职业现场,就必须明白:因为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在大踏步向前的时候,自己的每一次停顿和放慢脚步都是一种后退,可能自己现在还处在“舒适区”里乘凉,但很快就会陷入“困顿区”。

IBM在与华为的咨询合作中,发现许多由技术岗位晋升的管理人员仍然沉溺在自己的技术世界中,而对团队管理、资源协调等管理工作不是很热情,甚至对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存在抵触情绪。IBM明确地指出华为人喜欢沉溺于舒服区的这种现象,并建议华为经营层下狠心进行改善和扭转。

任正非:有能力的继续上没能力的、跟不上形势需要的,转岗或下岗

任正非也指出:“我们现在有些干部、员工都沾染了骄娇二气,开始乐于享受生活,放松自我要求,怕苦怕累,对工作不再兢兢业业,对待遇却斤斤计较。甚至,连一批创业时期打拼出来的个人英雄都没有了以往的激情。”

人们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内,做任何事情都是很容易的,而超出了这个范围,平时轻易能做到的事情,很多人就不愿尝试了。但任正非坚决地做出了决定:让大家全部“归零”,并通过竞聘上岗,有能力的继续上;没能力的、跟不上形势需要的,转换岗位或下岗。

1995年,任正非以一篇题为“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万言报告,拉开了市场部整顿工作会议的序幕。他指出:“为了明天,我们必须修正今天。你们的集体辞职,体现了大无畏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你们将光照华为的历史!”

任正非:有能力的继续上没能力的、跟不上形势需要的,转岗或下岗

随后,由分管市场部的华为副总裁孙亚芳带领26个办事处主任同时向公司递交了两份报告:一份是1995年的工作述职报告;另一份是辞职报告。孙亚芳还做了集体辞职的激情演说。当市场部代表宣读完辞职书的时候,许多人眼含泪水走向主席台,台下则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前进,华为!前进,华为!”

华为整训工作会议历时整整一个月,接着就是竞聘上岗答辩,公司根据个人实际表现、发展潜力及公司发展需要进行选拔。

任正非:有能力的继续上没能力的、跟不上形势需要的,转岗或下岗

就是这样,华为以极大的决心和毅力,将干部、员工的固有资格全部清零,让他们走出舒服区,重新处于竞争的状态。华为总裁任正非对此有过经典的论述,他说华为人要做奋斗者,不能太舒服,太舒服了就没有了追求。在华为,许多主管、项目经理经常换岗,去年还是项目组长、项目经理,今天可能就是某个项目经理手下的研发人员;也有可能去年还在杭州研究所,明年就得准备去非洲、马来西亚等。在华为,每个研发人员办公桌下都有一张床垫,累了,就在上面躺一躺,然后接着干……正是因为这种狼性精神,让华为始终保持着高昂的进取心和高效的工作执行力。

推荐更多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