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之核,未来之城——常州市新龙国际商务区(新桥镇)掠影


区域之核,未来之城——常州市新龙国际商务区(新桥镇)掠影


区域之核,未来之城——常州市新龙国际商务区(新桥镇)掠影

1.6平方公里核心区


区域之核,未来之城——常州市新龙国际商务区(新桥镇)掠影

6平方公里启动区


区域之核,未来之城——常州市新龙国际商务区(新桥镇)掠影

这里,既是北部之核,更是众星共举之地。

这里,承启东西、牵引南北,充分发挥着中心支点的巨大影响力。

这里,水陆空铁纵横并举。依托国家主动脉——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坐拥沪宁高速两大道口,奔牛国际机场、长江常州港一刻钟顺达,1.5小时经济圈覆盖了长三角多座特大城市。

这里,地上地下合纵通衢。城区高架、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便捷转换,主干路网四通八达,15分钟半径与主城相连互通,提速出行。

这里,正按照“以人为本、智慧城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未来城市总体思路,以科技研发和总部经济为产业方向,打造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之核。

这里,就是常州新龙国际商务区。

新门户新中心新高地新城市

2016年5月,新龙国际商务区正式成立,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腹地,东临天合光伏产业园,西接生命健康产业园,北靠滨江经济开发区,南依通江中央商务区。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新龙国际商务区(新桥镇)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挥师北上、决战新龙;苦干三年、精彩呈现”的既定目标,按照“常州新门户、新北新中心、产业新高地、宜居新城市”的总体方向,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集中智慧把商务区打造成彰显高新气质的“城市客厅”。

新龙国际商务区,规划总面积26平方公里,位于澡港河以西、沪蓉高速以北、龙江路以东、S122省道以南。首期启动6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位于龙江路以东,嫩江路以南,长江路以西,沪蓉高速公路以北,规划为“一心、两轴、两带、五区”的功能布局,重点打造高铁枢纽、活力中心、科创水镇、科教片区和双创社区,现已集聚了企业总部、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生态住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等多种核心功能。

结合常州发展战略和中远期规划,利用常州高新区、新龙国际商务区特有的地缘优势,融合高新区人文、产业、交通等集聚优势以及进一步放大高铁枢纽的门户效应,提升常州在苏南板块中的现代国际城市形象,增强常州跨江融合发展的辐射能级,打造常州北部经济社会发展强力引擎的总体思路,新龙国际商务区拟订近、中、远期发展设想:

近期:到2020年,成为常州城市副中心、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级非行政性功能集中承载地;

中期:到2025年,成为现代科技金融中心、德式创新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对接合作区;

远期:到2030年,成为中轴崛起的江南核心区、苏南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智慧副中心绿色低碳城宜居新高地

作为常州的北部发展之核,新龙国际商务区犹如巨大的引擎,助推起一座集多功能业态于一体的“智慧副中心、绿色低碳城、宜居新高地”。

※智慧的新龙

以数字管理中心为载体,通过“智慧云”“智慧城市”平台的搭建,打造出涵盖城市建设管理、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智慧出行、智慧生态的“大数据中心”,让城市拥有“智慧大脑”。

以大数据中心为主体、以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为方向的“科创水镇”,正逐渐成为全流程集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着力构建有效服务于实体的高效资本运作体系,打造金融和类金融高密度集聚的区域中心!

※绿色的新龙

万亩生态林、十里碧河川,城内清流蜿蜒的生态水环串接新龙湖音乐公园、高铁生态公园、都市乡居田园,融汇城乡自然之美。一河一路、蓝绿相依,尽显江南水乡的诗画情韵;莺飞草长,雨携花香,抒写生态绿城的惬意生活。

通过营造“疏林草地”的都市休闲氛围,将300亩新龙生态湿地公园打造成科普文化绿廊,最大限度实现自然与城市、绿色与商业、工作与休闲的完美融合。让生机盎然的新龙如诗如画,尽显江南水乡情韵。

运用“低碳节能”的生态环保理念,开创性建设国际领先技术的“能源站”,为区域内数万人群实施集中供冷、供暖。加上“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慢行步道”的先进实践,将使城区环境更加舒适,居民生活更加和谐!

