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要給廣場舞「找個組織」!讓舞者精彩,觀者賞心

昆明要給廣場舞“找個組織”!讓舞者精彩,觀者賞心

熱火朝天的廣場舞。 記者杜文蕾攝

市文化廣電體育局:將引導廣場舞團隊註冊為正式的體育社會組織,併成立行業協會加強自律

近年來廣場舞的火爆程度是令人咋舌的,公園、廣場、甚至是地下車庫,隨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在這項運動繁榮的背後,也滋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噪音擾民、搶地盤、擾亂交通……導致社會各界對廣場舞的態度褒貶不一。日前,國家體育總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廣場舞健身活動的通知》,再次引起了刷屏級討論。這項新鮮出爐的政策,從場地、聲音、環境衛生等多維度對廣場舞健身活動做了規範。記者獲悉,隨著《通知》落地,昆明將推進廣場舞健身活動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建設。

市民反映

噪音普遍變小 個別地方反彈

廣場舞擾民,已經不是個新鮮事兒了。2014年起,就有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提出,要通過明確廣場舞活動時間和音量大小來規範昆明的廣場舞管理。

西山區碧雞廣場曾經是昆明廣場舞擾民“重災區”,當時附近的大爹大媽們喜歡在廣場上打開高音喇叭起舞。2015年,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後,相關部門對碧雞廣場開出治噪“良方”:成立廣場噪音管理辦公室;劃分活動區域;定期組織廣場舞隊到秋苑社區座談;梁源派出所每日派人巡查監管。

這張治噪“良方”,事實上是對《關於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的落實。當時的《通知》提出,要推動基層政府和社區自治組織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人性化、針對性強的廣場舞活動管理辦法、活動準則或文明公約,提升廣場舞的管理水平。

“確實是安靜了一段時間,但後來,情況就開始反彈了。”今年7月31日,再次被碧雞廣場的廣場舞噪音擾得煩亂不堪的市民馬先生撥打了市長熱線,“每天晚上7點到10點,很多老年人在碧雞廣場上使用高音喇叭唱歌跳舞,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今年8月,昆明市長熱線辦公佈了7月31日副市長刀勇接聽市民來電的辦理情況公示。針對市民反映的碧雞廣場噪音問題,這份公示明確,今後,西山區碧雞廣場的廣場舞要在規定音量和時間的前提下進行,並派人定期值勤,對噪音較大的進行疏導、勸解。

附近秋苑小區的居民趙晉介紹,碧雞廣場的噪音問題主要是,“派出所的巡邏協警一來,大媽們就把音量調小,但協警一走就不行了。特別是兩支舞隊捱得比較近的時候,會不斷把音量調高,好讓自己的隊員聽清楚音樂”。

而在昆明的一些小區,居民們的感覺則是,跳廣場舞的大媽們自覺多了。中天融域居民趙偉介紹:“小區裡有兩三支廣場舞隊伍,現在他們都是在固定時間去跳廣場舞,音量也調得比以前低。”金實小區居民王燕介紹:“夏天廣場舞的聲音要大一些。現在冬天了,跳的人少了,情況好一些。音響音量不能說小,但沒以前那麼嚴重。”

癥結所在

都想室內跳舞 哪有那麼多場所

打開視頻播放器的“曲庫”,調出一曲民歌,趙一紅舞了起來。

這是昆明初冬一個不能再平常的晚上。今年已經60歲的趙一紅已經跳了5年廣場舞,是一支社區文藝隊的負責人。“跳廣場舞相當於有氧運動,我一週要跳個三四次,既運動了身體,也會認識一些新朋友,退休生活也就不那麼無聊。”

“我們也希望能夠有一個室內場所去跳廣場舞,夏天不會被蚊子咬、冬天不會被風吹。但現在的情況是,場地根本就不夠。”5年時間裡,趙一紅在小區裡跳過,在金碧公園也跳過。“小區的花園實在太小,超過5個人就跳不起來。而金碧公園人太多,有時候得‘搶窩子’,以前經常因爭奪場地發生爭執,有的人跟你慪氣,就把喇叭聲音調高,讓你跳不下去。不過近兩年來,這樣的情況少了很多。”

趙一紅明顯地感覺到,廣場舞慢慢有了組織,政府也開始重視了。“也就是這兩年多來吧,社區找上我們了,會問我們需不需要文化館的老師來指導,或者學新的廣場舞。逢年過節還會組織我們去給社區居民、敬老院的老人表演。”

趙一紅也看到了近日體育總局印發《通知》的新聞。“《通知》上說,要多措並舉增加廣場舞健身活動場地供給,這個我很關注。誰不希望有個固定室內場所啊?”

