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文丨浅小花 第225篇

100年以前的今天,可口可乐诞生了。

100年以后的现在,可口可乐有多火?

在2017年发布的“全球最有价值的软饮品牌25强”中,可口可乐以特别特别多的钱位居榜首。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天有17亿人在喝可乐,每分钟有19400瓶可乐被售出。

很多人觉得可口可乐的成功是一个奇迹。

讲真,世上哪有什么奇迹,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的结果。

扒开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我发现了创业成功的3个关键点,就连普通人都能轻松学到。

产品做不好,说啥都白搭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创业就像盖房子,地基牢固才是根本保障,不然再漂亮也容易被摧毁。

100多年以前,亚特兰大一个叫彭伯顿的药剂师,本想试验一种新糖浆,结果发现新糖浆味道非常可口,正好满足了市场上糖浆难喝的弊端,而且对治疗神经痛和头痛很有效果。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药剂师·彭伯顿

他立马把糖浆放到当地最大的雅格药房里,兑水出售,一时间成为药房最受欢迎的药饮。

可口可乐的名字也是从配方里得来的,取自古柯(coca)的叶子和可乐(kola)的果实

有一次,彭伯顿的助手给客人倒糖浆时,不小心兑的是苏打水,没舍得倒掉,放了冰块后意外发现口感更好了,这就是可口可乐的经典口味雏形。

当时的产品为什么这么火?

首先,产品能解决痛点,喝过糖浆的人都知道,糖浆的味道又苦又涩,可乐一开始就是秉承这种想法去研发而已,做出来比常规糖浆的口感都要好;

其次,产品跨界研发,可乐可以说是偶然的跨界,想做好喝的糖浆,不经意间倒错了苏打水,没想到反而一举成功,在饮料界打开了一条路。

也从侧面说明,产品研发除了要从客户痛点出发,研发师也应该注意跨界和创新,不经意间的结合有时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想挣更多的钱,那就卖给更多的人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到了1888年,一个叫阿萨·坎德拉的商人也是营销高手。他觉得可乐这么好喝,不应该局限于药房内,只卖给生病买药的人。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可乐之父·坎德拉

他从彭伯顿手里买下了可口可乐的糖浆配方,开了一家冷饮店进行销售,由此扩大了可乐的消费群体。不过这时的可乐只放在冷饮柜出售,人们没有办法外带。

机会又双叒来了,两个商人找到了坎德拉,建议他进行瓶装销售。于是,瓶装可口可乐诞生了,可乐的消费群体再一次扩大了。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可乐这么热,自然出现很多商人争相模仿。为了提高自己的辨识度,可乐公司在所有的包装器上都刷上了显眼的红色,并且举世闻名的弧线瓶诞生了。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可乐瓶身的演变

如果你想挣更多的钱,不要被自己的定位诓死,不要局限于自己设定的目标人群。

如果你说你做的是卖给00后的奶茶,那么90后呢?80后呢?从药房到冷饮店,再到瓶装,可乐的消费群体可以说是爆炸式增长。

不打广告,怎么卖的出去产品?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可口可乐发明的红色圣诞老人


1919年,重要人物罗伯特·胡道夫登场了,他从坎德拉手里买下了可乐公司,开始发力推广它,将它从美国带向了世界。

可口可乐公司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1911年就达到了100万美元,1958年达到了4000万美元,2016年更是达到了40亿美元,足见他们对广告的重视程度。

他们的广告有2个明显特征:场景化和当地主义

  • 1-场景化

可口可乐善于把产品和人们的生活场景、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太阳下的冰凉”、“工作的活力”、“哪里好客,哪里就有可乐”......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直到今天,我们也会看到可乐的广告总是融入到聚会、节日中,这也契合可口可乐分享快乐、传递幸福的品牌理念。

  • 2-当地主义

可口可乐一直推行当地主义,也就是“因地制宜”。他知道一个广告并不能打动所有人的心理,把可乐推向世界的同时,他会找当地人去运营品牌,根据当地的风俗特色、人群喜好去制定相应的广告策略

比如在中国,人们重视聚会、重视春节、中秋节等每一个重要的日子,因此他们会把产品和节日结合起来。

可口可乐的发家秘史,不知道这3点你就想创业,必死


现在,可口可乐并不仅仅是一款碳酸饮料,它意味着一个品牌巨头。

我们熟知的雪碧、芬达、果汁源等这些知名饮品都属于可乐公司。前几天,更是以51亿美元收购了英国咖啡品牌costa,这预示着可口可乐的饮品矩阵逐步完善

做到可乐公司那样的成就,会很难;但是开始一段创业路,很简单。

如果你想创业,卖什么产品?卖给哪些人?怎么卖出去?这3点搞清楚了,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