※宜居的新龙

以高铁北站为核心的“六站一体”交通空间,完美配合会展会务、成果交易、国际交流、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环湖商务”活力空间,直接放大生产生活和商业商务辐射范围,全面扩大交通枢纽的经济效应。

以优质科研资源为核心的“科教片区”,依托常工院、常州技师学院、旅游商贸学校和中科院、清华两岸研究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新基地、人力资源产业园等高校和机构,借助完善的政策、优美的环境,吸引各类高素质人才落户,为区域发展培育新的内生动力。

以水乡文化为特色的“双创社区”,享受高端商业、便民服务、先进医疗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正以高标准建设、智慧化管理、友好型住区的理念,采用园林式开放布局,重点为专家学者、科研人群、商务人士提供优质的配套,成就宜居生活典范区。

依托“十大工程” 加快新城建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龙国际商务区加快建设推进、树立城市形象、促进产城融合的关键之年。该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增效年”的活动部署,以“十大工程”为依托,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彰显城市发展特色。

2018年,新龙国际商务区共有项目60个,总投资358.4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59.03亿元。

打造科教创新高地。通过常工院、中科院、清华两岸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聚优势,依托高新广场、科创水镇和民航学校等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企业总部建设。随着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进驻新桥大厦,新龙湖水街全面招商运营,新阳大厦、宇洋达大厦有序推进,绿智大厦顺利开工,以及智慧数字谷、高新智汇中心的不断深化研究,新龙国际商务区总部经济区进入全面建设状态,真正发挥总部经济区的集聚效应。

重点开发双创社区。目前,金科、保利、碧桂园等多个高端住宅项目正在按计划顺利建设。同时,做好多个待出让地块的前期准备工作,密切跟踪地产市场行情,择机上市。加快社区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的落地,快速开启商务区品质地产开发和区域升值新篇章。

完善商业功能配套。继续加快“双铁”商业圈的整体开发进度,重点打造新龙商务广场、湖东精品酒店和湖西会议中心,整合商业、酒店、餐饮、会务功能,提供“一站式”高品质服务,进一步展现核心区城市形态。

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两馆两中心”、新桥中学老校区改造及周边环境提升、新龙国际商务区商务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快速推进活力中心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内7条道路及4条河道建设;加快实施综合管廊和能源站项目。同时,深入研究与片区定位、道路功能相适应的品质提升方案,横向以新桥大街为轴,从藻江河到常工院,形成中央商务区景观轴;纵向以乐山路为轴,形成城市商业商务发展轴,通过“两轴”,全面展示商务区独特的城市魅力。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优化高铁站周边交通组织,完善与中心城区联系的大运力公交系统,大力推行公共租赁自行车,组建与生态景观结合的自行车通勤系统和步行系统。逐步在区域内形成以公交为骨干、地铁为主体、自行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方式无缝衔接的便捷交通体系。

凸显区域生态文明。推进6平方公里景观提升和生态绿道建设,使得区域内水系充分沟通,绿道纵横交错,公园绿意盎然,最终形成以都市田园为核心,水系绿廊为骨架、生态公园为节点的浪漫都市景观格局。

提升社会事业档次。高品质集聚全链条教育资源,加大河海大学、中国民航学院(常州校区)等意向入驻高校的推进力度;推进国际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医联体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规划建设新的安置小区,试点建设养老综合体,实现公共服务优势均衡发展。

探索建设智慧城市。率先在无人驾驶、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方面做出突破,推动数据中心机房、智慧路灯等智慧应用设施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提升城市智慧感知、反应、调控能力。

……

新龙国际商务区正紧抓新的历史契机,以区域功能转换为目标,十年磨一剑,全力打造中轴崛起的江南核心区、苏南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列鼎轴心,筑巢引凤。看新龙国际商务区,耀世腾飞!蔡 源 高小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