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可劃分爲11個類型,看看你的家鄉被分在了哪一類?

提到鄉村,不知大多數人腦海裡會浮現出什麼景象,或許是麥浪滾滾,或許是草原羊群,亦或是池塘野鴨..... 近百年來,隨著社會的劇烈變革,我國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深刻改變了鄉村的發展格局,從而分化出不同的鄉村類型。然而提起鄉村有多少種類型,想必大家都會莫衷一是。對於這個問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最新調查報告或許會給我們準確的答案。

鄉村可劃分為11個類型,看看你的家鄉被分在了哪一類?

9月23日,正值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行發佈會,向社會鄭重公開2000餘名師生歷時一個多月完成的西北鄉村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當前我國鄉村類型可以劃分為生態保護型、糧食主導型、特種作物型、果蔬園林型、城郊結合型、文化傳承型、鄉村工業型、草原牧場型、畜禽養殖型、鄉村旅遊型和多元發展型11種類型,西北六省區和西藏的糧食主導型鄉村最多,達到13014個,其他類型鄉村大量湧現,其中文化傳承、鄉村旅遊及生態保護型鄉村數量分別達到380、654、2572。

鄉村可劃分為11個類型,看看你的家鄉被分在了哪一類?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利用自身優勢,成立了西北鄉村類型與特徵調查團隊,從7月25日至8月30日,組織2000餘人,奔赴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除東四盟)及西藏七省區,針對鄉村產業、生態、文化、區位等要素開展鄉村類型與特徵調查。此次大規模調查在國內屬第一次,共涉及65個地級市,國土面積近485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的一半,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半結構化訪談和深入訪談為輔。調查對象為各省農業廳、民政廳等部門,以及各縣、鄉鎮和村民委員會,總共獲得有效調查樣本31388個。

本次調查報告一方面可為我國西北地區各級政府編制鄉村振興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和指導價值,另一方面調查構建的鄉村類型特徵及劃分的21個量綱標準,可為其他區域鄉村類型的劃分提供參考和理論依據;此外,調查搭建的鄉村類型基礎數據庫平臺,可為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編制提供數據管理和信息查詢,為數字鄉村建設和鄉村智慧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鄉村可劃分為11個類型,看看你的家鄉被分在了哪一類?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表示,完成西北鄉村類型與特徵調查報告只是學校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步,此後還將積極推進報告成果落地開花,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偉大實踐中創建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持續貢獻“西農力量”。

歡迎大家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部分素材來源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