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節課包會內幕—游泳培訓(上篇)

在我的執教生涯中,總是伴隨著這樣的問題

“教練,10節課能包會嗎?”

“教練,10節課能學到什麼程度?”

“教練,10節課能學會幾個泳姿啊?”

“教練,10節課學不會怎麼辦?”

……真是夠了,那好,既然你們有這麼問題,今天我就結合多個資深教練的回答,來回答一下你們內心的疑問,撫平你們內心的不安和焦慮等各種小情緒。

1、首先,如何定義“十節課包會”,什麼是會?十節課包會的標準是什麼?

游泳培訓十節課包教包會嗎?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名學習游泳時最關心的問題。

我給孩子報十節培訓班,買最好的游泳裝備,請最好的教練,孩子就可以由旱鴨子搖身一變,成為可下五洋捉鱉的游泳健將嗎?

這話怎麼回,我們細談一下……

首先,“十節課包教包會”,現在市面上的游泳培訓班數不勝數,水平也參差不齊,那麼“包教”沒有問題。

那什麼程度才叫做“會”呢?很多人有不同的標準:

有人覺得敢下水就算會了

有人覺得可以在水裡面劃幾下就算會了

但是有人能在長江裡遊幾個來回都覺得自己還算不上會!

什麼是會?如果你說可以在水裡浮起來,能換氣,能遊動就算會了,或者說能遊個十幾米就算會了。那我告訴你這並不是一件難事。

一名專業游泳教練通過3到5個課時讓一名從未接觸過游泳的人達到以上標準是完全可以的。但是這種水平站在專業的角度來說離入門還有很長的路。

也許你覺得能遊5米10米當然也算會了。可是你好好想想,你光在出發那一刻蹬了一次壁,就已經滑行出去5米了,都還沒來得及好好來幾組踢腿劃手換氣就十幾米了,

這也叫會嗎?所以,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可言……

2、其次每個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著非常不一樣的個體差異化,誰都不能保證能消除這種差異化

如果你把孩子送進學校,給他買最好的書包文具,然後告訴校長,100分包嗎?或者清華北大包上嗎?你猜校長怎麼回答……

每個人有不同的情況:

你是成人還是兒童?

你是否有恐水的情況?

你膽大還是膽小?

你的專注度如何?

你的身體協調能力如何?

你的肢體節奏感如何?

你對你身體的掌控力怎樣?

你的上課頻率如何?

你與教練的配合度如何?

……等等這些都給你的學習帶來非常大影響。培訓機構不是零件工廠,學習游泳不是製作零件,學生不是產品,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流水線。

不同的隊員天賦、學習時訓練時的認真程度,甚至體型、飲食都不盡相同。所以教練會根據每個學員的情況制定不同的計劃幫助他們達到不同的程度。

沒有人能夠保證把每個學員都訓練成一致的水準,就像學校也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考100分!如果有人保證包教包會,那必定是一句不負責任的空話!

因為每個學習游泳的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所以,不必糾結學的快與慢,也不必和其他人對比,更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會與不會”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跑的快不一定贏,不跌跟頭才是正確的選擇!

十節課包會內幕—游泳培訓(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