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读,毕业之后成了合格的废品

十年寒窗苦读,毕业之后成了合格的废品

考得好,世界就灿烂?考不好,世界就灰暗?

一位家长向我表达了她的焦虑:

“我孩子是小学 4 年级学生,语文每天背默的内容实在太多,占了所有作业量的 80%,错 3个字就要重默。和老师交流,老师说小学已经算好了,到了中学要背文言文,那才更可怕。可是不抄不默,我又担心孩子考不出好分数。”

一名学生曾给我写了一封信:

“董老师,在语文这个学科上,您给我的启示就是:学语文不是为了争分数。读书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以前只为考试而活的学习之路上,我每天的心情完全由分数与排名决定,考得好,世界就灿烂;考不好,世界就灰暗……”

十年寒窗苦读,毕业之后成了合格的废品

显然,对于语文学习,中国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最直接关心的就是语文的分数和成绩,往往忽视了能力与素养。

课改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气象,但是应试教育的根基依然牢固。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如同你登上一架过山车,除非这台机器停下来,否则上面的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无论是来源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还是学校教学的小环境,阅读教育的“非生态”现象已经相当严重,这是阅读残酷的生态现状。

生态阅读首先是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的阅读。例如,家长要让孩子养成早睡的好习惯,关注分数的教育就是这样教孩子:

让孩子背诵早睡的10大好处,晚睡的10大坏处。

结果孩子参加考试,回答早睡的好处可以得满分,但是孩子却并没有养成早睡的好习惯。

生态阅读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家长会这样教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封信,床就是信封,被子就是封条。

我们每个人到了晚上就要把自己寄给梦想,早上梦想又把我们寄回来。

看看妈妈和你谁先把自己寄给梦想?

这样的孩子很快就能享受早睡的好处,养成早睡的习惯。但是可能考试早睡的好处,孩子会答不上来。家长到底是要孩子会回答早睡的好处,还是养成早睡的习惯呢?

十年寒窗苦读,毕业之后成了合格的废品

在学校里,就经常出现教会了孩子文章开头的10种方法,可是到了临时需要即兴发言,孩子却金口难开。我们以知识为中心的阅读教育教出来的孩子只能是:有知识,没文化!

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学习的功利化,从小学的无知刷题和虚假道德、中学的知识堆砌和空洞理想,到大学的精神矮化和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

这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

以知识为中心的阅读教育,孩子就是知识的奴隶,教师把知识从课本倒手贩运给孩子的笔记本作业本上,这些知识既不属于老师,也不属于孩子,而是属于书本和作业本。

以孩子为中心的阅读教育,知识会为孩子服务,在教孩子阅读时,目的是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在选择文章时,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命意义;在遣词造句时,是在通过文笔典雅度培养孩子的文化气质等等。这样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态阅读教育。

阅读让成长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