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就在今天,聯邦政府宣佈了一項提案,“上山下鄉”新移民政策已經確認!

移民將被禁止在悉尼、墨爾本和昆州東南部居住,時限為5年

45%的技術移民將直接受到影響!違反新簽證的定居條款,或將直接影響永居與入籍!而新移民分配的偏遠地區,

重點包括:南澳、北領地和塔州!今年臨時簽證TR數量還將減少!

澳洲移民‘強震’

今天下午,人口和城市基礎建設部長Alan Tudge提出了最新的移民政策!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新移民“上山下鄉”的5年計劃確定了!

技術移民將是受影響最直接的群體!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該措施旨在緩解澳洲大城市的擁堵狀況,

因為這些地方正承受著巨大的人口增長壓力。

而偏遠地區,重點包括:

南澳、北領地、甚至塔斯馬尼亞州!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圖:9新聞)


澳媒也紛紛用大版面做了報道:

《根據聯邦政府的人口計劃,澳洲新移民將被迫上山下鄉》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圖:9新聞)


《新移民將被強制定居在悉尼以外的地區》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圖:每日電訊報)

《澳洲大城市將拒絕新移民》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圖:澳大利亞人報)



《新移民計劃的細節要求》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圖:雅虎7新聞)


受新移民政策影響移民種類

據人口和城市基礎建設部長Alan Tudge說:新移民政策中,技術移民受到的影響將是最大的!

因為此次移民政策的改革,主要限制的就是那些沒有地域聯繫或者限制的技術移民!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而技術移民佔了總移民數的45%!

其中包括了189、190、489和商業投資移民類別簽證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不過,政府也解釋說:並不是將全部45%的技術移民分配到偏遠地區,只是分流其中的一部分。

但具體怎麼分配,目前未有定數。不過部長也確認在未來幾個月內,更多細節將會公佈!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部長又提上山下鄉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對於這個新移民上山下鄉的政策,今日哥也提過。

莫里森政府上臺後,一直在考慮將新移民安排在悉尼或墨爾本以外的邊遠地區居住5年

據Alan Tudge稱,在新政下,新移民們獲得的簽證將是受限的。他們將被強制要求在悉尼和墨爾本之外居住五年,以消解這兩座城市面臨的擁堵問題。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Tudge稱,雖然淨移民現在佔全澳人口增長的60%,但它佔悉尼人口增長的84%,據統計,總人口增長的75%主要集中在墨爾本、悉尼和昆州東南部,這些地區也經歷了高度的內部遷移。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Tudge稱,過去十年間,悉尼和墨爾本的人口增長是預期增速的一倍,這對澳洲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人口暴增對澳洲經濟活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果不加以干涉,10年內僅交通擁堵就會造成400億澳元的損失!” Tudge說。

“而與此同時,墨爾本的悉尼的基礎建設還停留在2000年的水平。它們甚至不足以應對之前預期的人口增長,更不必說實際的增長,”Alan Tudge說。

“重要的一點是,如何分配這些增長,而不是(整體的)增長數量,”Alan Tudge

稱,“如果我們把這些增長好好分配到各地,悉尼,墨爾本,以及昆州的大城市就不會面臨這麼大的壓力。”

Alan Tudge認為,一方面澳洲的大城市已經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偏遠地區卻急需人手。

據Alan Tudge稱,偏遠地區重點包括:南澳、北領地、甚至塔斯馬尼亞州!

這是上山下鄉,接受澳洲人民再教育的節奏啊!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澳洲人也更偏愛大都市

今年年初,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也曾刊文報道,稱南澳大利亞州(South Australia)的大批年輕人正在逃離,並向悉尼和墨爾本湧去。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ABC稱,2016年,南澳州向其他州淨流出了6900人!

而其中過半數是20-34歲的年輕人!

主要的原因就是南澳工作不好找!

而與此相反,悉尼和墨爾本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基礎設施相對全面先進,生活多姿多彩,更適合年輕人規劃發展自己的人生……

您看看,別說是來自海外的新移民不想去偏遠地區,就連澳洲人自己都受不了!


