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老北京的三大饭店是北京饭店、六国饭店和东方饭店。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刚落成的北京饭店新楼

1900年的冬天,在北京城崇文门内大街,苏州胡同南边路东,两个来自法国的年轻人傍扎(Banza)和佩拉蒂(Peiladi)开了个小酒馆。尽管只有三间门脸,生意却很红火。因为这里离东交民巷外国兵营不远,煎猪排和鸡蛋的香味足以勾起大兵们思乡的情绪,而两毛钱一杯的葡萄酒,更是能让他们沉醉不已。

那时京汉铁路在长辛店也有了总站存车处,需求量也很大,佩拉蒂看到了商机,决定单干,于是就退股到长辛店去开酒饭铺。而小酒馆这边,便又加入一个意大利人贝朗特(Beurande),与傍扎合作。1901年,小店生意兴隆,便迁到东单菜市西隔壁,正式挂上了“北京饭店”的招牌。后来,两个合伙人将饭店盘给意大利人卢苏(Rosso)经营。卢苏是个独眼龙,原在奥国人开的公义行管帐,经理擦手枪走火,伤了他一只眼,赔了他一笔钱,卢苏就拿这笔钱入了北京饭店的股。后来贝郞特死了,北京饭店就成卢苏一人经营了。

1903年,根据饭店发展需要,在王府井南口建起一座五层红砖楼(即现在的新大楼旧址)。1907年,卢苏把饭店全部卖给中法实业银行,改为有限公司,法国董事长名罗非(Raphille),法国经理名麦义(Maille)。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北京饭店的六层观景阳台,这里可以俯瞰故宫紫禁城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六层观景阳台的这个角度,可以看见前门与天安门

1917年,北京饭店再度扩充,向西发展,北京饭店旧楼边又建起一座7层法式洋楼(即今北京饭店B座),建筑外型选取了17世纪的法式建筑格调,建筑内部则突出了法式豪华、浪漫的古典风格。每层21间,计105间,连前48间,计共153间。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普通间的卧房,每个房间都有电话和暖气

这时北京饭店已装用电灯,引东交民巷德国电灯房的电。饭店内不仅设有酒吧、舞池、理发室、客房、独立卫生间等设施,还安设了电话机中转线。又安了暧汽管以及锅炉,并有20匹马力电滚子,两个水井,附设两水箱,一冷一热,直达屋顶。两部奥的斯牌升降电梯可将客人直送至7层酒吧和可供宾客跳舞娱乐的室外花园天台。饭店还配有大轿车两辆,能坐20多人,往来车站接送客人。还有自己的脚行,穿饭店的衣服,编列号码,中外国籍均有。按照当时的条约规定,外国人经营的饭店中国政府无权干涉,就是警察和侦缉队也不能到北京饭店来捕人。饭店还有规章,身穿制服的军人也不能进入。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豪华套间卧室,开窗便可欣赏古都美景

扩建后北京饭店被誉为“远东唯一豪华酒店”,亦成为来京中外贵宾的下榻首选。根据资料显示,“北京饭店豪华套房带一日四餐,一顿早点、一顿午餐、一顿下午茶、一顿晚餐。住一天三十四块,相当于一个小学教员一个月工资”。北京饭店鼎盛时期,一天就能赚银元2600元。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豪华套间的客厅,布置主要以中式为主

作为“北京三大饭店”,北京饭店既没有六国饭店那种排华的气氛,也没有东方饭店那种置身南城平民中的尴尬。以位置最佳,景观最佳,服务最佳,排名三家饭店之首。

民国时期很多重要人物都曾入住北京大饭店,孙中山先生曾下榻北京饭店5101房间,宋庆龄下榻1637房间,

1924年至1925年,冯玉祥将军曾下榻3121房间,张学良将军曾下榻4121房间。此外,还有一战时期的英法联军总司令福煦、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哲学家罗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等显赫的人物。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后厨,有当时北京最好的西餐厨子和面点师

英国的通济隆旅行社也在北京饭店租有房间,为旅客办理各国的客运货运,代办火车票轮船票,也能开流通英镑的旅行支票,还代办所要去的那个国家的食宿游览等事项。各国客人来到北京,他们就当向导,介绍游逛北京名胜,如万寿山、香山、潭拓寺、十三陵等处。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以西餐为主的餐厅,红酒大多为欧洲原产

此外,法国书铺、古玩铺也在北京饭店内附设。有一个名叫柏东(Button)的美国女人,起先只在饭店门口处租了一块放一个桌子的地方,每月15元租金。她在小桌子上摆个摊子,卖些手提包,是她自己利用清朝蟒袍补褂的前后刺绣片子做成的,是些五光十色的孔雀虎豹鸟儿等走兽飞禽。她还用袍服腰带上的玉器别子零件作成手提环,配搭得十分华贵美丽。她的货品按美金定价,非常昂贵。看到有外国妇女入驻酒店,她就会上前推销自己的货品珍贵,还可以送货到各个房间。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占领北京。此时的北京饭店因为北京在日军的管辖下,没有外国旅客而导致难以经营,英国通济隆旅行社也停业回国了。1940年中法实业银行不得不把北京饭店的股票按美金出售,美国日侨来到北京纷纷购买,于是62%的股票到了日本人手里,由法文股票改为日文股票。董亊长换了日本人犹桥渡,副董事长石井。从此,北京饭店由日本人管理,并改名“株式会社北京饭店”。

饭店的管理人员基本换成日本人,住客也仅针对日本人。饭店开设日本俱乐部、日本图书馆,聘请东京厨师,新增榻榻米房间。从样式到口味一律采用日本模式。日占时期,日本宪兵经常出入饭店,饭店内人心惶惶,中方服务员的工资难以维持生计。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前台,穿统一制服的服务员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的北平市长熊斌接收了北京饭店的日本股权,一度成为专门接待美军的高级招待所。直至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北京饭店的命运才随之出现转折。起初,北京饭店实行经理制,由共产党领导,职工属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每月拿固定工资(基本按300斤小米市价发人民币)。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贵宾,此次宴会被誉为“开国第一宴”。此后苏联专家、东欧国家党政军领导、外国记者均以下榻北京饭店为荣。1954年和1974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饭店相继进行了两次扩建,1974年落成的A座,是当时首都最高的建筑。

2000年经过改扩建后又在B座后面新建了一座集商务套房及康乐设施为主体的E座。2006年12月17日,北京饭店被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大家庭总部饭店,奥运会赛时阶段,总部饭店将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主要成员的驻地,以及国际奥委会的总部和指挥中心。北京饭店今天依然是重要国事活动和会议的首选场所,它在承载着酒店功能性和特殊政治身份的双重使命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北京饭店的来龙去脉,读完即知

今日之北京饭店

在华辰影像2017秋拍中,有一册民国著名摄影家约翰•詹布鲁恩拍摄并定制的“北京大饭店”影集。1917年北京饭店扩大规模,向西发展,新建7层大楼,此本影集就是为了这座新大楼的建成专门拍摄制作的,相册包含影像22幅,其中饭店外观、内部大堂、餐厅、客房、厨房等照片14张,从饭店楼顶俯瞰四周照片8张,再现了饭店建立初期的原貌及当时北京城中心的景像,照片为8x10英寸大画幅座机拍摄而成,底片直接印制,画面极为细腻,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摄影的最高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