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也瘋狂|恆大令人臉紅的指標與四巨頭的心理陰影面積

数字也疯狂|恒大令人脸红的指标与四巨头的心理阴影面积

今天下午,一個前恆大的朋友問我,「前東家這是怎麼了?」

原來,他指的是恆大上半年的淨利潤數字。我們愉快聊天之際,朋友圈刮過兩輪恆大業績風暴,高潮剛剛落幕。

他們不約而同地用了一個口徑:

「恆大半年淨利潤高達530.3億元,是碧桂園、萬科、保利與綠地四巨頭的淨利潤之和,穩居行業利潤之王。」

自己的前員工都沒有看懂,當然不要指望我一個外人能夠十分明瞭。但是,我的確看到了兩點:

1,恆大一直以來十分擅長找到完美的側面來證明自己的優秀;

2,這個空前不絕後的數字足以讓恆大人嘚瑟很多年,此處求四巨頭的心理陰影面積;

媒體喜歡淨利潤數字,就像媒體曾經喜歡寫負債率一樣,因為,太直觀了,太刺激了。

結果,大家都忘記了兩件事:

第一,開發商的負債率與利潤其實就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

第二,恆大還為大家準備了一組其他數據。

截止到2018年6月底,

總資產17699億元,行業最高紀錄;

淨資產3245億元,行業最高紀錄;

半年營業額3003億元,行業最高紀錄;

......

總之,在社交平臺的氛圍營造下,過去30個小時,我們這個行業凜冬將至的感覺一掃而空,我們回到了熟悉的熱情似火的年代。

我瀏覽了下恆大總裁夏海鈞在半年業績會上的發言,他用三個理由來解釋恆大的淨利潤大爆炸之謎。

1,超前的土地儲備策略;

2,標準化生產流程;

3,三輪戰投,把永續債的1300億元去年還清了,釋放了利潤空間。

這三個總結,基本上相當誠實,我信。

第三個理由,在上一篇文字數字也瘋狂 | 三個巨頭各自找了一個新寵物中,你可以看到我獨特的解釋。

恆大的土地儲備策略,超前與否另說,但是,那個成本是真低!

恆大一共擁有超過3億平米的土地儲備,項目822個。其中,68%分佈在一線與二線城市,平均樓面價格是2092元/平方米,三線經濟發達的城市佔比32%,平均樓面地價是1196元/平方米。

這樣令人臉紅的數據面前,誰都會被情緒感染。於是,夏海鈞給大家解釋了下公司的小秘密,就當對外發紅包。

他是這樣說的:

「822個項目中,平均每一個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都是大項目。好處就是一期開發完之後,二期三期的項目樓面價是鎖定的,但是銷售價是增長的,這樣利潤就來了。恆大項目的單價增長從2012年的6000多元漲到10000多元,地價鎖定,建築成本略微增長,銷售價格增長,這樣利潤就來了。」

大約一年半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數字也瘋狂 | 8000元測試出中國去庫存運動的最大地產贏家

一年半前,那個贏家就是恆大;一年半後,現在,這個贏家,吃完了去庫存運動的最多紅利後,抹了抹嘴,轉身一笑,「我們未來的戰場,主要是一二三線城市。」

坦率而言,恆大五年來的這波「城市換倉」操作,確實是在高轉速狀態下完成的,速度、安全與檔位,都沒有拉下。等到去庫存政策在國家意志層面退出,棚改貨幣化安置在三四線城市進入波動期,站在你面前的是,江湖還是那個江湖,恆大卻不是當初的恆大。

上面這個論斷,一定讓我們很多人都很驚奇,沒關係,我們會更驚奇的,尤其是當看到下面這個數據後。

恆大的利潤大爆炸,如果得益於它的土地成本低,那麼,它通常帶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額的所得稅與土地增值稅。

看了下中報,確實不算低。當期的所得稅是231億元,當期的土地增值稅是192億元。上半年,恆大交了超過400億元的稅。

這樣一來,隨著未來幾年規模的增長,恆大就提前向大家預定了另一個紅彤彤的完美側面:納稅大戶!

寫到這裡,一股馬上要被恆大刷屏的畫面感,從心底掠過。

最後,談幾句恆大登陸A股。

在中國當下,地產商登陸A股,難度太大,不管是借殼還是IPO。但是,夏海鈞堅持認為,恆大回A是不同的。

「恆大把已經在A股上市的深深房這家經營不是很好的房地產企業變成優質的房地產企業,回到A股之後,每年有50%的利潤分紅,恆大回歸A股和IPO新增房地產企業本身不同,在法律上和經營層面上沒有什麼問題。」

他刻意強調說,恆大回A,不需要發行新股,不需要融資。

懂行的朋友都明白,這種觀點,將顯著潤滑一個地產商在A股上市的難度。

最後,恆大還打消了另外一個昂貴的期待。

艙門關閉,只待東風。「恆大確定沒有第四輪引入戰投的計劃了。」

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