新移民政策,遭澳洲專家吐槽

直言不諱的企業家Dick Smith去年加入了澳大利亞“可持續發展黨”(Sustainable Australia Party),他說,把人們轉移到失業率高的偏遠地區是不現實的。

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不會成功的。”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企業家Dick Smith(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你一定是在開玩笑,把他們發配到鄉村城鎮,沒有就業的地方,最後他們只能領取失業救濟金”。

“想想看,我們要把這些人送到鄉下去,如果他們能在Mudgee或霍巴特找到工作,他們自然會去那裡”。

他說,大多數澳人不搬到偏遠地區的原因是那裡基本上沒有就業機會,而且還會越來越少,因為農民正在以各種方式實現自動化“。

“他們正在自動化採摘水果,自動化除草,自動化施肥。”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但澳大利亞人口研究所(Australian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所長Bob Birrell博士則表示,這一政策“將有助於分散目前的移民數量”

“從我的角度來看,減少移民人數可能更有意義,但如果聯邦政府拒絕這麼做,那麼這樣做至少能解決部分問題。”

曾在莫納什大學擔任學者和移民政策顧問的Birrell博士表示,他相信該計劃針對的偏遠地區將歡迎新移民。但同時他表示,就業機會將是一個關鍵問題,也會有部分居民可能會不願支持新的移民政策。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他說,會有人抱怨,因為突然激增的人口將給當地服務和住房成本帶來壓力。“從短期來看,這些地區的就業問題將會得到提振,比如建築業、會建設更多的學校和醫院。但當然,這可能是不可持續的”。

與此同時,社會研究員Mark McCrindle表示,該提案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既能保持移民數量,又能帶來經濟效益,同時能緩解悉尼和墨爾本的人口壓力。”偏遠地區政府一直在呼籲人口增長,他們試圖吸引更多的人來刺激當地經濟、內需和勞動力“。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社會研究員Mark McCrindle(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他說,我們提及的那些有能力接納合理數量新移民的地區已經有了相當大的人口基數,因此已經具備了增長的條件,文化也具有多樣性”。

McCrindle提及到了部分地區,像Albury-Wodonga、Wagga Wagga、Griffith Ballarat和Bendigo這樣的地方,就是那些“可以帶來更多增長,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地方。


澳洲華人贊成反對兼有...

對於新的移民政策,澳洲的華人是怎麼說的呢?讓我們來看看!

贊同的一方說:

網友A:“挺好的,少來點也有助於緩解交通和房價的壓力。”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網友B:“要出了我就去拿pr到阿德萊德讀個博士,剛好4年,每個月給2000刀生活費還不用交學費。”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網友C:“挺好的,悉尼太擁擠了,是該控制一下人口了。”

“沒什麼不對,跟做公交車一樣,等車的人著急的要命,我們已經上坐上車的人悠哉看熱鬧,就是這麼回事。”

“澳洲確實需要很多新移民,但不需要新移民全都跑到一線城市,然後變成貧民窟。”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持反對意見的一方說:

網友D:講真真不想在悉尼待,阿德萊德小日子過得非常舒坦,但是阿德找不到工作,總不可能打一輩子工吧。。?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網友E:“振興郊外、平行經濟發展、房市回下、移動急劇下降……我個人認為這政策二十年前實施國情會更好⋯”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網友F:“我已有澳洲pr,但我覺得技術移民沒有該有的平臺支撐而跑去鄉下是下下策。澳洲的經濟前景也許會因此相當不妙。唇亡齒寒啊!”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網友G:“啊,上山下鄉政策,房子就不好租了,租金也下降了,貸款利率又提高,又不能補回,中國那邊資金嚴控外流,悉尼,墨爾本的房價還要跌跌不休多少年啊!!”

上山下鄉成定局!新移民遭殃!澳移民新政澳移民新政遭瘋狂吐槽!

今日結語

移民澳洲真是越來越難!新移民政策的公佈,對不少技術移民來說或成為打擊!雖說政府鼓勵人才去偏遠地區支持建設,不過這些地方到底需要多大的就業規模,能提供多大的就業機會也讓人憂心。人口本身就沒多少的地方,對勞動力的需求又到底有多少?對此,你怎麼看?


zy

來源:今日悉尼、今日墨爾本、DailyMail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