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看不起司马篡魏,而又默认曹丕篡汉这一事实?

历史大变局


汉末的天下大乱,不是曹操造成的。但是曹操力挽狂澜,天下十分他一人占了七成,为后来再次大一统奠定了基业。曹操死后,曹丕篡位前的大汉王朝,是曹操花了大半辈子时间打下来的。曹丕子承父业,拒西蜀,退东吴,他最后篡汉称帝,属于众望所归。

相比于曹氏篡汉,司马氏就差的太远了。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时,天下非常的安定。皇帝本无错,司马师废魏帝,纯粹就是大逆不道,没有任何可以洗白他的借口。并且司马家族的地位是怎么来的?是曹丕和曹叡两代皇帝赐予他们家族的。世受皇恩居然还敢大逆不道,这简直是无耻。



司马师死后,谁知道他的弟弟司马昭比他更无耻。司马师至少还不敢杀皇帝,而司马昭直接把曹髦给杀了。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志》作为可信度最高的三国正史,像很多史书一样,不能免俗的写了很多有违史官职业道德的话。曹髦在被成济杀掉后(无脑替死鬼),《三国志》是这样抹黑他的。

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兒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此兒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弑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取大将军,呼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世语曰:业,武陵人,后为晋中护军。……此兒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重令吾悼心不可言。昔汉昌邑王以罪废为庶人,此兒亦宜以民礼葬之,当令内外咸知此兒所行。又尚书王经,凶逆无状,其收经及家属皆诣廷尉。

原文实在是太长了,这里只截取一段。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曹髦简直就是个十恶不赦的昏君,司马昭才是好人。司马昭为了能够感化曹髦,给了他极大的宽容。但是曹髦居然不懂感恩,反而还要带兵杀掉司马昭。这种不知感恩的禽兽皇帝,就如当年的昌邑王刘贺一样,死了也活该。

如果不是因为司马家族名声太臭,以及《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太大了,完全盖过了正史的风头。尤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的影响力太大,把司马昭熏得太臭,怎么洗都洗不香。估计曹髦现在还在蒙冤受屈呢。

而司马昭杀曹髦,也算是给权臣杀皇帝开了一个很坏的开头。后来两晋南北朝篡位弑君,都是从司马昭这里学来的。



司马昭死后,继位的司马炎更烂。从司马懿到司马师,从司马昭再到司马炎。司马家的三代人,是一个比一个烂。

我说司马炎烂,是有充分理由的。

首先,开国皇帝鲜有庸君,但是司马炎就是罕见的庸君开国皇帝。他能统一天下,不是因为他有本事,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孙皓太烂了。相比之下,司马炎还算不错。至于蜀汉政权,那是司马昭灭掉的,与司马炎没什么关系。顺带一提,蜀汉灭亡四十年后,氐族人打跑了西晋官员,割据巴蜀,建立了五胡乱华时期的第一个胡人政权——成汉。

其次,司马炎不仅庸,而且还昏。后宫养一万多妃子,每天坐着羊车去临幸;以及大封诸侯王,导致后来当然八王之乱,这都不提了。司马炎最昏聩的事情,是他在选择继承人上的优柔寡断。司马衷是个傻子,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司马炎也知道。但是司马炎顶不住压力,还是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位傻儿子了。

传了也就是传了,如果司马炎把后世问题解决好一点,也不至于后来会天下大乱。但问题是司马炎没这个能力,他一闭眼,天下立时间就大乱。而这一乱就是整整两百多年时间!这个责任,司马炎脱不了干系。

而在司马炎之后,两晋的十四位皇帝,除了晋明帝之外,不是不得好死,就是昏聩无能,比司马炎更烂。说两晋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综合素质最差,老百姓活的最像畜生的时代,一点都不为过。

当年曹操说过:天下若是无孤,也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司马氏:自打司马家篡魏之后,也不知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综上所述,所以我们现在才会说,曹丕篡汉是情有可原,汉室已经无法坚持了;而司马氏篡魏完全是莫名其妙,曹氏根本就无罪无错,司马氏只是在谋逆罢了。

当然了,不管是曹丕,还是司马炎,他们篡权的性质还是一样的。司马氏被骂,归根到底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晋朝晋朝在中国所有的大一统王朝中,算是最烂的一朝。腐化堕落,同室操戈,异族崛起,江山半壁,苟延残喘。

