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起初他们抓共产党,

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

然后他们抓犹太人,

我也不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接着他们抓工会成员,

我还是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之后他们抓天主教徒,

我依然不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却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Martin Niemoller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01

乐清女孩遇害事件已过去了一个多星期,在这一个多周的时间里,滴滴事件持续发酵,大家的目光不再聚焦于事件本身,立刻转入了对滴滴顺风车、滴滴平台,甚至是滴滴企业的质疑,不断深挖、细数滴滴“七宗罪”。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滴滴顺风车的安全隐患早已存在,此次不过是同一时间喷涌出来而已。

从滴滴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规律:

很多事情本身便存在问题,而我们却总在爆发的那一刻才看见了它的存在。疫苗如此,食品安全如此,再早些的三氯氰胺也如此。

滴滴顺风车的问题更是一样,从滴滴上市的那天起,也有人质疑过安全隐患,但并没引起大众探讨。因为顺风车确实给更大的社会群体带来了利益,在足够的利益面前,大众总是谦和而不斤斤计较。

安全问题?你警惕点儿不就好了。

性骚扰?你大惊小怪矫情过度吧。

司机故意绕路?多大点儿事到目的地多付几块钱就行了。

02

正是人们的习以为常和见怪不怪,很多明面上的问题我们总是“极易忽略”。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我们看不见孩子放学回家郁郁而胆颤的神情,直到他的同学成为杀人凶手我们才知道“校园霸凌”是个多么严肃的词;

我们看不见职场、校园里自闭畏惧的女孩,直到爆出性侵甚至命案我们才知道“职场(校园)性骚扰”是多么可怕的梦魇……

只有当事件酝酿到极致发展成为案件,我们才能看见周遭的一切。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韩国曾有过一部电影《熔炉》,讲述了聋哑学校孩子被教师虐待性侵的真实案例,那所寄宿学校里惨剧时有发生,但所有老师都像默认一般装聋作哑。

如果说《熔炉》中的旁观者是畏惧强权而不发声,那日本的《无人知晓》则更直接客观的阐述着世界的冷漠:五个被抛弃的小孩,靠着拣来的食物与公园的水源,在断电停水的租屋中生活。他们有的生病、有的死亡,他们生活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却没有人“看见”他们的存在……

03

无论《熔炉》还是《无人知晓》,人们的漠视导致孩子的悲剧,而放眼现实,大众的漠视不断放大,不也导致过人类的悲剧么?二战便是最可悲的例子。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阿伦特曾经提出,来自大众不思考、无判断、盲目服从权威而产生的平庸之恶,比独裁者极端之恶更为可怕。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如果在生活中总是习惯抱持旁观者的心态,总是对社会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见,总有一天,这种无意识、不自觉的恶意,将会引发真正的悲剧。

资本和强权也许会时刻挑战着道德和良知,但只要大众监督的视线尚存,只要你我都会为显而易见的隐患发声,那社会公德便不会被摧毁,而那些因监管漏洞而失去生命的悲剧将会大大减少。

不敢断言我们的发声也许能使社会变得有多美好,但至少,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04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熔炉》的最后,勇敢的美术老师拯救了这群孩子,尽管没能赢得胜诉,让作恶者伏法是一大遗憾,但在现实社会中,这部影片极大的引发了社会关注,韩国甚至因此补充了法律漏洞,这难道不是一种看见与发声吗?

而在《无人知晓》的结尾,这群自生自灭的孩子依然在灯火辉煌的繁华中,没人看见,没人察觉,最终也依然无人知晓……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作者 :莫德

排版 :莫德

我们沉默,我们作恶

投稿热线:0871-6311400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