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释放7500亿资金背后的央行意图

解读丨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释放7500亿资金背后的央行意图

解读丨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释放7500亿资金背后的央行意图

导读

10月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这是今年以来第四次降准,此前的1月、4月和7月分别下调过银行准备金率。央行表示,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

10月7日,央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央行为何选择在此时宣布降准消息?背后有何深意?又将为哪些人带来利好呢?

为何此时?

这是今年以来第四次降准,此前1月、4月和7月分别下调过银行准备金率。

华泰证券认为,央行发布公告时间点值得市场重视,央行选择在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发布公告,能够较好的应对因为我国长假期间外围市场资产价格的波动所带来的预期冲击,体现了央行更加重视市场的预期管理

我国从2011年12月份逐渐进入降准通道中,最近8年时间里,央行共进行了12次降准,其中2017年9月份宣布,2018年1月份全面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较特殊,

凡前一年上述(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除了1月份这次有条件的定向降准外,2018年央行还进行了3次降准,分别是4月17日宣布,4月25日实施降准1个百分点;6月24日宣布,7月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

自2000年以来,央行历次宣布降准后短期市场表现如何?数据显示,14次宣布降准后,次日和短期5个交易日沪指上涨和下跌都是7次,涨跌各占一半,可见市场较复杂,并非降准单一因素就能刺激其大幅上涨

本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也就是说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高达12000亿。且本轮降准的幅度很大,原来一般是0.5%,现在是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次降准1个百分点,涉及到的资金大约是1.2万亿人民币,其中部分是用来对冲10月15日将要到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大约是4千多亿,所以可能净投放的话,一次性的净投放是7千亿到8千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节假日期间,外围市场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由于美债收益率不断攀升,美股开始出现抛售,而港股跌幅更大,欧洲和其他亚太股市也普遍出现下跌,给A股节后开盘造成很大压力。央行降准无疑是场“及时雨”,可以

抵消外围市场下跌的压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延续节前反弹走势。

有何深意?

央行还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此次降准的原因,中金公司此前研报指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亟需提高,央行也有进一步降准的空间,以推动货币供应扩张。7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及货币乘数的回升显示央行通过降准来支持货币供应扩张的努力。央行在2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第一个“专栏”中指出,中国特有的情况是存款准备金率较高,而降准会在降低基础货币增速的同时支持银行间流动性扩张。

兴业研究指出,10月13日将有4515亿MLF到期,10月16日将有1500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二者合计回笼资金6015亿。因此,如果10月降准并置换MLF既不会使资金面出现过大的波动,又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期限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美联储加息操作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不会成为制约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决定性因素,本次降准开启了央行降准通道,未来大概率会有后续降准操作。

招商证券认为,这是一次偏中性的操作,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放松,从历史数据来看,GDP平减指数急剧下行至零附近似乎才对应着货币政策放松条件的成熟,而今年二季度GDP平减指数仍高达2.8%,且下降幅度温和。

前几次降准均属于中性操作,其所带来的基础货币释放,将为其他方式(如央行对银行债权的减少)所回笼对冲。

从某种程度上讲,未来降准或是大势所趋。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如此之高的核心原因在于资金涌入,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通过购汇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又要避免过度防水,央行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手段将大量基础货币冻结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测算的规模有约20万亿。

2014年开始,资金涌入的情况开始改变,与此相应的政策操作亦应同步逆转,只不过需要一个好的时机。

平安证券张明认为,本次央行降准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央行并不认为短期内通胀会成为重大威胁,另一个背景是房地产市场已得到基本控制,只要调控不松,央行降准预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房地产企业仍应做好过冬的准备;央行在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

对谁有利?

央行表示,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指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服务的是面向中小企业,所以这次降准是结构性的、流动性的一个配置,让更多的资金是流向中小企业

,为我们稳经济、稳就业做出重要贡献。

针对年内第四次降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再度降准置换MLF,保持了总量不变,体现了稳健中性;但拉长了期限结构,有助于压缩期限利差;持续的降准,最终会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压缩信用利差,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