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向左,比亚迪向右

「王传福是爱迪生和比尔·盖茨的结合体!」巴菲特最近在接受美国CNBC专访时如是说。

蔚来向左,比亚迪向右

颇具戏剧性的是,就在同一天,蔚来汽车透露即将赴美IPO,三年后目标估值360亿美元。随即,一张图表在汽车媒体圈内疯传,各类媒体的标题都是《蔚来汽车目标估值360亿美金,将超比亚迪》

蔚来向左,比亚迪向右

一家是新能源车企巨头,另一家则为后起之秀,二者近来已成为媒体口中的针尖麦芒,持续刷屏。而最令人热议或吐槽的是:蔚来汽车一辆车没卖,估值就将超过比亚迪了!?

甚至有不少汽车媒体人私下评论「蔚来与比亚迪必有一战!」

我们不妨将二者对比,看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分道扬镳的互联网车企与传统车企的代表,谁更胜一筹。

1、品牌:蔚来「从高转低」VS比亚迪进军高端

人们对蔚来汽车的第一个印象,可能是明星二字:这家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互联网知名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的企业,自打出生就光芒四射,更不用说还陆续获得百度资本、红杉、联想集团、华平、IDG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

更多人初次了解蔚来汽车,是蔚来EP9,这款电动超震惊晒车圈时,售价更为亲民的ES8就已呼之欲出。而在ES8之后,李斌透露,会推出比ES8价格更低的产品。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也曾表示:“由高到低”的培养新品牌。

可以看出,蔚来汽车的品牌势能,更多地来自于靓丽的投资名单、漂亮的高管履历、潮流的互联网造车概念、令人憧憬的未来蓝图。而具体到汽车价格,是「从高转低」的势能释放。

这明显是互联网企业的典型玩法。但至于产品体验...emmm还有待观察。

反观比亚迪则略显沉稳,人们对于这个品牌的热议更多地来自于汽车本身。从最初的汽车外观及内饰设计被吐槽,到2016年底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到来后的形象转折;从最初比亚迪品牌一枝独秀,再到王朝系列被质疑,然后到秦、唐、宋等车型的大卖,比亚迪似乎略显「老实」,但确也「扎实」。

在产品定位上,比亚迪从G5、G6、速锐、思锐等车型的口碑上升开始,再到王朝系列的成功转型,逐步摘掉了「廉价国产车」的帽子,主打「科技」、「性能」进军高端。

2017年比亚迪全年销量为40.97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13 669辆,销量的构成方面实现了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得益于王朝系列车型的热卖,比亚迪2017年「平均单车价格」超过12万,名列全国国产车品牌TOP3,而且这个12万还是扣除掉新能源补贴后的实际价格。

氢媒工场简评:不论是蔚来汽车「从高转低」的先声夺人,还是比亚迪「由低向高」的品牌进军,两家车企品牌上谁更成功,见仁见智。

2、供应链体系:蔚来高度整合VS比亚迪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公开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蔚来在主要零部件上都选择了主流的供应商,而且以合资企业为主,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蔚来ES8车价高的原因。当然,除了外购之外,蔚来的一些关键也自己开发生产。比如电机电控、电池pack,还有车内仪表、HUD等显示系统,都是自己开发了驱动及软件系统,这在传统车企里面是不多见的。

蔚来向左,比亚迪向右

但传统也有传统的好处:传统汽车制造商都有自己的生产线,供应链也掌控在自己手中。

相比而言,整合造车的蔚来汽车,其供应链、生产制造的磨合必定异常痛苦(别忘了,蔚来想成为苹果,而库克正是供应链管理大师,也经历过这些痛苦)。

李斌此前也曾坦言:之前最难的就是供应链方面的事情。

在氢媒工场看来,李斌口中的「难」,最终将体现在「效率」上。众所周知蔚来ES8目前尚未量产,即使量产,据李斌最新透露的是将以「千」为单位。这看似挺多,实则想要让供应链围绕其高效运转,「千」可以说是尺寸之功。当然,还得靠讲故事、搬出明星投资方了...