大媽們確實也很無奈,廣場、公園、小區裡,甚至稍微寬一點的人行道上,大媽們“見縫插針”地尋找著免費的健身場地。

《通知》還提出,鼓勵適合廣場舞健身的體育場地,合理劃分不同健身項目開放時段,採用分時段辦法向廣場舞健身愛好者開放,提高體育場地利用率。

但對於昆明大媽們來說,進體育場跳廣場舞,可能性並不大。

原因之一,在於大型體育場館等公共體育設施總量不大。來自昆明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有體育場地8149個,公共體育設施人均佔地面積為2.06平方米。但這個數字當中,有60%~70%的面積在學校。“不要說是給大媽進去跳廣場舞,即便只是讓學校在教學時段外開放,讓市民進去使用田徑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校方都還擔心會影響教學秩序、教學安全。”昆明市文廣體局相關負責人透露。

為了補上場地不夠的“短板”,昆明近年來通過“15分鐘健身圈”項目的推進,不斷建設健身場所、文體活動小廣場等設施。但供給與需求的缺口,仍需一段時間來彌補。

積極探索

群眾共治共管 翠湖模式矚目

廣場舞擾民問題不好管,是各地各界的普遍共識。一場正在翠湖公園內進行的“變革”或許能提供積極的借鑑意義。

最近翠湖西路變得安靜了。原本在人行道上開“演唱會”“音樂會”的文藝團隊不見了,隨之消失的,還有裡三圈外三圈看他們表演的“觀眾”。擁有眾多“粉絲”的普樂樂坊、翠藝管樂藝術團、格桑鍋莊隊……13支常年活躍在翠湖公園外圍的文藝團隊一走,翠湖環線也就通暢多了。

今年7月以來,華山街道協調翠湖公園,8次組織上述13支文藝團隊召開協調會、座談會,研究形成《華山街道文藝團隊協商議事章程》,協商出各自團隊的活動場地、時間。比如,普樂樂坊等7支文藝團隊,被劃定在翠湖公園裡的聶耳廣場進行活動,每週7支團隊輪流活動一天,從下午1點一直到6點。規定白天的最大音量不能超過60分貝,晚間不超過50分貝。使用場地的文藝團隊每年參與街道安排的公益演出3場,每年排練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與黨建工作相關的文藝節目2個。“如果不遵守章程約定、場地管理規定,搶佔其他團隊活動時間,將取消該團隊場地使用資格。”華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街道與文藝團隊一起協商、制定的“遊戲規則”,正在有效實施中。而文藝團隊也嚐到了規範管理的甜頭。曾經只能在街頭表演的文藝團隊,走進了馬路對面的雲南陸軍講武堂進行表演,翠藝管樂藝術團就是其中之一。樂團負責人梁紅星說,完全沒想到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講武堂內進行表演。今後,華山街道每個月都選取上述文藝團隊的優秀節目在講武堂進行展演。不僅如此,“我們協調五華區文化館,對團隊定向開展文藝業務及主持人培訓,著力提升團隊藝術水平和節目質量。”華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共治共管的推進,華山街道還在摸底轄區內可以向公眾開放的健身、文藝活動場地。“現在翠湖有50多支文藝團隊,有的團隊有五六十名成員,對場地的需求非常大。”該負責人表示。

規範管理

引導註冊登記 成立行業協會

共治共管的“翠湖模式”,或許能夠被推廣在全市其他各公園、廣場甚至小區等群眾文體活動集中區域。

有聲音認為,廣場舞及其他一些群眾性文體活動的噪聲擾民問題,其不好管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一個有效的自我管理規範、章程制約。儘管目前昆明尚未有一個廣場舞協會,但體育總局《通知》明確提出,各級體育部門要支持各廣場舞社會組織成立行業協會,鼓勵各類社會組織為廣場舞健身活動提供便利。

