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只有2300元可以买买买,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每月只有2300元可以买买买,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别人喝茅台,你喝江小白?

为什么别人买特斯拉,你骑共享单车?

为什么别人在买买买,你在拼拼拼?

为什么别人都在吃海鲜,你在吃榨菜?

一些大V的文章不是一直说“消费升级”,怎么给易懂君的感觉是“消费降级”了?感觉收入还过得去,为什么总感觉“不够花”,似乎在担心着什么?

一位广州白领房奴的真实生活

月薪1万的张先生是大家眼中的“有钱人”,但是,他竟然说连两块钱一个的鸡蛋都不敢多买!

张先生今年27岁,工作5年,月薪1万,扣除五险一金个税,实际到手7454元。

几年前,张先生在广州花都一小区买了一套二手房,均价16000元/平方米 ,从此便过上了每月还6000元房贷的幸(fang)福(nu)生活。

还完房贷仅剩1454元。除去生活开销和日常用品的消费,张先生说每月剩余不了多少钱。

所以,不敢辞职,不敢请客应酬,更不敢随心所欲买买买……

每月只有2300元可以买买买,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一则关于结婚养娃的内心独白

小王在深圳一家银行工作,今年是本科毕业后工作的第三年,月薪18K,在同龄人中并不算差。

但是半年前,他的前女友却因为嫌弃他的收入而跟他分手了,理由是:以这样水平的工资,在深圳根本没有办法拥有一个自己的家,这让“一个女孩很没有安全感”。

于是,小王如今在公司旁边租了一个1.4K的隔断无窗小房间,一切以节俭为主。存钱是他目前经济上的第一要义,连电话费也省着用。他希望再次恋爱时,这笔存款能够让自己不要再那么尴尬。

而在北京的白领小灵深知,结婚才是降低个人消费的开始。和老公结婚3年,自从开始还房贷,给家里购置各种必需品,她就开始不断压低个人支出。

小灵说,结婚前,我的衣服都是大几百上千的,包包、鞋子不是大牌子都会觉得质量没保障。

结婚以后,直接降到H&M;现在我们正在考虑备孕,但是真的很犹豫,我现在已经够不讲究的了。养娃贵啊,估计以后就是地摊货了。

每月只有2300元可以买买买,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一份可支配收入的数据说明

上面一线城市白领的故事,让很多人,特别是三四五线城市的人难以置信。不信没关系,有数据为证。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各个省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所谓可支配收入,就是交完税之后你拿到手里可以随便花的钱。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63元,相较于2017年实现了8.7%的增长。

是的,你没看错,也没听错,全国人均上半年只有14000元的可支配收入,相当于一个月只有2300元。

从目前的实际数据来看,当前国内居民的消费增速和未来潜力并不是那么乐观。

国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一是社零增速仍在趋势性下降。

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出现了趋势性下行,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6.4%,比2017年全年下降0.8%。

每月只有2300元可以买买买,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二是居民消费收入比低且仍在下降。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收入比仅67%,在全球主要国家中相对较低,且近年来消费收入比仍在持续下降,意味着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不断降低。

每月只有2300元可以买买买,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一个钱花到哪去了的原因讲述

按照上面的数据,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元,我们的钱花到哪里去了?

个税,房贷,医疗教育社保是三大原因。

国信证券的研报分析,过去几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增速一直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且增速差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每月只有2300元可以买买买,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计税率,在名义价格不断攀升的过程中,居民的实际平均税率被提高了。

二是随着征税体制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开始规范交纳个人所得税了。

居民房贷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有多少?这个数字没有直接的统计公布。

根据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估算,当前居民利息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大概在7%左右,居民债务偿还(利息+本金,按1比1假设)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大概在14%左右。

14%的收入用于偿还债务意味着什么?

一是14%这个绝对数字非常不低。

二是从趋势上看我国居民债务偿还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每月只有2300元可以买买买,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三是考虑到房贷分布非常不均衡的结构性特征,预计实际有房贷居民的债务偿还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此外,中国居民医疗教育社保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在33%左右。

每月只有2300元可以买买买,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易懂君有话说

“消费降级”高歌直进的背后,也暗含着中产阶层的无奈。

不少城市新中产在承担着高额房贷车贷的同时,还要背负养娃、医疗和养老的负担,“有资产但不宽裕”的特点明显。

纵然剁手之心不死,但钱包是诚实的。

刚性支出对日常消费的抑制,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高性价比的商品。

“消费降级”是理性消费,也是无奈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