比亚迪的供应链体系自创立之初就始终坚持的自行研发、自行制造的“ 垂直整合模式”发展模式。

尤其是电池方面,以铁电池起家的比亚迪紧紧围绕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以三元锂电池和改进型的磷酸铁锰锂电池为辅的电池路径。

这就像在说:自给自足同时高度整合,能自己做的一定不找其他供应商。

而到了近年,随着较为封闭的生产模式边际收益递减,比亚迪逐渐走向开放。就在前几天,王传福接受媒体采访时放话:将面向全球汽车开发者开放智能开发平台,让全球各路精英来参与汽车的控制,汽车的软件,汽车的生态。

氢媒工场简评:相对而言,蔚来是轻度整合,而比亚迪则为重度垂直,这恰也反映出两代车企的不同打法。前者更灵活但生产商、供应商让人痛苦,而后者对于成本把控更加出色,却也要应对「走向封闭」的难题。

3、电池&充电技术:蔚来困境重重VS比亚迪稳扎稳打

说到新能源汽车当然离不开电池、供电技术。众所周知,电动车有「里程焦虑」(赶路时害怕电不够用)的问题,原因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充能速度和充能便利性都远小于燃油车。

而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来看蔚来看似拿出了一套以换电为主、充电为辅的解决方案,但其中的问题依旧非常多。

最大的问题是初期换电站密度堪忧,成本高昂。

我们知道,换电站密度不够,就毫无意义。今年1月的蔚来ES8发布会中,蔚来表示将在2020年前将建设1100座换电站。

从时间结点上看,留给蔚来的时间还有两年。而从空间上来看,一线城市的土地寸土寸金,虽然蔚来强调一个换电站只需三个车位的面积,但无论换电站如何节省占地空间和换电时间,都要考虑到等待充电的车辆和人员的空间,这些空间都算在充电站内。

以北京来说,一个传统加油站的建设成本平均在500-1000万左右,蔚来汽车目前没有透露充电站的建设成本,即使以200万一个的成本计算,1000个充电站的总价就要达到20亿。

其次,因为初期蔚来汽车的保有量小,换电收回的收益必然极低。售价44.80万元和54.80万元的蔚来ES8,即使还有EP9,未来蔚来全系车型推出后,其保有量也不会太高,毕竟价格决定了蔚来不可能成为大众化的电动汽车。蔚来汽车保有量上不去的情况,推行换电模式别说赚钱,收回成本都很难。

李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坦言,「前期这套服务体系一定是亏钱的。」

相对于颇具争议的换电模式,比亚迪的电池与充电技术是稳扎稳打的充电路线。

众所周知比亚迪依靠电池技术起家,其电池路线从最初的镍电池,到目前的锂电池。

比如,最近,比亚迪2018款e5 450、秦EV 450和宋EV 400三款纯电动车在京预售,作为比亚迪三电核心技术方面的最重大升级,三款预售车型将全部切换为三元锂电池,电池组能量密度提升至最高140.97Wh/kg,大幅提高了续航里程。同时,新款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由40kW提升至60kW。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比亚迪的电池与充电技术可谓相当成熟完备了,譬如,比亚迪自主开发了半自动化生产设备,将电池的生产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独立的生产工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转换电池型号时,只需要对关键环节的设备进行局部调整,相当于一套设备按不同的按钮,就能产不同种类电池。

这是在多年的技术磨练、成本优化中锻炼出的能力。

氢媒工场简评:换电路线与充电路线其实并非水火不相容。但就目前来看,相对于老司机比亚迪,蔚来的换电路线上,仍有大量坑需要资本去填平,初期的体验或许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盈利模式:蔚来租赁+服务VS比亚迪多面开花

蔚来汽车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租赁与服务。

租赁:ES8采用现在少付10万元、未来78个月每个月多付1280元的电池租用政策。相当于告诉用户:这台电动车现在省钱,但未来要多花钱(与传统电动车正相反)。

表面上看,如果按5%的贴现率计算,78个月每个月1280元的付费折算成现值也只有8.57万元,远低于减免的10万元购车款。蔚来会亏本吗?其实没有。

实际使用中,充放电频率低以及冬夏温差影响可能使电池寿命下降,78个月约行驶8万公里的里程。若按蔚来的测试30万公里电池衰减只有20%的数据算,租约满后电池容量怎么应该还有80%以上。残值非常可观。

