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生,你不是陪跑的炮灰,你還有夢

人間四月,“春招

的花蕾競相爭豔。教室後面座位上的同學一個個相繼奔赴外地,去培訓去面試。而我和同位,依舊執著地等待高考,嘗試著逆襲一場。


數學的黑洞,讓我覺得自己早就被數學老師拉進了黑名單。春暖還涼的日子裡,單薄的軀體弱不禁風,感冒時常來襲,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心有力迎戰當下。


中午時候,老媽又在學校門口等我。聞著噴香的雞肉飯,被莫名情緒憋著的自己忍不住淚眼朦朧。我知道,這份希望沉甸甸得讓人不敢有絲毫懈怠。沒有別的選擇,就衝著父母希望這條,我真的只能全力以赴。


班主任在夜風微涼的晚自習時分找我談話。他沒有照例批評我數學成績的一塌糊塗,反倒是繞著彎子問我的打算。說實話,得知我還是一心想上一本時,他厚厚的鏡片後面還是瞪大了雙眼,那份驚喜不言而喻。


他沒有太多的鼓勵,只是從他的角度,娓娓談到數學複習方面的技巧和應對策略。臨進班,他叫住我,用力地點頭道,其實你的文科真不錯,努力吧!


說實話,我心裡也並沒有多少底氣,對於說出考一本之類的話,連我自己都驚訝於自己的頭腦一熱太過沖動。班主任常常教導我們,認清自己,定位準確。而我,總是一邊自卑著一邊自負著。

偏科生,你不是陪跑的炮灰,你還有夢

02


初中那會兒,我有自己的歡喜亦有自己的噩夢。那些時光裡,我都是自己學校裡的演講能手。語文老師見到我,總是笑眯眯地說上幾句誇獎的話;其他文科老師更是驚訝於我強大的記憶力。


但那些時日裡,我也曾戰戰兢兢度日如年過,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的智商。體育課上,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玩高低槓、籃球、排球,唯獨笨拙如木頭的我,沒體力沒爆發力,只能默默無聞地在一旁充當觀眾。數學課上,臉皮薄些的漂亮女生都被苛責的老先生罵哭了,只有我“厚顏無恥”地站在一旁錯就錯了似的甘於被罰站。


住校的日子特別想家,每每斜依欄杆,和同學指點附近村鎮,總問人家你看見了嗎那兒就是我家。學業的坎坷讓我更加孤獨、想家,原本少不更事的年紀,卻在一次次的譏諷和白眼中成熟:我的成績總是這麼爛,我的前路在何方?


那年才初二,班裡的不少女生卻已選擇輟學打工。那晚夜色很美,獅子座流星雨下得很是壯觀,漫天的光芒裡,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助。


論顏值,攬鏡自視,我不及被班裡被罵走的漂亮女生半分;論家境,不用思量,連學費父母都捉襟見肘,我哪還有揮霍一番的底氣;甚至論體力,上下打量,連廠裡的招工面試我都未必能過關。講真,大美天地間,我竟然理不出一條屬於我自己的路來。


幸好,我的記憶力真的超好。我第一次認識到這點,是我在老師的嘆息和同學的白眼之後,我發奮記憶那些副科知識而後迅速提高總成績開始的。每逢考試前,同學問我知識點,我幾乎能準確地告訴他在哪一頁哪個部分,更不消說用語速極快的方式一字不漏地背下來。雖然,方法笨拙些,可這是在我總出糗之後唯一自信的地方。


所以,初二那個明媚的夜晚,我趴在欄杆前,對著漫天流星在心底默默起誓:我一定要讀下去,絕不輟學,哪怕我的成績會像現在這麼難堪。


蓋亞斯說,一個人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勝過競爭對手的學習能力。


而《老人與海》有句話說,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講真,我不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如果有,那應該是那個幾乎被老師們忽略的自己。


什麼叫掙扎,什麼叫負隅頑抗,其實我從初三就知道了,乃至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不是憑學習能力前行,而是單憑著一股不願承認輸的倔強勁兒和那個愚笨不可及的自己賽跑。


偏科生,你不是陪跑的炮灰,你還有夢

03

就這樣,初中之後沒被分流,還能堅持多年,等到文理分科。簡直像做夢一般,過了會考的文科生,在精神上瘋狂而自由。高三的日子,痛並快樂著的。


那些對文科不由自主的歡喜,讓我像著迷一般感性而放肆。喜歡看書,恨不得用盡所有的時間把想看的書都看到。夜半時分,宿舍裡沉寂昏黑,我一個人躲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看小說。班裡流行的《瘋狂英語》雜誌,自己更是喜歡到節衣縮食也要搞到新的一期。


喜歡地理,喜歡用一支鉛筆一張白紙畫下洋流、時區、區域帶等知識點的分佈圖,更時常在下面比劃著老師在黑板上的徒手傑作。彷彿有時候歸納學習,就像是一場場收納整理,我能用思維導圖去釐清我所掌握的一切。


喜歡歷史,私下裡去翻閱那些厚厚的白話《二十四史》,對家裡人贈送的大開本中世紀歐洲地圖冊愛不釋手,更是忍不住像做研究似的,煞有介事地用一個時間線串起同時期東西方發生的大事記及其前因後果、影響意義。


喜歡語文,喜歡聲音醇厚的年輕男老師用一口純正的播音腔為我們讀詩講題。倘若他再戴個黑圓圈眼鏡、穿個長衫,就是民國穿越來的文藝青年無疑了。這一點,至少讓我相信學好語文,可以讓一個凡人擁有無可替代的光環加身。


高三是快樂的,如果你總是在精進的,你總是能看到希望的。然而,有些知識似乎不是你想學會就能學會似的。有時,畏難心理比難題本身更能輕易摧垮一個人的意志。


課間,去問同學一道數學選擇題為什麼會這麼選,她一臉無辜地告訴你,她也不知道但她感覺就是這麼選。是啊,人家單靠感覺,就能一次次比你成績好,而你卻又沒有充分的理由去生氣去怨懟。


那種差距,那種學不會的自卑像天生自帶的基因讓人陷入自我懷疑,讓人痛苦,不曾停歇。


可笑的是,你就像在學業上瘸腿一樣,一蹦一蹦地和別人一起賽跑。有時候絕望到極點時,會去操場瘋狂跑圈,卻又會常常無意中碰到老班。他對我說,學不會的時候,不要太追究是否高分,一點點進步,保持到高考時及格就是圓滿。


的確,一次次的模擬考試,我一次次拿年紀第一名同學的數學成績來作參照物,結果一次次把自己打擊到崩潰邊緣。


但它們也讓我慢慢從理性變得理性,變得思路清晰、更加堅強。我也終於相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種大實話。面對網上韓寒奉勸網友上大學的文章,捫心自問,我真的不可能擁有韓寒那樣的人生。


這不僅僅是因為我自知沒有他那樣文學上的才華,但有一點,他的人生告訴了我,清晰地選自己的路,才能不會成為同道人生賽場上的炮灰。


我嘗試著不去放棄數學,嘗試著一如既往地厚顏無恥去請教,只為靠近那個難得的及格線。


數學老師依舊黑著臉,不多說些廢話。但是我卻慢慢擔子大起來,至少正對他課堂上發問的凌厲眼神,不再怕得無處躲藏。


又是一次模擬考試,75分的字眼固然扎眼,但數學老師的無端表揚,卻讓我又一次燃起了往前衝的信心。


是的,你的成績很渣,但你不能讓自己成為高考考場上的炮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