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男人,也许还来得及!

拯救男人,也许还来得及!

 现在渣男越来越多,表现为自私、软弱、缺乏勇气和责任感。在我经手的咨询案例中,情感和婚姻问题里,渣男几乎都是主角。

  前几年我主持过一次交友活动,我觉得参加活动的很多男性让我觉得丢脸,在互动环节中,男性群体的消极、懦弱和缺乏绅士风度,和女性群体的积极、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单亲妈妈越来越多,其中不乏男方不履行抚养义务,甚至为了争夺财产而拿孩子做筹码的例子。“女本柔弱,为母则强”,是沉重的现实。

  21世纪以来,跨性别现象愈演愈烈,伪娘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与女汉子遥相呼应。我对伪娘没有偏见,但是我想大多数伪娘的父母内心是崩溃的吧。

  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以来,就一直是男权社会,撑了几千年,现在撑不下去了。

  我不是大男子主义者,我看到的是,男性变弱,对女性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佛教认为成为男性是一种福报,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客观事实,在今天更加凸显。

  举例来说,男性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支柱,男性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养家,只要做到这个,似乎其他可以一概忽略。而女性的传统职责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现代社会,女性大多是职业女性,要挣钱养家,甚至很多家庭里,女性比男性更能挣钱。但是,对于女性的要求却还停留在传统观念里,职业女性不能履行好传统职责,就会受到指责。无形中,女性的压力变大了。男人用来干嘛呢?天知道!

  男性越来越失去作用,女性就被逼成了女汉子,这形成恶性循环。

  男性为什么会越来越渣?

  第一个原因就是科技进步。科技的发展不是均衡的,而是主要在取代男性的功能。古代男性有三大基本功能,分别是繁衍后代、经济支柱和保护家人。现在看看吧,除了第一个功能,其他的还有男人什么事?科技进步使两性生理差异带来的求生能力的差异消弭于无形,女性一样能成为经济支柱。至于保护家人,冷兵器时代男性的优势也荡然无存。老爷们儿该干的事基本上都干不成了,形成价值感缺失。如果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再进步,估计那一炮都省了。男性唯一的出路,就是宠物化,养着玩儿。到那个时候,日本电影《大奥》就成为了现实。

拯救男人,也许还来得及!

  第二个原因,是教育。现代教育就是一种女性化的教育,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就是要听话、要乖、要懂规矩、守秩序。这看起来没毛病,其实是在心理上扼杀男性的教育。男性的一切优秀品质,都要建立在自身的力量之上,没有体会过自己的力量的男人,心理上就不是男人。而男性对力量的体验,在幼年和童年期,是从破坏开始的,破坏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玩具,也可以是关系和规则。说到破坏,一定是家长和老师最怕听到的,就像霍格沃茨不敢面对伏地魔一样。家长们觉得工作已经够烦的了,熊孩子再搞点破坏,那简直是天都塌下来了。老师则希望熊孩子最好像养鸡场的鸡一样,能把教学内容当饲料灌进去就可以了,破坏?那不是添乱吗?这种秩序之下,男孩子处于限制—惩罚的恐怖循环中,养成模式和太监差不多。没有体会过力量的男孩子,心理上一定是懦弱的。长大以后,除了小鸡鸡之外,没有什么是硬气的。女性则不然,天生对秩序感有爱好,所以在小学阶段,班干部和学霸基本是女性。这种教育能培养出男子汉,那简直就是上坟烧报纸——哄鬼!

  三、第三个原因简直奇葩得不得了,但却是血淋淋的现实。这个现实就是,男性只要是男性,就天生优越,这是传统观念和时代共同造成的悲喜剧。传统上,中国重男轻女,对男孩子娇纵溺爱,只要是个男的,似乎就可以了。第二,人口递减和时代进步,造成适龄性别匹配程度减弱,就是说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相匹配的适婚两性人口失衡,导致大龄剩女普遍出现,这种时代背景,使男性奇货可居。结果就是,只要是个男人,不需要努力学习,不需要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很多同龄女性要努力奋斗才能得到的东西。我的案例当中,太多优秀女性和渣男结婚酿成的悲剧。大龄剩女,坚持理想,被迫单身,是一种悲剧,放弃理想,被渣男占尽便宜,伤痕累累,又是一种悲剧。反观男性阵营,因为带把,从小备受呵护,因为带把,可以游戏红尘。带把不带把,和自身的努力毫无关系,当然就可以一切“顺其自然”。

  男性的奇特之处在于,性别认同不是说知道站着撒尿那么简单,而是体会过力量,体会过因为力量而获得的价值感、荣誉感。为什么浪子、混混会讨人喜欢,他们未必有真才实学,却体会过力量,因此具有男子气。现在倒好,科技进步让男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用,教育方式从根本上失去认识男人这个词的心理意义,现实环境又在暗示男人只要是会打炮,其他都是浮云。

  这样发展下去,男人的灭绝虽然不是指日可待,却是早晚的事。

拯救男人,也许还来得及!

  最后说说伪娘问题,这其实是男性宠物化的一种表现。这种现象其实不奇特,在女性地位高的社会中,早就这样了。为什么泰国变性人那么发达?这个语系的族群,传统上女性的社会功能就大大强于男性,一般的家务和劳作都是女性,男性只负责重体力活,所以男性就比较娘。价值感的缺失,会让性别优越感也一同缺失。于是,成为有价值的性别,就成为了获得人生价值的现实路径。性别职责缺失、性别优越感缺失,一定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跨性别问题原因很复杂,这只是其中之一。

  以上三点,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二点,教养方式。一个男人要获得力量,首先要有机会体会力量,破坏欲不是坏事,是力量和勇气的温床。拿到力量以后,再学习把力量用到积极的方向。一个从小被教育循规蹈矩的男人,一个从小被教育害怕身体受到伤害的男人,不可能具有力量和勇气。一个没有体会过荣誉感的男人,绝对不可能优秀。荣誉感来自男性秘密结社,即同龄者组成的群体,可能是班级,可能是兴趣小组,可能是帮会组织,也可能是宗教团体,总之有认同感和共享的隐私,共同经历一些事情,也许是一次比赛,也许是一次打群架,也许是一起泡妞……,在经历中互相认可,形成所谓的兄弟和义气,这是真正的壮阳药。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如影随形的,而优秀的男性,一定是有荣誉感的。

  男性的社会功能可以随着时代而变化,但是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不会变化。优秀的男性即便挣钱不多,但是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家庭的力量和勇气的源泉,成为信念和责任的榜样。

  拯救男人,也许还来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