昆明市文化廣電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昆明將繼續加大“15分鐘健身圈”的推進力度,為市民提供更為充足的全民健身場地。同時,該局將積極落實《通知》中的相關要求,對廣場舞健身團隊情況進行摸底並鼓勵其進行備案,支持引導廣場舞團隊註冊登記成為正式的體育社會組織,並支持各廣場舞社會組織成立行業協會,加強自律管理;積極引導、培養群眾認可度高、經驗豐富的廣場舞健身團隊負責人成為社會體育指導員,不斷提升廣場舞水平;此外,也將建立完善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特別是廣場舞健身愛好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使用管理水平高、服務意識強的高素質人員,推進廣場舞健身活動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建設。

記者李雙雙報道

昆明要給廣場舞“找個組織”!讓舞者精彩,觀者賞心

實測廣場舞音量。 記者楊豔輝攝

記者實測

近日,記者在碧雞廣場等地,用手機APP“分貝測試儀”測試音量(距廣場舞隊伍3米),平均音量超70分貝。而根據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文藝團隊開展表演或排練,白天最大音量不超60分貝,晚間50分貝。

市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楊健介紹,手機APP音量測量數值雖與專業設備的測量結果有偏差,但偏差值不大,具有一定參考性。“兩者的區別就相當於家用血壓儀與醫院裡的專業血壓儀。”

地點:碧雞廣場 時間:11月27日 18:56

當時,這裡有一支20人左右的隊伍正在跳廣場舞,測量結果為61分貝~80分貝。值得關注的是,廣場上還有兩支教未成年人滑旱冰的隊伍,播放的音樂經測試,音量達90分貝。

地點:環西橋前小廣場 時間:11月27日 19:20

有兩位男子正在使用高音喇叭播放頗具民族風的“舞曲”,經測試,音量達71分貝~84分貝,由於四周空曠無遮擋物,站在馬路對面也可聽到。

地點:東寺塔廣場 時間:11月27日 20:14

共有兩支隊伍正在跳廣場舞,每支隊伍人數在20人左右,經測試,一支隊伍的音量為75分貝~90分貝,另一支隊伍的音量為67分貝~85分貝。

地點:近日樓前廣場 時間:11月27日 20:36

一支15人的廣場舞隊正在跟著一個視頻播放器中播放的廣場舞健身操進行鍛鍊。經測試,音量在61分貝~80分貝之間。

隨評

讓舞者精彩 觀者賞心

一 孔

如果以參加人數作為標準,那麼廣場舞絕對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這項活動參與人群廣、門檻低、年齡跨度大,是全民健身最合適的載體。將廣場舞發展成一項健康、和諧、有序、文明的健身運動,是眾望所歸。應該引導廣場舞規範有序地展開,為加快健康昆明建設、打造中國健康之城作出貢獻。

廣場舞因多在廣場聚集而得名,融鍛鍊性與表演性為一體,屬於自娛自樂的民間活動,是中老年人鍛鍊身體、娛樂消遣的大眾化運動項目。經過數年的傳播與發展,其群眾基礎之雄厚、參與人數之龐大、受歡迎的程度,是其他諸多項目無法比肩的。但因為種種原因,使得廣場舞被貼上了一些不良標籤,招來一些非議。今年9月,廣場舞“跳”進全運會,登上大雅之堂,一下從“草根”變為“網紅”,讓人側目。來自官方的認可,為廣場舞正了名,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昆明提出,推進廣場舞健身活動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建設,這對於廣大舞者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要把廣場舞跳好,舞出人生精彩,達到愉悅身心、健身強體的目的,各方應該在“引導、服務、自律”上做好文章。

引導,就是要以問題為導向。對於目前廣場舞存在的一些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在促進廣場舞發展的過程中加以規範,引導這項健身運動不斷朝著健康向上、和諧有序的方向前進,讓廣場舞為和諧社會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服務,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各相關單位、部門,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做好服務工作,出臺更有力的舉措,加強對市民活動公共場地的科學規劃、建設,同時鼓勵各類社會組織為廣場舞健身活動提供便利,讓不同需求的人都能擁有適合自己休閒娛樂健身運動的場地,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好地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真正推動全民健身運動事業發展,增強全民體質。

自律,當然就是希望廣場舞參與者提高自身文明素養,自覺遵守規則,做到既方便自己也為他人充分考慮,大家融融相處,少一些爭執,多幾分善意與理解。這樣,跳出了健康的身體,也展示了人性的善良與美好,皆大歡喜。

跳好廣場舞,不僅是大爺大媽的心願,隨著更多其他年齡層次的人參與,廣場舞的全民健身性質將會充分彰顯。所以,這項民生工程要辦好,讓越來越多的舞者在這個大舞臺上跳得越來越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