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的状元选拔 水太深了 高考状元只算是成功了一小步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要登顶状元简直比登天还难,有人从青葱少年考到白发老头,也没有中状元,科举制选状元起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废止于清朝。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记载的文武状元只有777人,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状元有多难。今天的高考状元每年就要产生30多位,不要30年就能超过777位,所以现在的高考状元是没有古代的状元含金量高的。

揭秘古代的状元选拔 水太深了 高考状元只算是成功了一小步

古代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的人称作“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所以现在每个省的高考状元也就相当于乡试第一的解元。每个省的高考状元再来pk一次,第一名就是会元,然后又从参加会试的人中,推举一部分优秀的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皇帝亲自选定的第一名就是状元。

也就是说全国一个周期只有一人,这就是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一般而言,能够参加殿试的,都是很了不起的人了,混个一官半职那是没问题的。状元,那更是不用多说,一般都能重用,但是在这七百多位状元郎中,也不乏平庸之辈。为数不少的人高中状元后,一事无成。如唐代昭宗时期的状元卢文焕,穷苦之极,连顿酒也喝不起,更有甚者助纣为虐,如北宋状元莫俦。

揭秘古代的状元选拔 水太深了 高考状元只算是成功了一小步

其实,要细致一点说的话,要选拔一个状元,程序真的很多。凡未考取秀才资格之前,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之后以童生身份参加第二次考试—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第三次考试叫乡试,只有获得秀才资格才可以参加,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其中乡试里边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第四次考试叫会试,由有举人功名的人参加,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进贡给天子的士子。贡生里边的第一名叫会元;到皇帝那儿的考试叫殿试,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一名才是状元。

揭秘古代的状元选拔 水太深了 高考状元只算是成功了一小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这些状元中也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祐四年的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文天祥的家乡吉安市考出了3000名进士,是中国出进士最多的地方。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宰相是唐代的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诗画成就最高的状元就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词成就最高的是辛弃疾,书法成就最高的状元是柳公权,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的傅善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

揭秘古代的状元选拔 水太深了 高考状元只算是成功了一小步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你对古代的状元有什么看法呢?留言区等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