几乎所有让人不齿,让人瞧不起的毛病,几乎全部集中到晋朝。一个朝代身上有这么多的毛病,这也是真不容易。

换而言之,如果晋朝能打造出盛世,就像后来的李唐篡位,但打造了大唐盛世一样。或许后来人对司马家的指责会轻的多。


Mer86


司马篡魏和曹丕篡汉最大的区别一是得天下的方式不一样,二是对前朝皇帝的方式不一样,三是最后的成果不一样。

第一、曹操虽然是汉臣,但是不过是一个典军校尉,之后是靠自己在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下打出的一番事业,并非全部来自于汉朝的恩惠。

而司马懿的地位全部来自于魏,被曹操征召以后一路官至太傅,四代老臣,两朝顾命,受魏国大恩。在汉代,是很注重这种提拔之情的,对于提拔自己的人要报恩。司马家以受魏恩而篡魏,和曹家自己打下江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二、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在曹操手里不过是个傀儡而已。但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汉室衰微,献帝本来就是一个傀儡,特别是到李傕和郭汜时期,两个人为了夺权互相交战,分别劫持了献帝和众臣,后来更是一起追击献帝。献帝和大臣一路逃亡,狼狈不堪,后来直到曹操将献帝迎到许昌才得以安定下来。虽然曹操这么做是有自己的政治目,但是无疑也让献帝受益不浅,避免了乱世之苦。

而且在后期虽然献帝也曾经想夺回权力,授予董承衣带诏,让他联合大臣对付曹操,事败以后曹操仅仅处死了董承等人。献帝皇后伏寿也写信给自己父亲要求他铲除曹操,事发后也是囚禁了事。曹操还将几个女儿嫁给献帝,固然是为了加强对献帝的控制,但是也是为了控制和献帝的矛盾程度,不想公开闹到双方翻脸的程度,恪守最后一丝底线。

而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托孤给司马懿时,曾经让儿子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叮嘱司马懿勿忘今日之情,从感情上来说,司马懿和曹芳要比曹操和献帝密切的多。但是司马家对曹芳却刻薄的多,曹芳被废黜后,司马师不仅杀了曹芳皇后张氏,还把他的贵妃邢氏送给了孙壹,极尽羞辱之事。而司马昭更是派人杀了魏帝曹髦,只抛出成济兄弟这两个小卒顶罪,刻薄至此,也是少见。

第三,曹操虽然没能统一全国,但是很大程度平定了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减少了战乱。在魏国建立以后,魏国统治下的地区逐步恢复安定,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即使到魏国灭亡,也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从这点来说,曹操一家还是有功劳的。

而司马家则不一样,在统一以后司马炎骄傲自满,荒淫无度,继位者更是傻子皇帝司马衷,无能至极,以不食肉糜出名,短短时间就因为八王之乱引发了五胡乱华,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乱,大批民众因此丧生。

曹家是让乱世安定,而司马家造成天下大乱,遗祸百年,两种不同的结果自然也让人感受不一样。


不沉的经远


这其实要分两头说。

要按古代的道德观点,曹氏篡汉和司马篡魏一样都是道德败坏。不用等多长时间,五胡十六国时,石勒就说过:像曹操、司马懿这种欺负孤儿寡妇夺天下的行为,实在让人瞧不起。不是大丈夫所为。

但就算同样挨骂,被骂的程度也有轻重之分,主要是司马一家的吃相太过难看。魏国代汉是和平交接,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政治权力虽然没了,地位却捧得非常高。晋国代魏的过程中,直接杀了一个皇帝,还是当街捅死。不仅是大逆不道,而且没有任何掩饰的余地。

同样是比烂,司马氏这边要烂得多了。

要按现代的道德观点,那就很简单了。曹丕代汉时,所谓的大汉天下,基本都是他老爹曹操东征西讨打下来的。司马懿则只不过是魏国的一介臣子罢了。

如果没有曹操,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说不定还要乱上几年。曹操可以说有中兴社稷之功——虽然最后兴到自己家里去了。

司马懿呢,虽然也是重臣,战功赫赫,但当时魏国少了他,照样也还是强于蜀国吴国,照样也能够统一。司马懿并不是那么不可或缺的。

现代人不必讲什么忠君观念,咱们讲究的是做多大贡献,得多大回报。魏国地盘既然是曹操打下来的,那他揣到自己兜里也无可厚非。而晋朝的天下可不是司马家一手缔造的,你要据为己有,那就是巧取豪夺。


北门猿


司马家族我说是中国历史各代皇族中最无耻的一家,大家应该没有意见吧。论阴谋诡计,机关算计,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也被后人无限嘲讽与谩骂,给汉族丢尽了脸面。

