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降准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汽車人」降準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高層對於保護實體經濟的基本流動性是異常堅決的,甚至忍受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壓力,所以企業的融資成本不會有明顯問題,問題在於市場需求端,大眾開始減少消費減少買車了,這才是大麻煩。可以期盼的是財政政策可以推動企業減負,推動需求端重回增長。

◎ 《汽車人》記者 張恆

國慶長假歸來第一個交易日,A股再現斷崖式下跌,一天蒸發了1.8萬億,尤其是“上證50”-4.60%的領跌,釀酒、汽車、保險、通訊、地產板塊跌幅居前。滬股通淨流出73億元,深股通淨流出23億元,合計96億元,之前的股災期間外資流出超百億也僅一次,對市場信心打擊可見一斑。其實,這既令人意外,卻也在預料之中。

「汽車人」降準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不意外在於國慶長假期間,全球金融市場再掀波瀾,外圍市場,尤其是恆生指數表現一團糟。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當屬美國十年期國債攀升到了3.2%附近的水平,這是由美國強勁的經濟數據推動的。每次美元強勁攀升引發的資本回流,都會對新興經濟體造成衝擊,所以市場有對A股開盤必然會補跌的心理準備。

「汽車人」降準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汽車人」降準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錨,十年期美國國債突破了3.2%關口,觸及2011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被“新債王”岡拉克認為,將是一個“重大變化”。

「汽車人」降準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對中國來說,中美間利差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美聯儲剛剛加息,很多人認為這次中國可能會跟加,畢竟前一次就沒跟進。但令人意外的是,央行不但沒有加息,還降低了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媒體都稱釋放了7500億元,準確的應該加上“基礎貨幣”四個字,因為這裡沒有算貨幣乘數。由於貨幣乘數的實際狀況是不確定的,所以是一個區間值。釋放貨幣的實際數額當然會大於這個數。

「汽車人」降準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剛才說了不意外,那什麼意外呢?意外的是降準1個百分點,之前都是0.5個百分點,這麼大的力度仍然沒有對市場產生有效的正面影響。一面是上證指數大跌3.72%,深證跌4.05%,另一面,人民幣匯率在岸匯率已經跌破了6.9,離岸匯率更是觸及了7.0。

央行這次行動實際上是在保匯率和保市場流動性之間做出了選擇。筆者個人認為,央行還是有可能在近期加息的。本次市場反應激烈的原因還在於,市場認為美聯儲的加息進程和力度可能會超預期。

顯然,越來越糟的趨勢在持續。高層也意識到貨幣政策不能治本,財政政策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貨幣牌已經越來越難打了,惟有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降稅減費,才能更好地應對這一輪衝擊。

「汽車人」降準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和以往不同的是,10月8日的這次股市暴跌對汽車類板塊衝擊極大。當日,汽車類板塊下跌4.83%,跌幅高過上證50,位居行業板塊跌幅榜第五位。其中,龍頭股上汽集團當天放出巨量,盤中兩次觸及跌停,收盤下跌9.83%,收於30.01元,市值減少了350億元。要說明的是,上汽集團一直是本輪熊市週期中表現非常好的藍籌股,這次跌停是受到上汽通用召回330餘萬輛車的影響所致。

盤後,上汽集團晚間發佈公告稱,此次車輛召回計劃預計對公司經營業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汽車人」降準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即便如此,汽車業跌幅超過5%的還有:一汽夏利-6.29%、華域汽車-5.91%、廣匯汽車-5.57%、中國重汽-5.48%、比亞迪-5.19%。可以猜測,汽車股大範圍普跌,也不光是受到了大盤影響和上汽集團的打擊,更多是投資者對行業後市的預期有所改變。特別注意的還有北汽藍谷,從開盤到收盤前十分鐘,一直都是一字漲停,但在最後幾分鐘被拋售的大單砸了下來,當日收漲3.35%。

有機構報道稱,9月車市銷量相比8月跌幅擴大。海通宏觀最新的報告顯示,9月第三週乘用車批、零增速回升至-15.2%、-18.5%,令前三週銷量降幅較前兩週略收窄,但仍較8月擴大。

之前《汽車人》點評,2018年淡季7月、8月銷量下滑嚴重,可能是受到了今年夏天特別熱的影響。但如果9月沒有出現報復性反彈,即說明天更熱導致銷量更低的推斷不正確,而是需求端實打實下降了。所以9月汽車銷售數據尤為重要。往前看,9月的汽車銷售數據如果不好,甚至跌幅擴大,對於今年四季度的車市,甚至明年車市的預期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汽車人」降準1個點也沒能阻止汽車股大跌?

經濟狀況以至於此,我們卻也可以做一些正面的預期。首先是對經濟真正有益的財政政策的推出將快速到來,尤其是在降稅減費方面。值得強調的是,現在貨幣政策真沒有什麼像樣子的牌可以打了,眼看就被逼到了退無可退的程度。惟有在財政政策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才有可能幫助經濟渡過難關。

另一方面,國慶長假期間雖然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但也並沒有什麼非常出乎意料的“大黑天鵝”。負面的消息是在逐步消化當中,但大體預期並沒有什麼大變化,市場仍在磨底。

對實體經濟,尤其對於汽車製造業來說,高層對於保護實體經濟的基本流動性是異常堅決的,甚至忍受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壓力,所以企業的融資成本不會有明顯問題,問題在於市場需求端,大眾開始減少消費減少買車了,這才是大麻煩。可以期盼的是財政政策可以推動企業減負,推動需求端重回增長。(《汽車人》記者/張恆)【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