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财倒穷三年,这是真的吗?

想发财倒穷三年,这是真的吗?

1

高邮人有句老话:想发财倒穷三年。意思很直白,那就是:关于发财的渴望,一旦膨胀出理智的范畴,那很可能要倒赔进去三年的钱。

最近,小编在梳理2015年以来非法集资犯罪情况的时候,得出一组统计数据。2015-2017年,平均每位受害人被诓走的钱是12.94万元,2018年以来平均每人被诓走的钱是13.02万元。

我特地查了一下,去年扬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88万元,三年就是11.64万元,如果考虑年均9%左右增长率,复合计算后三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12.72万。

想发财倒穷三年,这是真的吗?

你看,非法集资犯罪受害人平均被诓走的钱是13万左右,扬州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的总额恰恰也是13万左右。

所以,想发财倒穷三年,这句话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至少在高邮,这个结论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司法数据的有力支撑,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年,相当精确。

所以,想发财倒穷三年,虽然有点残酷,有点玄乎,但这是真的。

2

想发财有错吗?没错。最近几年,有人制造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概念:财务自由,有了一大笔钱后,自由的形式和空间才会更大。

比如,马云就可以得意地宣布他的退休计划,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将自己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注满理想的情怀。

我们经常看到财务自由的神奇故事,我们也知道这些故事的主角都不是凡夫俗子,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地要想:哪一天也许我也会赚一大笔钱。

想发财倒穷三年,这是真的吗?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真的实现了呢。但其实,梦想就是梦想,实现梦想只能靠醒着的时候拼命努力。

所以,做完梦后就要回到现实中来,如果老是沉浸在梦想里,特别是那种发财的梦想,等终于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唉哟妈呀,三年的钱没了。

3

高邮法院今年审结的第一个非法集资案并不是特别显眼,15个受害人,被骗走20万元,罪名是集资诈骗罪。

受害人的梦想是:用1万元的投资,得到一辆价值10万元的汽车。十倍的投资回报率,梦想很诱人,但更离谱,那为什么还有十几个选择交这个钱,做这个梦?这就要看被告人的“本事”了。

想发财倒穷三年,这是真的吗?

2016年6月至8月期间,王某和吴某注册成立一家公司,名子很时髦:邳州创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他们对外宣讲的业务名称叫“车排网”。投资人投入1万元,获得一个排名编号,当后面的投资者达到16位时,第一个投资人获得价值十万元的汽车(或现金),当后面的投资者达到32位时,第二个投资人获得同样的汽车。两年后,投资人就可以选择退出拿回当初的投资款。

看起来没毛病,这只是现在的投资人与未来的投资人玩的一出对赌游戏,现在投资赌的是在其后面会有16个新投资,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投资进来,总会有机会拿到十倍回报,就算没赌对,本金也不会有损失。

4

非法集资者讲述的故事都会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回报高,比如十倍;二是风险低甚至绝对没有风险。

王某和吴某讲的“车排网”业务就具有这两个特征,但稍作理性分析就会发现破绽。

想发财倒穷三年,这是真的吗?

关于十倍回报,关于本金安全,讲起来可以天花乱坠,但问题是钱从哪来?最初,可以用后面的投资支付,16个人就是16万元,支付10万不还剩下6万吗?

但是,后面的投资者即使不再期望十倍回报,他们也会在两年后要求退回投资款啊。如此高倍率的回报,按照这套说辞,理论上应该出自经营的纯利润,问题是到哪去找这么好赚钱的生意。

事实上,王某、吴某筹集到的钱,除了买了辆二手车准备装模作样搞个发放仪式外,基本都用得光大光,毛都没剩。

法庭上,公诉人问:那你觉得这样的投资回报比例有没有可能实现?答:当时脑子糊涂了,后来有人开始申请退出的时候,我们坐下来算账的时候就觉得可怕了。

连非法集资者自己都觉得可怕的事情,你觉得可能靠这个发财吗?

最终,王某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八万元;吴某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五万元。

推荐图文(点击阅读)

想发财倒穷三年,这是真的吗?

素材报送|樊 文(刑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