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秀才与举人,级别相邻,待遇却差之千里

明清时期秀才与举人,级别相邻,待遇却差之千里!

秀才,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说到明清时期的秀才大家更愿意用穷酸来形容。这就说明在明清时期秀才的处境是很艰难的,尤其是那些贫苦人家的秀才,生活更是潦倒。中国古代的科举是要经过一级一级的考试的。秀才算是有功名,但也仅仅是功名的最底层而已。还是没有做官的资格的。

明清时期秀才与举人,级别相邻,待遇却差之千里

大家最为熟悉的秀才形象应该就是儒林外史中范进这个角色,范进就是个秀才,而且穷的不能再穷了,但是范进考试考到一把年纪了连个举人都考不上,谁都看不起他。明朝初期秀才的待遇还算是不错,因为官府对于秀才是有补贴的,每年都会有粮米供应。但是后来这种待遇渐渐没有了,秀才们是读书人又不愿意经商、种地,死守着一个底层的秀才名分却没有经济来源,自然要穷困潦倒。

明清时期秀才与举人,级别相邻,待遇却差之千里

明清时期秀才与举人,级别相邻,待遇却差之千里

根据明清时期的制度,通过院试之后可以获得秀才的功名,秀才继续参加考试才能考中举人。而举人的地位跟秀才的地位有着很大的悬殊。首先,举人是可以做官的,大官做不了八九品的小官是没问题的,至少可以解决生活问题。大家所熟悉的明朝大清官海瑞其实根本就没考过进士,就是以举人的身份开始做官的。而且举人是可以免除徭役跟赋税的,如果举人家中有田地的话是可以不用交税的。

其实秀才与举人的差距大家在看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这一段就能了解的真切。范进是个秀才的时候没人看得起他。一旦中了举人立刻被周围的人捧上了天,甚至还有人愿意送给他田宅。可见举人在当时要比秀才地位高的多。

明清时期秀才与举人,级别相邻,待遇却差之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