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宜昌奮力邁入現代化特大城市!

如今,在宜昌生活的人們推窗就能見景,出門就能迎綠,大家切切實實感受到城市環境越來越宜居。近年來,宜昌市在城市規劃中,堅持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突出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和高質量發展兩大重點,注重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堅持科學規劃、綠色規劃、民生規劃、智慧規劃、法治規劃,為加快推進宜昌“綠色、轉型、跨越、小康”進程,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作出科學指引。


城市規劃,宜昌奮力邁入現代化特大城市!


至喜長江大橋

城市規劃,宜昌奮力邁入現代化特大城市!


峽州大道

城市規劃,宜昌奮力邁入現代化特大城市!


奧體中心

城市規劃,宜昌奮力邁入現代化特大城市!


點軍大道

城市規劃,宜昌奮力邁入現代化特大城市!


宜昌城市規劃展覽館

城市規劃,宜昌奮力邁入現代化特大城市!


新落成的九安城

城市規劃,宜昌奮力邁入現代化特大城市!


伍家崗長江大橋(效果圖)

堅持科學規劃, 高瞻遠矚謀劃城市生長座標

“堅持核心戰略定位一以貫之,堅持沿江帶狀組團式的規劃結構,提升城市功能”

近年來,在宜昌城市總體規劃2005版、2011版和2017年組織總規修改的編制過程中,我市邀請國內頂尖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擔綱,堅持核心戰略定位一以貫之,沿江帶狀組團式的規劃結構始終不變。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聽取《宜昌市城市總體規劃》情況彙報後作出高度評價,省委辦公廳以省委工作簡報形式將我市在編制規劃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在全省領導幹部中印發,供各地學習借鑑。實現了城市總體規劃宏觀指引。

接下來,我市通過編制完成《宜昌市全域規劃》,實現以生態文明為指導思想的全域城鄉統籌。2014年全省城鄉統籌現場會上,我市工作經驗受到省委高度評價。編制完成《宜昌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確立綜合交通體系總體格局。編制《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確定建設時序和線網布局。編制《中心城區快速路系統專項規劃》《中心城區道路網專項規劃》,構築與綜合交通發展相適應的路網體系。做好重點鐵路及軌道交通項目與城市規劃的對接,組織編制《公共交通規劃》,構建低碳高效的可持續城市交通。以此,通過專項規劃提升城市功能。

同時,五大平臺戰略高點定位。《宜昌新區概念規劃及總體城市設計》推進城市框架和功能拓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認為宜昌新區規劃展現了國際視野、國家水平,令人震撼、令人鼓舞。《宜昌高新區空間發展規劃》從構建城市產業支撐的發展要求出發,謀劃宜昌國家級高新區空間發展佈局。《宜昌三峽旅遊新區總體規劃》圍繞“創建世界旅遊名城”的目標,建設三峽國家公園和世界級旅遊產業區。圍繞三峽樞紐港平臺建設,編制《白洋港區港城一體化規劃》和《宜昌市白洋新城總體規劃》,實現以港興城、港城同興。圍繞三峽臨空經濟區建設,劃定規劃區範圍,強力推進航空、產業、城市一體化發展,打造城市建設的“第五大平臺”。

堅持綠色規劃,矢志不渝保護城市生態根脈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為此,在城市規劃中,市規劃部門堅持共抓生態保護,共建綠色長江。根據市委部署,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組織編制《宜昌長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戰略規劃》,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發展帶”總目標,更好地指導宜昌長江沿線區域的生態保護和科學發展。

堅持綠色規劃,必須遵循保護生態空間,嚴格四線管控。我市研究劃定中心城區城市生態管控範圍,保障城市重要生態廊道、斑塊和景觀安全。加強城市周邊以及城市內部山體和水系的保護,通過人大立法等形式分批次劃定中心城區永久性保護公共綠地、山體及水體。編制完成中心城區《藍線規劃》《綠線規劃》《紫線規劃》,組織編制《黃線規劃》,重點對城市山體綠線、城市水面藍線、歷史文化街區紫線、市政基礎設施黃線實施“四線管控”,力求多留遺產、不留遺憾。

