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女儿清华通知书被踢出群,微信群聊也立江湖规矩

文 │ 从易

如今,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交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人们也习惯于通过组建微信群以方便小群体的联系,大部分人都有工作群、同学群、发小群、家长群等,但在这里要友好相处是需要规矩和礼仪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微信群聊的江湖规矩。

晒女儿清华通知书被踢出群,微信群聊也立江湖规矩

(视觉中国/图)

近日,一则“晒女儿清华通知书被踢出群”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事情的经过是,某老师郭兰(化名)是个晒女狂魔,在班级微信群里每天都会自言自语,常常发布女儿认真学习的照片,有时候还把女儿的笔记发到群里。

在女儿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她第一时间把录取通知书晒到了班级群,还骄傲地说:“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正以为大家会来夸赞女儿时,却发现自己被班长踢出了班级群。当她准备私下找班长评理时,却发现自己也被删除了好友。这位老师越想越委屈,觉得没做错什么,怎么就落到这样的下场呢?

微博上有博主发布了这个新闻,2万多条的评论,大部分人都支持班长的做法。这下她或许会更纳闷了,在群里秀一下自己优秀的孩子,难道就错了吗?

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议题:微信群的规矩和礼仪。

多点换位思考,少点盲目炫耀


在上述的新闻中,有一个细节:郭兰的同学对她晒女儿的举动不满已久,都不愿意再回复她了。尤其是郭兰的班长,他的儿子今年也参加高考,却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本来心情就很低落,看到郭兰每天发这些东西,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很显然,郭兰的同学反感的是郭兰狂轰滥炸式地炫耀,丝毫没有考虑到同学群里其他人的感受。这让人不禁想起前不久的另一桩新闻——男子总在单位里夸自己儿子“不用功、照样考上重点”,结果被同事揍了……

只是家长群里的花式炫耀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早前一场上海小学家委会竞选,轰动舆论。随便点开一张,参选家长全都是海内外名校毕业的研究生,满眼的复旦、同济、密歇根,外企大管家、知名会计所、央行外管局满天飞。有比学历的,有比职业的,有比资源,还有的拼“圈子”的……一个小学家委会的竞选简直成了一个炫耀大赛。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幼儿园的家长群成了孩子们的出游大赛。有晒娃去纽约的,有去日本的,有晒坐豪华油轮的。平时里有些家长也会忍不住在班级群里晒自家的孩子有多优秀——比如一次考试100分了,钢琴考过级了,或者是孩子为父母做了什么贴心举动了……一开始还有家长会礼貌性地夸赞下,但类似的情况多了,很多时候往往就无人回复了。

而作为老师,也不赞成家长的举动:一来这是班级群,不是某个孩子个人才艺的展现舞台;二来孩子优秀的确值得骄傲,但家长的晒如果没有注意场合和措辞,就会变成一种炫耀,会对其他家长造成心理上的刺激。

晒女儿清华通知书被踢出群,微信群聊也立江湖规矩

(视觉中国/图)

要真诚,不要马屁


中国式父母爱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尤其是在教育问题上,因为现实焦虑、自身焦虑等,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尤其重视,穷其一切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即便将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仍不放心,担心孩子在学校里没有获得老师的关照,因此许多家长选择巴结老师——不仅仅是尊师重教,而是过犹不及的迎合拍马,这在班级家长群里体现得尤其明显。

有家长吐槽,家长群渐渐变成了“马屁群”。每次打开家长群都有超过50条未读消息,其中只有1条通知,剩下数十条都是“好的,老师我收到了”“老师费心了”“非常感谢您”,家长回复的就像接龙一样,一句比一句长,每天动辄几十上百条信息。有家长对此感到非常苦恼,怕错过重要的事儿不敢屏蔽,可想看老师说什么,还得翻好久才找得到。

更尴尬地的是,有的家长公开在群里对老师进行各种夸张、抒情式的表扬。比如班级获得了流动红旗,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家长们都能夸出花来:“老师太厉害了!赞一个!”“老师太棒了!”“从来没见过这么负责任的老师,老师太厉害了!”“这背后是老师再默默地付出,老师费心了!”……看到别的家长表扬老师,有的家长也不得不加入表扬的队伍,即便他觉得这样的表扬夸张又肉麻。

肉麻地拍马屁,不仅扭曲了班级家长群的风气,某种程度上也扭曲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应该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一旦它变成了不平等的权力关系,那么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就会被破坏,这种坏风气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晒女儿清华通知书被踢出群,微信群聊也立江湖规矩

(新华社/图)

建立规范的群规很重要


奇葩的微信群的问题并不止于上文提及的,不少微信群还有广告泛滥、垃圾信息泛滥、闲聊泛滥,或者动辄在群里“撕X”,群里总弥漫着火药味等问题。

微信群的礼仪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与群主是否作为息息相关。

如今,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交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人们也习惯于通过组建微信群以方便小群体的联系,大部分人都有工作群、同学群、发小群、家长群等。有人会认为,微信群的消息可以免打扰,因此想在发什么就发什么;然而,有时微信群比朋友圈更强调礼仪,朋友圈可以屏蔽,但微信群是一个聊天模式,当我们想从聊天记录中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就不得不看到别人的发言。

笔者也加入不少微信群,其中有一个读书群是有500人的大群,加入者的身份背景各异,群的运作却非常规范,很少有什么乱七八糟、无关紧要的信息,这就源于群主的用心管理。群主定期会在群里发布群规,比如不准在群里发布与读书无关的信息,不准拉票,否则就被踢出去,而如果发布相关广告,就得发一个不少于50元的红包……

不久前大连某幼儿园给班级群立规矩的做法获得不少好评。该幼儿园对班级群发布包括“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现大量奉承拍马的行为”“避免发大量图片刷屏而导致其他家长忽略了老师发的重要通知或提示”等九条群规,不少家长都认为这一做法值得效仿。

许多微信群出现的问题折射的都是一些深层次症结,比如家长的炫富攀比背后的中产焦虑等,纾解这些症结无法一蹴而就,但至少可以通过立群规的方式改善这些状况。通过清晰明确的群规,确定群里每个成员的权利义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每个成员的言行举止划下一条红线、底线。在此基础上,通过严厉的惩戒措施,将各种坏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由此看来,郭兰被踢说冤也冤,说不冤也不冤。说不冤是因为,那是同学群,不是她炫耀女儿的场合,或许她的同学根本不关心她女儿有多优秀,相反,过度的炫耀还可能导致他人心理不平衡,引起他人反感。说有点冤,是因为群主事先并没有给出明晰的群规,同学们也碍于情面没有进行过提醒;不少人总是习惯把不满情绪藏着掖着,表面上还跟你笑嘻嘻的,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表里不如一。

因此,群主不妨建立一个群规,让大家知道界限在哪;而组员加入一个群,得投石问路,先了解一下群里的规矩,否则哪天被人移除了,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