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糧票」!18萬畝!新田這樣講「寸土寸金」大故事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新田面貌

18萬畝!

10月8日,筆者從新田縣農村經營服務站了解到,新田縣土地流轉又取得了新突破。耕地流轉面積已達到18萬餘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9%;林地流轉面積達到10萬畝,佔林地總面積的11.5%。

2014年,新田縣被列入湖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整縣推進試點縣;2015年末,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議授權,升格成為全國232個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之一。從此,“沉睡”的土地的活力釋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從零開始,到17萬畝、17.5萬畝、18.0萬畝,一步一段脫貧路,一階一座致富橋。

新田縣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改革辦主任吳新波激昂慷慨的向筆者介紹:“好的機遇釋放好的活力,好的活力帶來好的紅利!自從被確定為試點縣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新田人民敢闖敢試,敢先天下,創設《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證》,讓新田廣闊的窮土地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新田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有10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21373戶、82221人貧困人口,自然條件稟賦較差,被稱為是“山不成脈、水不成系、田不成洞、路不成網、樹不成林、地下無礦”的貧困縣。還是傳統的農業縣,產業發展面臨“農業大而不強,工業有特色卻沒有規模”的困境,人均GDP遠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當一種體制機制成為充分釋放其生產力及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阻礙之時,也就迎來了他的變革契機。

創設《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證》,推進土地流轉!

關於《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證》,專家們也都是不吝褒獎。

“地方糧票”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長沙分行行長馬天祿對新田縣創設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證》的形象比喻,並提議向“全國糧票”加速推進。目前,全國已有多省、市試點地區前來新田縣交流探討經驗,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受人認同的關鍵是創新。

新田縣首創“13345”農地抵押貸款模式,成功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加快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步伐。

創設“一套證書”。創造性設計並推出整套法律文書,對流轉期限在3年以上、流轉耕地面積在50畝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頒發《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證》,流入方能以此抵押貸款。

搭建“三級平臺”。在縣、鄉(鎮)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村(社區)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機構。建立108個村級金融扶貧服務站,為土地流轉、“農地”抵押貸款及信貸辦理提供服務。

創新“三種模式”。創新“農戶+村民委員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土地信託公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土地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種模式,幫助農戶更好享受土地流轉成果。

推出“四種方式”。堅持以土地年平均淨收益和經營期限為依據,推出承貸銀行定價、借貸雙方定價、政府平臺定價、市場評估定價“四種評估方式”,合理確定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的價值。其中,政府土地流轉平臺定價在實操佔全部“農地”抵押貸款的91.8%。

強化“五大保障”。為有效防範抵押貸款金融風險,推出強化風險補償基金、銀行風險補償準備金、銀行壞賬核銷、抵押貸款保險、政府主導公司託管“五大保障”措施。通過落實“五個保障”,迄今全縣未出現不良“農地”抵押貸款。

而創新的落腳點還是在執行,在實踐,更在實現!

目前,新田縣流轉耕地18萬餘畝,流轉林地10萬餘畝,向10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信3.9億元,累計投放貸款3億元。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多達670餘家,富硒農業年產值達20餘億元。新田縣還先後被評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湖南省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工作先進單位”。

從高屋建瓴的藍圖,到趟出了路、找出了法的農地抵押貸款的《新田模式》,裡面有著不少可以說道的故事。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新田大豆

土下種豆,小豆子做出大產業

據悉,今年新田大豆喜獲豐收,分五月黃和十月黃兩季種植,預計年產值將達1.4億。

近年來,新田縣創新推進“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訂單+農戶”、“公司+合作社”等利益聯結機制,新田大豆得到迅猛發展,全縣每年種植10萬多畝,產量上萬噸,帶動著近3000戶、1.2萬多人增收。除直接包裝銷售外,通過扶持豆製品加工企業,開發出系列產品,提高豆子價值。鼓勵企業採取跟農戶合作種植的模式,帶動村民就業。

“其實對於我們企業來說,新田大豆最大的魅力所在,其實在於它精深加工後的增值功能,以我公司為例,生產的醋水豆腐為例,真空包裝好發給珠三角一帶的客戶,售價達到40元/公斤,然而新田大豆的收購價格僅比外地大豆市場價格高兩塊錢,利潤十分可觀。”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大豆豐收

曾經的南飛雁,現在的新鄉賢吳柏華高興地接受筆者的採訪。

吳柏華,新田縣石羊鎮人,新田縣五月豆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早年在廣州時尚美髮界名聲大噪,2017年6月回鄉創業,2018年3月,新廠建成試產,收購大豆近40萬斤,日產醋水豆腐近1700斤,年銷售收入有望過千萬。在今年8月的五月豆香經營戰略發佈會暨星火工程啟動儀式上,該公司聯合創始人何影浪向全體員工宣佈該公司在創立兩年多之後,正式進軍五年十億的企業目標。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新田大豆豐收

