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找到你心中的家,是一個關鍵

淨界法師:找到你心中的家,是一個關鍵​ 第二個,他正式向佛陀來請求開示。他至誠懇切地啟請佛陀開示十方如來之所以能夠成就無上菩提的最初方便。

無上菩提是一個果,成就這個果有三種因:

首先,“奢摩他”。奢摩他翻成中文叫作止,他要能夠止息妄想。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是一種空觀的智慧,以空觀來止息我們心中“有所得”的妄想。

“三摩地”,翻成中文叫作等持,也就是說他能夠平等地執持一切的萬法在一念心中。這個地方等於是一個假觀,他從一念的清淨不變的本體再看出去的時候,就能夠看到一切法是如夢如幻的。所以,他不為這一切法所動,而他能夠掌控一切法。我們剛開始是被外境控制,這個時候他開始控制外境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找到了本體,從本體當中看出去的時候,一切法是如夢如幻的。這個時候他能夠執持一切的萬法在心中,叫三摩地,假觀。

“禪那”,這個禪那就是中觀,翻成中文叫靜慮,一種空假不二的中道的智慧。

這三觀是成就無上菩提的最重要的基礎。修學三觀,他必須有一個最初的方便。我們講,道理是修觀的方便,依教起觀嘛。圓三諦理——最初方便就是講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這三種諦理。


對這段經文蕅益大師提出一個觀念,說是阿難尊者反省自己“一向多聞,未全道力”。很多的祖師就責難阿難尊者的多聞。但是蕅益大師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說,問題不在“一向多聞”,多聞是入道的因緣,問題的關鍵在“未全道力”。我們修習止觀,一定要依止多聞產生正見;依止正見才生起止觀,所以說“依教起觀”。

六祖大師說,從大乘的角度,“只問明心見性,不問禪定解脫”,如果沒有明心見性,嚴格來說你沒有資格談修行,你還是在生滅法中活動,你內心當中還是一團糟的。你把這個地方處理完了,另外一個地方照樣出問題。你只能夠作一個局部的對治,你不能夠在內心當中作返妄歸真的整體的改變,做不到!因為你沒有找到內心的本體。所以,找到你心中的家,是一個關鍵。

這時阿難尊者請示佛陀:“我怎麼樣找到我的家呢?”就提出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