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星空|英雄風流(十七)——劉伯堅:鐵血英雄(二)

劉伯堅:鐵血英雄

歷史的星空|英雄風流(十七)——劉伯堅:鐵血英雄(二)

1927年7月,劉伯堅和王叔振到達當時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漢口,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長。在大革命遭到失敗的緊急關頭,為了挽救革命,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八七”會議。會後,劉伯堅奉命離開漢口去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與鄧中夏、王若飛、何叔衡、李富春五人組成中共江蘇省委員會。 為了貫徹“八七”會議精神,迅速恢復並整頓江蘇、上海地區的黨組織,開展地下鬥爭,中共江蘇省委召開了一系列會議,連續發出了《關於組織行動委員會》《關於恢復赤色工會》等通告。

1928年春,黨為了培養軍事幹部,派劉伯堅到蘇聯學習。他先後在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悉心學習軍事,成績名列前茅,顯示出一名優秀軍事家的素質。6月18日至7月11日,他作為代表,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30年,劉伯堅從蘇聯回國,到中央蘇區工作,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當選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

1931年12月,蔣介石調集數十萬兵力,對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奉命進佔寧都。該軍前身是馮玉祥西北軍的一部分,劉伯堅和許多共產黨員在這支部隊做過政治工作,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在廣大官兵中有深刻的影響。在寧都,該軍中的中共黨員劉振亞、袁漢澄、王銘伍等人在部隊秘密成立黨支部,尋找黨組織,策劃“寧都起義”。12月14日,在劉伯堅的組織領導下,國民黨二十六路軍起義成功。12月16日在歡迎和命名大會上,劉伯堅代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佈,授予起義部隊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的番號,任命季振同為紅五軍團總指揮,董振堂為副總指揮兼十三軍軍長,趙博生為紅五軍團參謀長兼十四軍軍長,黃仲嶽為十五軍軍長,頒發了毛澤東和朱德親筆簽名的委任狀。劉伯堅策劃指揮這次起義有功,被中共中央任命為該軍的政治部主任。在閩西紅土地上,劉伯堅領導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五軍團,駐紮在連城新泉、莒溪屏山一帶開展革命鬥爭,積極宣傳紅軍政策,組織革命暴動,建立蘇維埃政府,蘇區人民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高潮。

1934年1月12日至2月1日,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沙洲壩召開。劉伯堅參加了這次會議,被選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4年8月,劉伯堅調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由於“左”傾教條主義錯誤路線的領導,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中央工農紅軍被迫離開中央根據地,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徵。劉伯堅被留在中央蘇區堅持武裝鬥爭,與陳毅、陳丕顯等同志一起進行遊擊戰。

紅軍主力長征後,中央蘇區的形勢一天比一天緊張。1935年2月,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和贛南省委機關、部隊,被強敵圍困在狹小的仁風山區。在這危急關頭,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的項英、陳毅決定:分路突圍!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劉伯堅等人安排在最後一批行動。3月3日午後,最後突圍的機關部隊向贛粵邊遊擊根據地轉移。當時的領導分工是:贛南軍區司令員蔡會文和少共書記陳丕顯率領前衛部隊先行突圍,黨委書記阮嘯仙和劉伯堅後隨機關前進。部隊突圍時與敵遭遇,部隊傷亡過半,阮嘯仙不幸犧牲。

3月7日,劉伯堅收攏被打散的隊伍準備再次突圍時,在安遠壙村鴨婆坑不幸落入敵人魔掌。敵人抓獲劉伯堅後,如獲至寶,欣喜若狂。為從劉伯堅口中撈到共產黨和紅軍的機密,被俘後的第二天,敵人便把劉伯堅押解到國民黨廣東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

敵團長假惺惺地對劉伯堅說:“劉先生,你的一切我們都弄清楚了,眼下你要順應潮流。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以你這樣的才華,在我們這裡是大有作為的。”劉伯堅聽後,哈哈大笑起來。他說:“我幹革命就是順應歷史潮流。共產主義必定會勝利,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是任何人都無法扭轉的歷史潮流!”這個粵軍團長後來對人說:“劉伯堅這個人,真不愧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共產黨員。”勸降不成,為防不測,敵人於3月9日將劉伯堅押往粵軍第一軍所在的大庾縣城,囚禁在梅嶺腳下的大庾監獄裡。