目前全縣像五月豆香食品有限公司這樣以大豆種植加工為主的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多達30餘家,豆腐、豆乾、豆皮、豆漿、豆奶、豆腐花等系列產品,成為了聞名海內外的知名品牌。

此外,新田縣通過積極爭取和申報,2016年新田大豆新增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7年被評為湖南省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新田縣五月豆香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新田縣還積極爭取實施了糧食高產創建大豆萬畝示範片項目,在新田縣西北部的龍泉鎮、驥村鎮、梘頭鎮等五個鄉鎮,通過土地流轉落實面積10267畝。積極推廣適合新田縣種植的大豆新品種和種植新技術,加大套種、連作、輪作等高效種植模式的推廣力度,大力推廣大豆間種玉米、豆—超級稻—菜輪作、豆—菜輪作等高效種植模式,提高單位面積的種植效益。如在驥村鎮烏下村和小嶺村創辦了兩個百畝“華春3號”大豆高產示範點,推廣豆—超級稻—菜模式,經測產,大豆產量440斤/畝,超級稻產量1400斤/畝,蔬菜產量可達5000斤/畝,三季作物總產值可達4000元,畝平純利潤可達到3000元以上。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湖南遠鴻食用菌業恆溫智能大棚

土上建園,食用菌帶出千家富

種植1畝黑木耳單季可收穫純利8000元左右,貧困戶一家種植2畝木耳則可脫貧!

這是遠鴻食用菌產業園的帶動力量。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待售的食用菌

遠鴻食用菌產業園系佔地面積130畝,總投資約1.5億元,是華南最大食用菌產業項目,是永州市委、市政府“六大戰役”和“園區升級”重點建設項目,是新田縣實施的“十百千萬”工程中十個重點產業園區之一,也是被新田縣“土地流轉”東風“席捲”來的具有強力帶動作用的產業項目之一。作為新田縣 “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佈局形成的重要鼎力,遠鴻食用菌產業園可直接安排80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並衍生出了“百千”工程,推動100個合作社和大戶,1000戶貧困農戶發展食用菌,合作社和大戶建設基地帶動貧困戶勞務增收脫貧,貧困戶也可通過自身種植獲取收益。

新田縣金陵鎮蓮花塘村雞樅菌專業合作社就藉此東風扶搖而上,一舉做大致富。根據合作社負責人林輝介紹:“蓮花塘村雞樅菌專業合作社今年種植雞樅菌100餘萬包,可生產鮮品80餘萬斤,年產值可超1000萬元。同時,依託遠鴻食用菌產業園,採取“網絡直銷”“農超對接”“組團外銷”等多渠道聯合銷售方式,產品不愁銷售,全年純利潤預計將超過300萬。此外,合作社預計為勞務支出超過300萬元,帶動受聘的200多農村勞動力增收。”

像蓮花塘村雞樅菌專業合作社這樣的合作社截止今年上半年,新田縣就已達到了30多個,農戶申請戶數突破了150戶。

遠鴻食用菌產業園帶動力強,當然自身也硬。

2017年3月,湖南遠鴻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田縣達成合作,被引入新田縣,一期合作投資1.5億元,在新圩鎮社灣村及周邊村流轉山地280畝,著手建設120畝恆溫智能大棚、10畝菌包工廠生產線和150畝食用菌產業示範種植基地。建成後,年產各類菌包1億筒以上,可實現年產值4億元以上。目前,已建成食用菌生產廠房10000餘㎡、恆溫養菌大棚23棟32000餘㎡,以及三條年產5000萬全自動菌包生產線並試投產。

此外,通過“園區+公司+家庭車間”,重點帶動新圩鎮、陶嶺鎮兩個鄉鎮範圍內的新田縣鄉村振興示範片發展5000餘畝以木耳、雞樅菌為主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畝產值達4萬餘元。種植基地可以實現讓1.2萬人勞務增收,直接幫助8000多貧困人口以“菌”脫貧。

土中淘金,新思路闖出脫貧路

2017年11月,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到東昇農場調研,當場獎勵扶持資金100萬元,鼓勵東昇農場帶動更多村發展富硒蔬菜。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東昇農場,工人們在勞動

由於產品質量過硬,東昇農場連續多年拿到每年1000萬港幣的香港食品質量安全獎勵金。

2016年12月23日,湖南省城鄉困難職工家庭“一戶培養一名產業工人”脫貧解困經驗交流會在新田召開,東昇農場是重要的現場參觀點,東昇富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交流會上做典型發言……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東昇農場展廳

