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扶贫路上」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扶贫路上」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扶贫路上」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你是张健康张检吗?我是叶清秀,代友明的儿媳妇,代友明又跟我吵了,这日子没法过了……”恰逢端午节,乐山市市中区检察院张健康副检察长正在吃晚饭,却接到了这个棘手的电话。自从帮扶代友明这个贫困户以来,这样的事便成了家常便饭。

扶贫路上

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代友明是我们的扶贫对象,是村里出了名的刁钻户。十多年来,一家子从没消停过,家庭矛盾越积越深,不是媳妇要跳河,就是子女不赡养父母,经常闹得鸡飞狗跳。只要一提起这一家子,村干部的头都大了几圈。

「扶贫路上」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第一次跟张检到代友明家走访是在2014年的冬天。那天天气阴冷,空中飘着雨雪,代友明的老伴王淑华,一位80岁的老妇人走出来迎接我们。她头发灰白、满脸皱纹,双手长满老茧,还冻得裂开了缝。家里十分简陋,五间砖瓦房已破旧不堪,脏兮兮的窗玻璃已经碎了几堵,用旧报纸糊着。

王淑华告诉我们,他有一儿三女,老两口儿跟着儿子媳妇过,但是关系自来不好。媳妇厉害得很,从来不孝敬老人,动不动就跟他们吵架,还把家里的窗户都砸坏了。虽然与儿子媳妇同住一个屋檐,却形同陌路,互不搭理。张检听后,表明来意,安抚了一下老人,悄悄留下100元后离开了。

「扶贫路上」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再次来到代友明家,我们见到了她的媳妇叶清秀。40岁左右,有点点胖,扛着锄头刚从田里回来。说起代友明,叶清秀就像拉响的炸弹,一下子就炸起来了:“我和他儿子结婚十多年了,她从来就没有给过我一个好脸色。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忍着,还是想做一个好媳妇,每天早上都给他们做早饭。可是,没用啊!我们一说话就吵,天天吵,简直水火不容,后来干脆就不说话了。”说到她不赡养老人,叶清秀气得眼睛都绿了,说:“怎么没有赡养他们?每年1000斤的谷子,哪年少了他们的了?不信,你们问问村上、镇上的干部们!”说到这里,谈话已经无法继续,我们一时也辨不清真假,只得匆匆离开。

「扶贫路上」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怎么办呢?清官难断家务事,谁对谁错恐怕没法分得清?十年积怨,哪那么容易化解?如果走司法程序解决代友明家的赡养问题,路子是可行的,但是即使法院判下来,一家子的亲情也彻底没了,心不甘情不愿的赡养费又能给多久呢?只怕疙瘩还会越结越深。思前想后,我与张检商量的结果是发动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劝说作用,尽最大努力进行调解。

调解工作并不顺利,几次三番都以争吵结束。可是,我们并没有放弃。一方面,我们发动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一有时间就到代友明家唠唠家常,跟代友明和叶清秀搞好关系;一方面,从普法的角度跟叶清秀讲清楚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再一方面,从亲情的角度反复开导代友明及叶清秀,尽力化解二人累积多年的矛盾。就这样,调解工作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地进行,直到2017年6月,终于有了转机。

那一天,张检与我把村委会、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及代友明、叶清秀一家子召集到了一起,再一次协商赡养费问题。经过前期艰辛的调解工作,这一次赡养费问题解决得特别顺利。代友明与子女们最终达成了一致,由四个子女每人每月支付赡养费200元,空闲时间在家陪伴老人。在协议签订的时候,我看到他们脸上久违的笑容,心里也由衷地为这一家子感到高兴: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一家子十年的积怨终于得以化解,赡养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最重要的是挽回了多年丢失的亲情。

「扶贫路上」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尾声

如今,每次回访时,我们都能看到一家子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场面,作为见证这一切发生、改变的我,心里是无比安慰的。

「扶贫路上」扶贫干部解积怨 赡养纠纷得化解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检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