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讀,畢業之後成了合格的廢品

十年寒窗苦讀,畢業之後成了合格的廢品

考得好,世界就燦爛?考不好,世界就灰暗?

一位家長向我表達了她的焦慮:

“我孩子是小學 4 年級學生,語文每天背默的內容實在太多,佔了所有作業量的 80%,錯 3個字就要重默。和老師交流,老師說小學已經算好了,到了中學要背文言文,那才更可怕。可是不抄不默,我又擔心孩子考不出好分數。”

一名學生曾給我寫了一封信:

“董老師,在語文這個學科上,您給我的啟示就是:學語文不是為了爭分數。讀書改變了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在以前只為考試而活的學習之路上,我每天的心情完全由分數與排名決定,考得好,世界就燦爛;考不好,世界就灰暗……”

十年寒窗苦讀,畢業之後成了合格的廢品

顯然,對於語文學習,中國絕大多數家長和孩子最直接關心的就是語文的分數和成績,往往忽視了能力與素養。

課改為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新氣象,但是應試教育的根基依然牢固。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如同你登上一架過山車,除非這臺機器停下來,否則上面的每個人都身不由己。無論是來源於社會教育的大環境,還是學校教學的小環境,閱讀教育的“非生態”現象已經相當嚴重,這是閱讀殘酷的生態現狀。

生態閱讀首先是學生閱讀能力與素養的閱讀。例如,家長要讓孩子養成早睡的好習慣,關注分數的教育就是這樣教孩子:

讓孩子背誦早睡的10大好處,晚睡的10大壞處。

結果孩子參加考試,回答早睡的好處可以得滿分,但是孩子卻並沒有養成早睡的好習慣。

生態閱讀教育觀念指導下的家長會這樣教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封信,床就是信封,被子就是封條。

我們每個人到了晚上就要把自己寄給夢想,早上夢想又把我們寄回來。

看看媽媽和你誰先把自己寄給夢想?

這樣的孩子很快就能享受早睡的好處,養成早睡的習慣。但是可能考試早睡的好處,孩子會答不上來。家長到底是要孩子會回答早睡的好處,還是養成早睡的習慣呢?

十年寒窗苦讀,畢業之後成了合格的廢品

在學校裡,就經常出現教會了孩子文章開頭的10種方法,可是到了臨時需要即興發言,孩子卻金口難開。我們以知識為中心的閱讀教育教出來的孩子只能是:有知識,沒文化!

在教育工具化、教育關係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語文學習的功利化,從小學的無知刷題和虛假道德、中學的知識堆砌和空洞理想,到大學的精神矮化和無趣審美,形成了一條嚴格運行的廢品生產流水線——學生們寒窗苦讀十年,畢業之後,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廢品。

這是語文教育的真正傷痛。

以知識為中心的閱讀教育,孩子就是知識的奴隸,教師把知識從課本倒手販運給孩子的筆記本作業本上,這些知識既不屬於老師,也不屬於孩子,而是屬於書本和作業本。

以孩子為中心的閱讀教育,知識會為孩子服務,在教孩子閱讀時,目的是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在選擇文章時,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生命意義;在遣詞造句時,是在通過文筆典雅度培養孩子的文化氣質等等。這樣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生態閱讀教育。

閱讀讓成長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