3月11日,敵人將劉伯堅押解到綏靖公署提審訊。從大庾監獄到綏靖公署,需要經過縣城一條繁華的大街——青菜街。在經過的路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派殺機。敵人居心叵測,給劉伯堅加上了一副沉重的腳鐐,並故意押著他從青菜街走過,企圖藉此顯示反共戰功,威嚇群眾,從精神上瓦解劉伯堅的鬥志。

劉伯堅識破了敵人的險惡用心,他拖著叮噹作響的沉重鐵鐐,從容自若地上路了。當劉伯堅經過青菜街時,大街兩旁站滿了群眾。劉伯堅拖著鐵鐐,昂首挺胸,氣宇軒昂,並不時地用雙目環顧大街兩旁,向含淚佇立的群眾頷首致意……隨後,劉伯堅用敵人拿給他寫自供狀的紙和筆,在囚室裡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帶鐐行》:

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

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

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

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

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12日晚,下起了瓢潑大雨。聽著窗外陣陣夜雨,劉伯堅一夜沒有閤眼。他掛念起項英、陳毅等同志,突圍時不知是否安全轉移到贛粵邊的梅關?長征遠去的戰友們現在到了哪裡?此時,他不禁想起紅軍長征過於都河時,與葉劍英話別時的情景:葉劍英是劉伯堅的親密戰友,時任中央軍委四局局長。葉劍英率隊伍長征路過於都河時,擔負大河架橋任務的劉伯堅特意去迎接他,併為他餞行。兩人對酒暢敘,心情都非常沉重。劉伯堅對葉劍英說:“你是軍委四局局長,主管訓練、人事工作,請求你向軍委反映我的要求,我還是隨主力紅軍走吧!”葉劍英十分了解自己戰友此時的心情,將劉伯堅的請求向軍委做了彙報,提議讓其隨隊長征。“左”傾領導者卻沒有允許。

劉伯堅沉默了。他知道,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劉伯堅在蘇聯學習時,曾任旅莫支部負責人,對王明宗派集團否定在留學生中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取消旅莫支部的錯誤主張,給予過嚴厲的批評。所以,他們對劉伯堅一直耿耿於懷。當決定主力紅軍長征時,他們就藉機尋找藉口,濫用組織決定,不讓劉伯堅和瞿秋白、毛澤覃等過去反對過他們意見的人參加長征。儘管如此,劉伯堅並沒有因王明“左”傾錯誤的排斥而消沉,而是以大局為重,以堅強的黨性,服從組織的需要,留在贛南蘇區堅持鬥爭。

在獄中,劉伯堅給家人的信中寫道:“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囑咐妻子和家人,“最重要的,諸兒要繼續我的志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繼續我未完成的光榮事業”。

3月21日,劉伯堅在江西省大餘縣金蓮山上被敵人殺害,時年40歲。臨刑前一刻,他還給妻子王叔振留下一信,裡面說:“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線,並要盡一切力量教養虎、豹、熊三幼兒成人。”劉伯堅沒有想到,妻子王叔振竟未能見到這一絕筆。就在劉伯堅犧牲前後幾天,一個風雪之夜,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保衛局幾名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路線的執行者,把王叔振帶到閩西長汀縣四都鄉西面的姜畲坑,秘密地殺害了。

劉伯堅在獄中留下的珍貴遺墨,是在“西安事變”時,由劉伯堅妻子王叔振的大嫂梁風笙交給周恩來保存下來的。周恩來在談判結束後,將烈士遺孤帶回延安,由陳雲、李富春同志撫養長大。20世紀60年代中期,周恩來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向外賓介紹這些珍貴的遺墨時,曾動情地介紹道:“這是我的老戰友劉伯堅同志給他親人的最完整的遺書,也是我黨一份珍貴的遺產。”

歷史的星空|英雄風流(十七)——劉伯堅:鐵血英雄(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