為彰顯宜昌的時代風貌特色,市規劃部門堅持尊重山水肌理,突出景觀特色。全市編制完成《中心城區生態景觀規劃》,形成“長江左岸山在城中,長江右岸城在山中”的城市景觀特色。組織編制《城市色彩規劃》,制定《城市色彩管理辦法》,確定城市主色調。開展“城市記憶”專題研究,為城市建設凸顯個性、延續文脈提供重要參考。

堅持民生規劃,以人為本推進城市轉型升級

“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規劃工作中,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民生規劃,推進城市轉型升級。

民生是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近年來,我市科學編制了民生系列專項規劃,讓生活更美好。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編制完成《養老設施專項規劃》《社區服務設施專項規劃》《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等民生設施專項規劃,在城市規劃佈局中充分考慮各項便民設施,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同時,推進宜昌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完成宜昌城市規劃展覽館建設,按國內最高綠色建築標準進行施工,綜合採用多項綠色技術,是全省地級市首個三星級綠色建築。完成臨江坪片區、伍家崗中心區、艾家片區等新區範圍內的控規修編,推進江南URD、中央商務區等項目特事特辦,優質服務。編制《城區棚戶區改造專項規劃》,環城南路、白沙路、西陵二路等棚戶區改造成功啟動,宜昌棚改經驗作為優秀典型在全省推廣交流。

在城市規劃中,我市還堅持民生優先,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指數。推進城區安置房建設,實施快速審批,實施安置房項目75個,建築面積達730萬平方米。加大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土地的供應量和建設比例。支持社區建設,確保實現社區辦公、服務、活動用房面積達標。著力推進菜市場、停車場、幼兒園等公共設施建設,優先規劃選址、嚴格規劃用途,社區生活環境極大改善。編制完成《村民集中安置點規劃》,建立城郊建設用地農民集中安置和生產發展的模式,目前中心城區90%以上的自然村已實現集中安置。預留被徵用土地的15%作為村民安置房和村級生產發展用地,引導失地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確保村民“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

堅持智慧規劃,創新驅動實現城市融合發展

“積極推進‘數字宜昌’建設,在全省率先建立宜昌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系統(YCCORS)、率先完成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建設”

規管辦公系統經過2000年、2006年和2015年三次建設,以規劃審批業務和“規劃一張圖”為核心,實現規劃工作的全覆蓋、全週期、全流程和可控性,宜昌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榮獲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銀獎(2016),規劃信息化水平居於全省領先地位。

在全省率先建立宜昌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系統(YCCORS)、率先完成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建設,1:500基本比例尺數字化地形圖實現市主城區全覆蓋,數字宜昌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完成並通過專家組驗收,依託該平臺電子政務開發涉及24個部門的50餘個應用系統。加快推進了“數字宜昌”建設。

歷時3年,以2015年6月為標準時點,圓滿完成全市2.1萬平方公里的普查任務,取得了我市全覆蓋、無縫隙、高精度的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摸清我市地理國情家底。標誌著我市完成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

堅持法治規劃,務實重行保障城市共建共享

“打造陽光規劃服務品牌,規劃審批結果通過網絡、宣傳欄、現場公示牌等形式公開,接受市民監督”

強化主體責任落地落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制定出臺實施細則,加強基層單位管理,壓力層層傳導。抓好廉政建設,構築城鄉規劃系統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抓好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系列活動。抓好作風建設,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做到講規矩、守紀律。

全力打造陽光規劃服務品牌,規劃決策進行會議集體議定,會議紀要全部在網上公開。規劃審批結果通過網絡、宣傳欄、現場公示牌等形式公開,接受市民監督。“陽光規劃”被評為市直機關第三屆三星級服務品牌。

全面開展城鄉規劃督察。頒佈實施城鄉規劃督察制度,完善配套制度文件,建立城鄉規劃督察員專家庫。開展縣市城鄉規劃巡查督察和專項檢查工作,採取“巡查與重點督察相結合、遙感監測與掛牌督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目前已完成對部分縣市區的巡查工作。

近年來,市規劃局先後獲得“全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先進集體”、“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先進集體”、“全省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優秀單位”等一系列榮譽,多項規劃設計成果摘得國家級獎項,市規劃局審批窗口被評為宜昌市“政務服務十星示範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