78个月电池租赁,意味着电池78个月以后还是归蔚来所有——这有点像回收旧手机、旧电池的买卖。

服务:蔚来的服务无忧计划的年费是14800元,可以说是利润丰厚了。

先看看服务无忧所包含的内容:一键维保、免费维修、免费保养、三项保险、免费代步车以及增强流量服务。

乍一看,蔚来似乎非常划算,每年1万多提供这么多这么全的服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电动车的保养费用本就远低于燃油车的,再加上规模效应,蔚来的保养费用一年成本可能不到2千元:三项保险费是跟太平洋定制的,蔚来实际支付的价格不会很高;而代客维修保养和免费代步车这种项目,一年也就一两次,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流量升级,汽车毕竟不是手机或电脑,从5G流量增加到15G,实际上增加的10G绝大部分人很难用到,对于蔚来来说几乎不需要多支付给运营商多少钱;免费保修这一点,蔚来汽车毕竟用的是全球顶尖大厂零件,成本也不高。

随便算下,这个服务毛利率相当可观。

但别忘了,如前文所述,初期的蔚来还有巨额成本呢。以上租赁+服务的模式能「赚大钱」的前提,是蔚来汽车的大规模量产,以及市面上有相当高的保有量,甚至是电池成本的不断降低。比如服务无忧计划,毛利虽高,但并非强制购买。就像《王者荣耀》,英雄皮肤毛利虽高,但购买的人也仅是一部分玩家。

如果就汽车硬件而言呢?有业内专家依据ES8的零件计算其单车毛利率,称在早期可能在20-23%左右,到2021年可能接近目前特斯拉以及比亚迪的毛利水平(25%左右)。

可见,不论是出售汽车硬件,还是租赁+服务收费,蔚来可能有「未来」,但它必没有「现在」。

比亚迪方面的盈利则呈现一种多点开花的状态:18年3月比亚迪披露战略,企业管理架构调整: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云轨、电子、电池五大事业群。最新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虽然传统汽车业务销量及收入下滑、太阳能业务竞争激烈等,给集团盈利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但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金属部件业务持续较快增长,为集团带来良好的利润贡献;另外,云轨业务已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为集团带来一定的收入贡献。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2014-2017年销量依次为1.88万辆、5.8万辆、9.6万辆、11.37万辆。在中国新能源车领域的市场份额约20%,市场第一。新能源汽车占公司汽车板块内份额近70%,是未来的重点。

新能源汽车中的商用车表现得最为优异,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在全国新能源客车整体销量同比大幅下滑背景下,比亚迪客车实现逆势增长,全年销量14336辆(全部为纯电动,含控股公司广汽比亚迪1559辆),同比增长8%,位居全国新能源大客车销量第一!

氢媒工场简评:严格而言,在盈利模式上二者并不对等,甚至天渊之别。仅从蔚来构建的蓝图中,我们确实能看到车企从产品转向服务的大趋势。但从实际情况出发,蔚来可能拥有未来,比亚迪拥有现在。

5、总评

凭空估值$360亿?看新能源汽车画饼式创业的「空手道」,不如听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典型案例。

蔚来向左,比亚迪向右。或者说互联网车企与传统车企在分道扬镳的路上渐行渐远,而互联网车企看似有一张模糊的地图,但依旧前途未卜,传统车企看似稳速前行,却也冷暖自知。

可在「后贾跃亭时代」的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其关注公关先行的「画饼式估值」、「PPT造车」,不如关注那些实打实做出产品,有业绩、有数据的玩家。典型的如行业龙头——比亚迪,再有如北汽、上汽、吉利。

再深入一层,随着现金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将由政策驱动逐渐转变为市场需求驱动。其中动力电池成本下降和消费者接受度提升,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可推测,短期来看,拥有技术创新能力和上下游产业链融合能力的企业,必将在市场竞争中受益。如此来看,相对于技术创新能力、成本控制、整合程度都较为初级的初创车企,「老司机」还是更具潜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