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該怎麼給寶寶穿衣蓋被?別等娃生病了才後悔……

入秋的氣息逐漸濃了,早晚溫差也開始變大。媽媽們又到一年一度糾結的重點:

春捂秋凍這個習慣要不要遵循?

寶寶穿衣服要穿多少為好?

怎麼判斷寶寶穿衣多還是少了?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早晨送孩子上學,看到一群小學生,有穿長袖的,有穿薄秋裝的,還有穿短袖的。其中有個小姑娘鶴立雞群竟然穿的是羽絨服!!!有個小男生就問她為什麼啊?只見她45度仰望天空幽幽地說:“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雖然這只是一則網絡段子,但也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最近天氣冷熱不定,儘管孩子會說不冷,但家長常常會說“降溫了,多穿點,不然就要感冒了!”

入秋後,該怎麼給寶寶穿衣蓋被?別等娃生病了才後悔……

捂”出來的4種病

“多穿點”,幾乎是所有父母關愛孩子的方式。其實,孩子多半怕熱不怕冷,一味地“捂”著,反而容易出問題。

1、削弱抗病能力,過度保暖,剝奪了孩子接受耐寒訓練的機會,反倒會使機體調節能力變差,抗病能力變弱。

2、造成脫水,孩子太小,就算熱了也不懂得表達,只能熬著。長期如此,容易使寶寶體溫升高,水分流失增多。如補充不夠及時,就可能造成“脫水”。

3、容易感冒,孩子天性好動,本身活動量比成人大,新陳代謝速度快,如果穿太多,容易捂出汗,反而易感冒。

4、導致肥胖,孩子穿得過多,束縛了行動自由,減少了活動量,不但會阻礙骨骼生長髮育,還可能導致肥胖等問題。

入秋後,該怎麼給寶寶穿衣蓋被?別等娃生病了才後悔……

如何判斷孩子穿的夠不夠呢?

“那不能給孩子穿多,萬一把孩子凍著了怎麼辦?尤其我家寶寶還小,表達能力有限,沒法明確告訴我冷了還是熱了。”這時候作為寶媽奶爸該如何判斷孩子穿的夠不夠呢?

手腳涼不代表寶寶冷

通常家長都會摸摸孩子的小手小腳來判斷他們是冷還是熱。但手腳屬於循環的末端,反映的冷熱程度會因為傳輸路程過長而並不準確。

而且孩子睡覺時,手腳不會老老實實呆在被子裡,即便身上蓋得再多,也會有一絲微涼的感覺。若家長按這個感覺給孩子添加衣物,通常就會出錯。

判斷孩子冷熱,摸後脖子

相對地,後脖子所反映的溫度數據會更準確一些。要想知道寶寶所穿衣物是否合適,可以多摸摸孩子的後脖子。當然,還要保證孩子露在外面的手腳不能是冰涼的。

新生寶寶(出生28天內)在室內要比大人多穿一件; 2~3個月大時,在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 更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在室內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樣,注意別受風即可。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輔助原則,那就是:天熱時,寶寶比媽媽少穿一件,天冷時,寶寶比媽媽多穿一件。

寶寶穿衣法則

寶寶舒適的外在溫度是26℃,這個原則是要把衣服的類型和保暖溫度歸個類,而這個公式就是:環境溫度+穿衣溫度=26°(或者穿衣溫度=26℃-室溫)

入秋後,該怎麼給寶寶穿衣蓋被?別等娃生病了才後悔……

不同月齡寶寶的穿衣要點

1個月的寶寶宜穿無袖無領的和尚衣,下身著短褲,裹包被,也可穿下襬是一分為二的長袍式內衣。

2個月的寶寶手腳活動靈活,應比新生兒期穿得薄,宜穿連腳開襠褲,不戴手套、不穿襪子、不穿大下襬的嬰兒服,熱天可穿短袖衣、短褲。

3~4個月的寶寶活動更頻繁,可穿小翻領襯衣,下身著寬鬆揹帶連腳褲和軟鞋。由於口水增多,還應戴上圍嘴。

5~8個月的寶寶由於活動量大,極易出汗,衣服應勤換,白天活動時穿得少,晚上睡覺時穿得多。

9~12個月的寶寶可能養成了定時大小便的習慣並開始學走路,可以的話應穿滿襠褲,不穿鬆緊帶褲,穿大小合適的布鞋,鞋底表面應凹凸不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