司马氏通过诈病等一系列阴谋篡夺了曹魏的政权,不那么正大光明,司马懿父子三人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对付忠臣想尽各种手段,欺负曹家孤儿寡母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获得政权后,从开国皇帝司马炎开始,就贪图享乐,没有继承秦汉大有为的作风,反而开国仅仅几十年就陷入八王之乱,致使中原大好河山被五胡侵占,汉族几乎面临灭顶之灾,可以说这一段是汉族人经历的最黑暗的时刻。

而曹丕则不同,曹丕接的是曹操留下的基业。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之时,曹操是实实在在自己打下来北方的半壁江山,汉朝天子也是沾了曹操的光,苟延残喘了几十年,虽然权利被曹操掌握,但也避免了天子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的窘境。



东汉的灭亡归根结底是汉朝皇帝胡作非为所致,并非曹操之过,到了曹丕代汉也是顺理成章,应天顺民之举。而曹魏的灭亡也是司马氏一手制造,为了自己之私悖主自立,并且差点把中华民族带向深渊。我想这就是两者同样篡位,后世评价不同的原因吧。

我是亮仔,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自古以来,谋朝篡位之事多如牛毛,野心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

那为什么司马家篡魏之事,却一直被人诟病,甚至唾骂到现在呢?

主要有三点原因。

得朝不正

其实这一点在历史上算不上什么,最多只能说是不光彩,不至于被人谩骂到现在。

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多得是这种事,没见得谁被骂道现在。

尤其是刘裕篡晋,手段虽然残忍了一点,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正面评价的。

杨坚篡北周,更是如此,杨坚可以算是难得的明君了。

所以曹丕篡汉,自然也算不得什么了。

而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名不聊生,是曹家平定天下,使百姓安定。

所以曹家代汉,其实没什么毛病。

司马家篡汉,是典型的权臣自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实很常见。

毕竟哪个权臣有机会篡位,不是因为受皇恩,权力越来越大造成的。

只能算是减分项。

造成国家大乱

这一点,结合上一点,我想才是司马家骂名千古的主要原因。

杨坚篡北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大统一王朝。

刘裕篡晋,虽然没有统一天下,但是也稳定了南方百姓的生活。

哪怕是后来的李昪篡吴,那也是将南唐政权做大做强。

唯独司马家篡魏,不过历两帝,就搞得天下大乱,少数民族入侵,致使北方的汉人过了几百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如果让曹家正常的权力过渡,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让人笑掉大牙的事情。

至少,不会让自己傻子即位。

太出名了

其实权臣篡位,又搞得国家大乱的,也不在少数。

但基本上都是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的,不出名,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骂名。

但是司马家不一样。

首先三国就是大热门,基本上从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过来,就能给你讲两句三国。

再加上诸葛亮这么一个超高人气的人物。

那么作为诸葛亮主要对手的司马懿,自然也就蹭了热点,变成了大流量人物。

连带着司马家整个就出名了!

正是因为本身有名气,做的事又不咋地,所以这个名气也就变成了骂名。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话题。


盗帅夜留香YE


首先,即使儒家所谓的立国不正吧,说白了就是不占理。曹丕篡汉是天下本就诸侯并起,这时如果不是曹操保住汉室,估计早没了,而且曹操是一寸土地一寸土地打下来的。晋朝就不一样了,曹魏气数未尽,国家欣欣向荣,皇帝英明神武,并不具备亡国之相,这时篡夺,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算曹丕篡汉,汉献帝刘协也是山阳公安享晚年;曹髦呢?唯一一个皇帝“反”臣子,最后落个惨死。汉献帝刘协是不是明君且不评价,历史上对曹髦的评价可是非常高,几乎是个英雄形象存在的。那与英雄作对,那只能是反派喽!

其次,这种立国不正的不在少数,宋朝赵匡胤不也是臣子篡位,但是为什么司马一族就饱受非议,那是因为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并没有获得实质性利益,宋朝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晋朝呢,单说司马伦的八王之乱汉族差点没被灭族,百姓颠沛流离,因此,他们把这些事情全部归咎于司马篡位,如果没有这事,我们不会过苦日子。也就是说,对百姓来说,我不在乎你们谁做皇帝,你们只要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爱谁做谁做,反正也轮不到我。所以,当晋朝不行时,他们就想起了曹魏时的好。

总而言之,司马氏在一个最不恰当的时候篡位,而且子孙都是废材(司马懿、司马师等光忙着篡位了,忘了教育孩子了),并不具备成为一个皇帝的风骨与智慧,而且带来这么大灾难,被看不起也是情理之中!

