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关停潮来袭,我们真的要过冬了吗?

民营企业关停潮来袭,我们真的要过冬了吗?

2017年10月,马云在预测2018年时说,我们将迎来30年来最恐怖的失业潮和倒闭潮。

一语成谶。今年以来,国内民营企业“倒闭”、“关停”、“破产”、“拖欠工资”、“业绩下滑”、“亏损”的消息不断曝出。

有人说,因为疯狂上涨的成本,叠加空前的监管风暴,将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倒闭潮和失业潮,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可能扛不住了。这么恐怖?冬天真的来了吗?

品牌连锁便利店关店潮

最近,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发出告知函,正式宣布公司于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陆续停止门店营业。

据告知函显示,因为P2P资金链断裂,北京168间邻家便利店全部关闭。

邻家CEO王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一言难尽”、“真的很难受”。

民营企业关停潮来袭,我们真的要过冬了吗?

而其他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关店潮,近期也接连发生,已然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Today同样也是资金链濒临断裂,据闻日亏损曾高达10万元。

无人便利店方面,七只考拉关闭无人货架业务、哈米科技无人货柜倒闭……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高昂的成本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较长回报周期等问题,让众多入局者步履维艰。

快消品配送龙头接连倒闭

便利店行业等B2C不好过,给便利店供货的快消品配送B2B也危机四伏。

“被拖欠的三个月工资要不回来了。”快消品B2B公司店商互联的前员工张薇,在多次讨要工资无果后,自然有点无奈和绝望。

3月份,店商互联高管在全员大会上宣布:“由于公司经营不善,董事会决定整体裁撤。”

由于资金链断裂,店商互联只能按照总部80%、分公司70%的比例支付员工工资。

对于店商互联的倒闭,有业内人士直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凛冬已至。

民营企业关停潮来袭,我们真的要过冬了吗?

而进入5月,曾获得共计近20亿元融资的另一巨头中商惠民也开始爆出类似危机:多名中商惠民员工反映被克扣严重;去年年终奖拖延未发;一些分公司在劝退员工;供应商也在争相讨要一再被拖欠的货款……

“从年前就拖欠的货款,到现在一分钱都没付,每个星期去要,都说下个星期结算,这是效仿店商互联圈钱倒闭吗?”一位供应商无奈地说。

此前他给店商互联也供过货,但也一直没要回货款。

在快消品B2B领域,中商惠民和店商互联一样属于第一梯队,在行业排名前五,但店商互联仅存活四年就夭折了,而中商惠民在融资额和体量都要更大,但依然陷入了危机。

“主力军已纷纷缴械投降。”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就连一梯队生存都很艰难,更何况那些中小民营企业,很多都活不过今年,谁能扛到明年才是关键。

中美贸易战压垮500强民企

如果说国内环境是民企倒闭的存在内因,那几个月前开始的贸易战更是让一些民企巨头不堪负众。

山东晨曦集团曾是“大豆之王”、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7月20日的一纸破产重整裁定书而灰飞烟灭。

山东晨曦成立于1999年,曾连续7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董事长邵仲毅更是以190亿元的身价成为《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的山东首富。

如今,这家曾经最大的大豆进口商就要灰飞烟灭了,不胜唏嘘。

近年来,因为猪肉价格下跌,饲料需求下滑,生产油料和豆粕的压榨企业都减少了大豆的采购,导致需求和利润都在大幅下降,于是大豆贸易业务遭遇重创,盈利无望。

民营企业关停潮来袭,我们真的要过冬了吗?

另一方面,随着中美贸易战爆发后,大豆、化工品等进口商品税率提升至25%,而在此之前,我国对自美国进口的大豆关税仅为 3% 。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分析,近期的中美贸易战提升了从美国进口大豆的关税和人民币再次贬值成为其被压垮的“最后的一根稻草”。

如果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国整个贸易顺差在4600亿美金,而其中来自于美国的贸易顺差就达到了3700亿美金。

这意味着我们从国外挣的钱,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市场,养活着国内众多出口企业。

中国企业的平均税后利润率大概在16%-20%之间(含出口退税),只要中美贸易战开打,利润率将会被挤掉50%,这就可能涉及到1.7亿就业人口的制造业可能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和失业潮。

易懂君有话说

确实,在国家金融环境整体面临去杠杆的状态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缺少奶妈的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潮和失业潮可能会出现,但大家也不要过于恐慌。

“中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我是乐观的。”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则表示,现在的政策总体来说,采取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这个做法都是对的,虽然有些细节上可能需要完善,在结构上需要调整,大方向肯定是对的。

针对接下来经济、政策的走势,任泽平认为,一直到今年下半年这个流动性总体还是偏紧,但是会相对结构性的放松,主要在基建和小微以及实体经济领域,可能在后面会进行结构性宽松,但绝对不是大水漫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