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一一“臥龍崗”匾額懸掛紀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今天,是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10月7日,農曆為八月二十八日,也是諸葛武侯的忌辰祭日。

南陽市博物館除了如期舉行紀念活動外,還特意懸掛“臥龍崗”匾額,為勝蹟臥龍“點睛”。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上午8:00整,在隆重熱烈的氣氛中,匾額上鮮豔的帷幕,被徐徐拉下。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在場所有的人們,見證了這一千載難逢的隆重時刻。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此匾額的懸掛,是有一定故事和意義的。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匾額上的墨寶,出自明代進士、清代戶部尚書、著名書畫家、詩人戴明說(yue悅)之手。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戴明說(音yue悅)生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五年即公元1686年。河北滄州人,字道默,號巖犖,道號定園,晚年自號鐵帚。

戴明說於明代崇禎年間中進士,清代順治年間任戶部尚書。

戴明說的書法,受到了董其昌和王鐸的雙重影響,他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了自己的落腳點:既有董氏的巧妙、淡泊,也有王鐸的筆墨狂放。

清代的順治皇帝,對戴明說的書畫極為推崇,把他視為當朝的米芾與董其昌。

清順治十一年即1654年的夏天,戴明說拜謁劉備三顧諸葛遺蹟時,於“茅廬中”題寫了“臥龍崗”墨寶。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這墨跡,端莊大方,優雅大氣。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這墨跡,距今已有364年的歷史了。

今天臥龍崗景區的大門處,原來立有“千古人龍”石牌坊一座。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但在1966年的夏天被人為地毀壞了,其殘斷嚴重,後人無法復立。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1973年的9月,為了保護文物古蹟,供人遊覽,南陽市博物館圈築了圍牆,並在牌坊基礎上建築了清式門樓。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當時,由於認識和條件所限,門樓始終沒有懸掛匾牌之類的標誌。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到了1979年,旅遊事業開始起步,南陽市博物館在大門囗懸掛對聯兩副,為飽經滄桑的勝蹟增添了生機。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了對聯而簷頭下仍然沒有任何標誌物。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1980年,南陽市博物館將門樓處原石牌坊上的“千古人龍”四字製成木質匾額,懸掛在門樓的簷頭之下。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這匾額,給千古勝蹟帶來了靈氣;

這匾額,使許許多多熟知臥龍崗歷史的人們產生聯想和感慨。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千古人龍”,是臥龍崗的標誌,也是廣大遊客留影紀念的最佳背景。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運遠望去,匾額鮮豔奪目。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到了1992年的9月,一座新的“千古人龍”石牌坊在原牌坊、今大門前15米處重建。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於是,大門簷頭下的“千古人龍”匾額,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被摘了下來。

而大門簷頭下自此至今,再沒有懸掛任何標誌。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雖然,後來在門楣的上方懸掛過啟功的“南陽市博物館”和王學仲的“臥龍崗”墨跡。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但,由於或內容或位置不夠醒目等原因,這些匾額始終和這一勝景不夠匹配。

因此,在簷頭處重新懸掛匾額,是關心臥龍崗文化人士的共識。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而經過有關專家充分證明,並徵求社會有關人員的意見,清代初年戴明說的“臥龍崗”,便成了大家的首選。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南陽市博物館對於懸掛這一匾額的每一細節都很慎重。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今年的三、四月份,有關人員曾經多次進行現場查看,研究方案。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尺寸的大小,也進行過多次實地效果實驗。

至到效果圖滿意為止。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新的匾額開始製作了。

文字,釆用陰包陽傳統手工雕刻技法。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周邊,陽刻吉祥如意紋。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彩飾,全部採用傳統繪畫顏料——石色。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底色,為群青色。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四邊紋飾內色和邊框,為熟褐。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文字和四周圖案的表面,為傳統貼金。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參與此項工作的所有同志,都是一絲不苟,很有榮譽感。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在匾的背面,雕刻著“公元二零一八年夏日南陽市博物館敬立”旳字樣,以志紀念。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該匾額的設計製作,得到了上級有關領導的關心、支持和指導。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啊!昨天的1986年,我自豪地站在臥龍勝蹟的眼睛——“千古人龍”前,留影紀念。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嗬!瞬間32年後的今天,2018年,我和同事們一道,為這千古名勝“點睛”,真是感到無比的自豪!


張曉剛:今天,我們給臥龍“點睛”


古人說:

人事有代謝 ,

往來成古今。

我衷心祝願:臥龍勝景今後更加誘人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