Goetic


有句俗话叫做“成王败寇”,但是司马氏虽然成功了但是却获得了骂名,然而曹丕篡汉却被认为是理所应当,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反差呢?我看有以下几点

治乱互换——明主和昏君的区别

汉桓帝死后的东汉到了汉灵帝手中,灵帝非但没能去解决之前留下来的祸患还将东汉向地狱又推了一步,可以说汉献帝相当可怜却无能为力。汉灵帝干了两件事最让“人心思乱”,一就是卖官鬻爵,汉灵帝公开卖官,百姓无以为生只能自求生存;二是重启州牧,让地方势力可以名正言顺的发展。曹操虽然是乱世争霸的一员,但是他的出现是为了二次统一,曹操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显然比其他人更能完成好这个使命。也就是说纵使曹操是乱者之一,他的目标明确且最优。而司马氏取代曹魏则是阴谋的结果、权力斗争的结局。而司马懿的后代也就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没有明主的特征,后来还引起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水到渠成——虎狼和蠹虫的区别

曹丕受到其父荫泽,取汉而代之成了当时历史的必然。曹丕即位魏王时,跟着曹操打天下的老臣还在,曹丕升上去,底下的人也自然加官进爵,再加上曹操经营那么多年的北方,人人知道有曹操,向汉者很少,所以曹丕水到渠成。

司马懿政变时,曹魏已经三代经营,北方浑然一体,从某种程度上说,司马家更像是一个柱子中的蠹虫,一点点把曹魏改姓司马。曹操时期,天下有能力者居之,曹操的土地是一点一点从别人那里夺的,更像是虎狼。

(《新三国》曹丕和司马懿)

一个明着打一个暗着谋,这个暗着的名声总不太好听。

改革举措——思安和思乱的区别

曹丕用“九品中正制”是一种妥协,感觉是贵族的士族化延伸,也是乱世中的权宜之计。这一点被士族阶级的司马氏充分利用,广撒大网,当司马懿可以带给天下以曹氏同样的奖赏时,曹氏真的就不行了。

曹氏对于屯田恢复生产相当重视,民以食为天,当人们有的吃了,自然就不想当强盗。曹操和曹丕两代人崇尚节俭(曹睿奢华),而司马炎刚开国就公然支持炫富行为,“楚王好细腰”,又有“羊毛出在羊身上”,百姓的心思可想而知。曹丕时期重新稳定经济,控制钱币。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炎看上去很英明)

功劳大小——雄主和庸主的区别

曹魏对于中国的重新统一的贡献要超过司马氏,可以说曹魏正常发展下去,灭吴、蜀两国氏必然的。曹操面对的是群雄并起的局面,曹丕面对的是三国鼎立的格局,司马懿掌权时吴、蜀已经走下坡路;夺权时,吴、蜀被灭只是时间的问题。刘禅是个平庸之人而东吴则陷入了更血腥的宗室内斗。司马昭灭蜀和司马炎灭吴并没有那么需要夸赞。即便曹丕称不上雄至少也是守城偏进取。司马懿和“雄”字也沾不上边,这里庸直指司马炎。

总之,曹魏更让人有好感。


大眼大世界


因为曹丕和司马炎虽然都逼汉献帝和魏主禅让,但又有所不同。



第一:曹丕并不算的上是真正意义的汉臣。而司马家司马懿、司马师、昭等都是魏臣,而司马懿两次为辅臣。



第二:当时汉朝名存实亡,曹魏的地盘北方九州加上荆州杨州部分。是曹操亲临矢石征战三十多年打下来的。而司马家却不是如此。

第三:虽然曹丕和司马炎都逼汉献帝和魏主曹髦禅让,但司马家斑斑劣迹。

但是曹操一生都在征战中,曹丕虽然逼汉献帝禅让。但还是得到很多人支持,也善待汉献帝。而司马懿师、昭、炎的行为就比较令人反感。阴谋篡权、诛灭名臣望族、宠幸栽培党羽、废立弑杀魏帝的斑斑劣迹。就连司马后人都是认为祖上所做所为是耻辱。东晋明帝曾询问王导、温峤晋国统一天下的原因,温峤没有回答。(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东晋中兴名臣王导回答了。(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弑高贵乡公事。宣王就是司马懿,文王就是司马昭)晋明帝听了立马趴在床上讲: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晋国那里能长久。(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第四:西晋国祚短,导致五胡乱华

西晋五十年就亡了,这在大一统王朝中算短的。最主要还是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百年。

西晋人口四倍于曹魏,但是曹操、曹丕在时依然吊打五胡。

1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斩蹋顿(单于)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

2公元218年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曹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

3公元221年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卢水、封赏等,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河西遂平。

4公元225年并州刺史梁习讨鲜卑轲比能,大破之。

(其余大小战无数)

魏国吊打五胡政治影响

1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2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与其侯王来朝3匈奴南单于呼厨泉将其名王来朝4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

曹魏还要面对蜀汉、东吴的进攻。反观西晋却是不堪。



虽然魏晋都是篡,但是明面上还是禅。

魏晋是篡,那隋、唐、宋等是不是也是篡?

