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產品銷量必須要思考的幾個關鍵問題

提升產品銷量必須要思考的幾個關鍵問題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幾個問題都是銷售朋友經常提到的,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圍繞本質進行思考,才能把握到問題的根本,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和真正的方法。

一、消費者為什麼要消費你的產品?

我們要進行換位思考,把自己當作消費者,看到自己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仔細想一下,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會產生消費行為?消費的前提是需求,這個需求一定是存在的,因為這是消費的動因。但是排除需求之外,我們的消費還與什麼因素有關呢?有人會說與品牌的影響力有關,那如果我們消費的產品不是品牌呢?其實品牌是一個結果,是打造出來的,沒有一個產品一出生就有品牌,而是通過我們努力在市場上打造出來的;也有人會說是廣告,是促銷,是朋友推薦,讓大家產生消費動因,當有消費需求的時候,就會想起有這個產品;還有人說產品差異化大,在購買時被吸引,想去嘗試一下。

總之,一定是由於外部的因素(力量)製造了影響,無論你是不是品牌,只有影響力,才有消費力,才有銷售力。

那麼如何製造影響呢?怎麼樣讓消費者看到、聽到、體驗到我們的產品?不同企業資源不同,採取方法方式不同;不同的產品品類和價格定位不同,採取核心影響手段不同。但是我們至少要做到讓產品在消費者消費的一刻可以讓他眼前一亮,能夠有他人推薦我們的產品,或者讓消費者感覺到你的產品正流行,容易選擇到我們的產品。

第一個,A=attention。想盡一切辦法讓消費者注意到我們的產品,讓產品出現在他們面前。

第二個是消費者注意到了產品,產品顏值、包裝、性價比等特徵使之產生興趣與衝動,產生購買慾望,形成行動。

總之,一定是由於外部的因素(力量)製造了影響,使得消費者對產品有了一定的認知,進而產生了興趣,形成了購買的慾望,這是消費者為什麼消費你產品的動因。

二、消費者為什麼持續消費你的產品?

這裡面一定有一定的內因,內因產品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馬斯洛需求)五個層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社交,精神,自我價值中某一層次的需求或者幾個層次的需求。消費者在消費時是按照從低到高的層次需求。現實生活中,是多種需求融合在一起。

此外,在經濟方面他也有一定的承受力,在顏值、性價比之外,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也許是精神方面的一個需求,比如面子、價值感,你的產品一定是比較流行的產品。也許是大眾性的,或是在他的生活圈裡比較流行的。

持續的消費一定是源於流行,沒有流行就不能持續的消費,也不能產生真正的品牌。

如何製造流行呢?流行不是一開始就大面積起來的,而肯定是從某一個點爆發,把握住產品定位、目標群體、核心渠道、突破點。我們利用核心領袖、核心渠道推動、終端促銷攔截、小區域市場內多元化市場動作,然後再輻射到別的區域。酒一定是先喝起來,一小部分人、區域先喝起來,某一場合、渠道先流行起來,然後才有大面積的流行機會。先讓自己的產品持續地被消費者消費,就必須製造流行,先從一個點上突破。

提升產品銷量必須要思考的幾個關鍵問題


三、終端為什麼賣你的產品?

利潤高?客情好?產品是品牌?不是這些顯而易見的原因。換一種角度,終端不接受你產品的真正的原因究竟在哪裡?有人說客情不好,產品利潤不能打動終端,新產品不知道好不好賣。其實終歸只有一個字,“怕”,怕不好買,佔用他的地方、資金、精力。那麼終端為什麼又願意接受你的產品呢?對產品、人感覺良好,對市場操作方法比較認可,認為產品能夠帶來價值,賣的好、賣的快,這是終端接受你的產品的內在的原因。所以我們賣產品僅從產品的利潤高、客情好考慮,而不去為終端思考產品如何賣的快、好的場景和解決方案,那麼終端肯定不會接受的,這頁是正常現象,如果終端接受了你的產品那是因為客情好,但是客情又能賣多久呢

所以終端接受我們產品,是接受了產品的解決方案和銷售人員,利潤只是一個基本動力,如何讓終端快速賣產品的策劃方案是非常關鍵的。什麼促銷方案、市場操作方案、幫助店鋪做動銷、製造市場氛圍吸引消費者、活動幫助店鋪引流消費者等等來打動消費者,這才是終端接受產品的核心。

四、業務員的工作究竟是什麼?怎麼才能有助銷售呢?