一道道光環是榮譽,是東昇農場在新田縣脫貧致富、鄉村振興路上立下功績的佐證,更是新思路趟出脫貧攻堅“東昇路徑”、鄉村振興“東昇樣板”的社會認可。許多創新的企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思路都在這裡得到了實踐、驗證和完善,落腳讓貧困戶在土地流轉、產業前端、價格保護、利潤返還、務工就業、股份合作等六個方面受益,把農村變農場、讓農民成為工人,幫助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的新思路都在這裡變成了真經驗。

東昇故事還得從1999年說起,在外闖蕩了近20年的劉道忠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土地——新田,併成立秀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然後經過了長達10年的漫長序曲,2010年劉道忠終得機會與廣東東昇農場合作,2014年1月攜手廣東東昇農場註冊成立了新田東昇秀峰富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金3010萬元。

新田東昇秀峰富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憑藉《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證》被金融機構評級授信3000萬元,以循環貸款方式累計從農商銀行憑藉土地流轉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4000多萬元,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資金支持,創辦東昇農場,立足“綠色環保,天然富硒”優勢,流轉周邊6個村6500餘畝耕地創辦高標準富硒蔬菜核心基地,平均每畝年產值突破2萬多元。新建大棚300餘畝,安裝鋪設2000餘畝的噴滴灌設施,修建灌溉溝渠6800米,建成大型冷凍冷藏庫6000立方米、新型農民培訓樓1800立方米,通過實施“一戶培養一產業工人”工程,採取“基地+培訓”的模式,依託萬畝果蔬產業基地,藉助“傳幫帶”,帶動600餘名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貧困勞動力可以獲得500元/畝的土地租金,175元/畝的耕地地力補貼,3000元/月以上的保底工資等多方收入,輕鬆實現脫貧奔小康。

東昇農場嚴格按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操作,其產品通過了“三品”認證,70%銷往“粵港澳”以及出口到東南亞,“東昇”、“馨秀峰”兩個商標品牌產品佔香港、廣東市場份額10%左右,2017年公司生產銷售蔬菜5萬多噸,銷售收入達8596萬元。

在這過程中,形成了“基地+農戶” 、“農場+訂單+貧困戶”、“土地流轉+貧困戶基地用工”、“公司+基地+收購點+農戶”等的產業幫扶模式,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分紅、勞務收入、訂單購銷等方式,農場與貧困戶建立起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農場和農戶成為命運共同體,吸引了周邊村、組3500多戶農戶參與到基地開發和經營中來,發展蔬菜種植5萬畝,從而實現農村農民的“華麗轉身”。以土地入股的農戶為例,每年能獲得2000多元/畝的分紅收入。截至目前,東昇農場輻射的周邊村組早已擺脫了泥磚瓦房的貧窮面貌,而是換成了村村戶戶“小洋樓”的新盛況。

東昇農場的成功,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及經濟效益,為新田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開了好頭、帶了好路,也供了好法。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

說起現在的成就,商界精英劉道忠滿是感慨:“我十幾歲就南下廣東打工,在廣東整整拼搏了十幾二十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了自己的蔬菜攤位。當時的我哪裡想得到自己能執掌這麼大個公司、開這麼大的農場?農場年產值9000萬,近1億元!這樣的成就我在廣東漂泊的時候做夢都不敢想。《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證》,這個別人口中的‘地方糧票’,是我通向夢想彼岸最寶貴的機票啊!”

據劉道忠透露,新田東昇秀峰富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繼續追加投資1億多元,將核心基地擴大至1.42萬畝,同時積極促成東昇農場總部從廣州市番禺區搬遷落戶新田,升級打造成集富硒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農業休閒、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啟動“東昇樣板”工程,將“東昇經驗”在全縣範圍內複製、克隆,推動全縣發展蔬菜種植10萬畝,進一步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為全縣攻堅脫貧和鄉村振興工作做出更大貢獻。

“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地方粮票”!18万亩!新田这样讲“寸土寸金”大故事

新田美麗鄉村

筆者手記:

恆豐糧油、萬家鵝業、湖南三箭、湖南百優特……

“過去一寸土地一寸辛苦,如今一寸土地一寸金”的新田縣,關於“地方糧票”撬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故事還有很多,然故事無盡,筆墨有盡。一樣的青春,新田人民燃燒出了不一樣的火紅。從有貧困人口82221人、貧困發生率22.8%,到未脫貧人口20781人、貧困發生率為6.31%,再朝著今年年底實現不能脫貧人口銳減至280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75%的目標穩步進軍……

事實證明,小縣也能講大故事!(顧逆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