汉初曾有场辩论,论商汤周武是受天命还是弑。一派认为夏桀、商纣是君,而对应的商汤周武是臣。以臣弑君就是篡逆。就算君有过,臣也应该谏言而不是因君有过而诛。这不是篡逆是什么?另一派认为是革命,照这样说高皇帝也是篡逆了?史记: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宋代以前都是以魏晋为正统,史书也是如此。东晋虽然有人主张蜀汉为正统,但是先肯定晋朝的正统。南宋后开始以蜀汉为正统的逐渐多起来。(资质通鉴称刘备、阿斗为汉主,称蜀汉的军队为汉兵。这也是算暗地承认吧)

自元未明初小说三国演义的流行和民间说书的盛兴。普通对蜀汉同情,对曹魏痛恨。对西晋更加是不耻。


小鸿哥


我是大话君,我来答。

打个比方:曹丕篡汉那是曹魏家族辛苦打下来的半壁天下,也就是开拓者;而司马篡位是利用幼帝的无能从曹爽那匹夫手中夺权,然后一步步走上帝位,也就是坐享其成的小人 。


司马家族在曹魏家族中地位提升变化

曹操时期:奸雄曹操是个惜才、爱才之人,但司马懿加入曹操的政治集团时却未得到重用,原因是:曹操早闻司马懿之名,但司马懿和其他大臣不一样,司马懿有才但同时也野心勃勃,就连知人善用的曹操也驾驭不了司马懿,因此司马懿并未得到曹操重用,反而和曹丕越走越近,成为曹丕门下的中庶子。

曹丕时期:曹操因在立继承人上左右举棋不定,曹丕也因此事郁郁寡欢,正好司马懿利用此事和曹丕关系越发紧密,曹丕也因此获得了继承人的位置,司马懿也就平步青云。不过曹操临死前多次劝曹丕:“司马懿这人狼子野心,不宜重用,须多多提防。”曹丕这话只听了一半,重用但多加提防。

曹睿时期:曹睿对司马懿这位三朝元老甚是敬仰,没有任何提防之心并委以兵马大权,这让司马家族的人在朝中的势力与日俱增,无人撼动!

曹芳时期:曹睿匆匆离世,将重任委托给大将军曹爽和司马家族。曹芳年幼不懂事,曹爽只有匹夫之勇,在谋略世家的司马懿眼中不堪一击,很快就诛杀曹爽一族,获得了曹魏天下的实权,开始粉末登场于历史舞台!



天下不耻司马簒魏

一、司马家族作为四朝元老,位高权重,又被先帝曹睿委以重任,应该临危受命,尽心辅助,而不是取而代之,恩将仇报,为天下人不耻。

二、司马家族的人给人以一种擅长谋断的鬼士之才,而不像帝王之感。

三、司马家族的晋朝失败了,使得五胡乱华,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屠杀汉人达一千多万,天下之人把原因归于司马家族簒魏的丑陋行径。



结语:历史就是如此,当事者人不知,事后定有人评论

以上全为打大话君的愚见,有其他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大话历史君


事实上曹丕我也看不上,之所以没有那么看不起,完全是看在曹操的面子上。曹操被后人描绘成奸雄什么的,可以各种抹黑,但却无法抹黑他对历史的贡献,以汉室的能力,就该结束了,难道汉末民不聊生都是假的。曹操各种战争,统一了中国北方,收编流民,鼓励生产,为普通百姓创造了相对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不至于民不聊生、路有饿殍,曹操可以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那些什么什么道德“高尚”的人才会那边刻意贬低曹操,蜀汉喊恢复汉室只是政治口号,并不是政治理想,是攻伐的理由,而非攻伐的目的。魏蜀吴都有统一中国的任务,这才是他们发动战争的理由,可以说魏蜀吴皆正确。曹操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个体察民生的伟大的人,那些闲他狡猾的人,未免太幼稚了,狡猾又不是丧尽天良。生在乱世,原本就是这样,没什么大惊小怪,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应该警惕和平年代所带来的凡事就发牢骚,事事都觉得理所当然的心理。多做少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