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看完最新一期的《极限挑战》是什么感受,反正在小编看来,有一种莫名的看了一期“小学生奥数比赛”的感觉。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更可怕的是,即使是“小学生奥数比赛”,依然把小编看的一头雾水,有一种在数学考试时候的迷茫感,各种跟不上思路逻辑,也不知道是小编的数学实在太差了,还是节目太烧脑了。

总之就是感觉脑子上围绕了各种“健美裤60条”、“本金27块”“本金除去毛利还剩XX”的问题。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可能也是因为频频出现的“算数题”代替了搞笑的综艺环节,这一期《极限挑战》的收视率并不是很理想。

虽然节目剧情的乏味的确是导致收视率低的问题之一,但这一期《极挑》收视率不高的原因却不止于此。

首先,这一期《极挑》看似“烧脑”,一大堆绕来绕去的数字生生把观众都搞晕了,但其内核跟第三季“徽商”那一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还糅杂了一些‘合资人’那期的创意),总结来说,就是一起前几季“商战”主题的大整合。对于刚开始看《极挑》的人可能还会觉得有点新鲜,但对于《极挑》的老粉来说,“熟悉感”真的太高了。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再来,就是在第一期中还算“游离”于节目外的“智囊团”,这一次算是彻底“进攻”到《极挑》的游戏环节中来了。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关于这个“智囊团”,早在这一季第一期出来这个设定的时候,就已经“招黑”无数,N多网友嚷嚷着要节目组取消这个设定。事实上,“智囊团”这个设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节目组向政策的一个妥协;

不准过度娱乐化、过度关注明星生活的限制;所以节目组只能在节目之外加上了智囊团的设定;让节目以一种明星加素人的方式而存在着。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就像“智囊团”之一,杨奇函(就是那个在上一期挖苹果被小猪抛弃的小哥哥)在网络上说的那样,他们这些“智囊团”难道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是节目的“硬伤”吗?他们也明白他们的存在挨骂是必然的,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根本不指望通过录节目怎样怎样,但是作为《极限挑战》的粉丝,他们还是想在节目组需要的情况下,为自己喜欢的节目做点事。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新广电发【2017】163号)中明确要求:“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落到实处,努力提高普通群众在节目中的比重,让基层群众成为节目的嘉宾、主角,注意不能把群众作为明星陪衬或背景。”根据规定,所有卫视黄金档,必须要“星素结合”,否则无法正常播出。

还记得没有如约播出的第一集吗?就是因为临播映前期,被有关部门紧急要求重新剪辑,加大素人出现在镜头前的比重。

那么,如果不是“智囊团”这个设定本身要“背锅”的话,那么是哪个环节造成了《极挑》没有以前搞笑了呢?

真要说“背锅”,与其让无辜的“素人们”背这个黑锅,不如应该说是节目组的“疲懒”导致了这种失败的存在吧。

《极限挑战》之所以能在层出不穷的真人秀综艺中脱颖而出,除了其本身的明星号召力,更重要的还有节目组在之前的两季在框架和故事整体上进行的探索和升级,才造就了拥有广大粉丝的《极限挑战》。然而现在的《极限挑战》,除了嘉宾还维持着不变的“互坑”以外,在剧情上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惊喜,也不知道是节目组准备的不够充分还是编剧没了想象力。

备受差评的智囊团居然是来“拯救”极挑的,这才是真相

总而言之,政策的限制的确是问题,但却不是起决定性因素的问题,能让素人更好的参与到节目中的方法有很多,希望节目组可以“听取民意”,让《极挑》回归我们曾经的《极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