只是鋪貨、吹牛、拜訪、收集基本信息、終端氛圍、庫存、進貨?那就大錯特錯,這只是工作的基本動作和標準的過程。

業務員工作的本質是什麼?本質一定是能夠幫助終端產生銷量的工作,做能夠產生業績的事情,而不是例行公事。所以很多業務員說我什麼都做的,產品就是不動銷,是的,非常辛苦,但是不針對市場、終端做出有效的工作,沒有真正的解決方案。

例如,終端老闆認為你的產品利潤高、客情好,他也主推我們的產品,但是他就是不知道該怎麼推,如何教終端推產品的理由、方法,消費者不接受你又應該怎麼幫助終端老闆呢?是不是可以把終端老闆的常客拉過來,做品鑑會呢,搞消費者拉動的活動。我們做事不是為終端老闆、公司,而是為自己做。如果產品不能超越競品,就不能吸引消費者眼球,從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例行公事不為產生銷量。

再比如,我經常看到一些銷售人員,公司要求張貼海報最低不低於五張,他只貼5張,這只是例行公事,不是為了創造銷量、物料面積,廣告氛圍;還有一些銷售人員喜歡拜訪什麼樣的終端,老闆好說話的終端,但是並不能產生銷量。那些能夠產生銷量的終端,銷售人員偶爾碰壁就不去了。

五、為什麼你的貨越賣越少?市場越做越小?

每天只是在賣貨,終端賣一家少一家為什麼?因為產品動銷慢。產品三個月賣不了一件,終端對你失去了信心,第二次、第三次不進貨了。你不斷開發新店,通過政策、甚至犧牲了銷售提成來刺激終端進貨,到最後沒有新的網店可以開發了。你又去找終端老闆,希望再進貨,結果老闆一聽火冒三丈,產品賣不動還加大政策,和對方的客情更加差。銷售人員換一家公司,同樣的問題還是存在。

網點不怕少,區域不怕少,產品的持續銷售才是關鍵。根據終端網點的情況,根據店的實際銷量、影響力、產品的匹配度、競爭情況,根據終端網點的情況,一個一個攻克,有針對性的做出一系列活動,讓市場越做越活。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產品越來越難賣、市場越做越小的困境。

六、為什麼什麼動作都做了,市場還是起色不大呢?

什麼都做了,說明什麼都沒做,資源過於分散,難以讓消費者形成震撼力、影響力,排除小區域裡的情況,在大區域裡,什麼動作都做了等於什麼都沒做。這裡要談到聚焦這個概念,只有集中力量,做出特色和氣勢,專注、極致能夠形成亮點,集中力量局部優先、單點突破,營銷4p中有價格、產品、推廣、渠道、是1P+3P形成的圓錐型,真正爆破市場。不是同時發力,市場很難有作為,排除資源很強大的情況。

提升產品銷量必須要思考的幾個關鍵問題


接下來介紹一下七個方面的聚焦。

1、產品聚焦,打造超級單品,以主導產品為突破點,讓消費者對這款產品印象非常深刻;

2、區域聚焦,選擇一個區域打爆,進行復制;

3、推廣聚焦,核心店氛圍、消費者品鑑體驗拉動活動;

4、渠道聚焦,根據產品定位不同市場不同選擇主攻渠道做到極致化,做深、做透、做爆這個渠道;

5、資源聚焦,到有限的區域、核心的網點去打;

6、人員聚焦,讓優秀的人才聚焦的核心的網點,集中進攻某一個小片區使之達到快速動銷;

7、消費聚焦,對意見領袖群體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做動作。


所以說想讓自己的市場快速的起色,並非是我們所有的動作都做了。而有選擇、有針對性的去做。聚焦到領袖性的區域做樣板、聚焦到領袖性的渠道做突破,聚焦到領袖性的終端做帶領,聚焦到領袖性的人群做營銷,聚焦到單一的推廣方法做勢能,聚焦到領袖性的業務人員做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