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崛起在山海之間

□丁兆霞 盧立平

向東,蜿蜒41.97公里的海岸線,敞開對外開放的胸懷,海風勁吹,海潮陣陣,向海經濟波濤湧動;向西,綿延不斷的翠嶺麗水,描繪綠意蔥蔥的發展底色,滿目春光,徐徐展開,生態經濟生機勃發。

東港有什麼?山和海。而這,正是這方開放之域尋機遇、鑄優勢、突破發展的基調。東港區委書記王世波說,作為日照主城區、駐地區,東港就要立足山海優勢,圍繞“雙十增長、躋身百強”奮鬥目標,加快構建“1+335”工作體系,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範區。其中,“1+335”,即以“三招三引”為工作主線,培植壯大城市經濟、工業經濟和旅遊經濟“三大經濟”,聚力突破空港經濟開發區、鋼鐵配套產業園和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基地“三個園區”,全力實施城市更新、社會治理、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生態環保“五項攻堅”。如今,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戰略、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各項工程正如群艦競發,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航道,東港鼓風揚帆、奔放如詩。

“拼”出來的新動能

驅車出日照城區西行,不到一刻鐘,便到了位於東港區後村鎮山字河的日照機場。騰空而起的飛機掠過跑道上空的剎那間,透過舷窗俯瞰,快速推進中的傳化物流、科幻谷等項目,以及路、水、電、訊等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清晰可見,成長中的空港經濟開發區已雛形初現。

拼搶項目、拼搶作為,一個個躍動的影像匯聚成潮,展露著東港人的競進有為、創新擔當,湧動著東港大招引大突破的跌宕和激情。日照空港開發區路網工程全面動工建設,濰日高速日照段即將建成通車,鋼鐵配套產業園標準化廠房1#、3#廠房主體框架基本完成,劉家灣趕海園正式開園,大暖帳詩茶小鎮願景正從紙上落地……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喧鬧市區到偏遠山鄉,疾行的軌跡上,樓宇載體、加工企業、農旅基地等一個個項目正在萌發、拔節、長成。

東港一度要面對的是,新舊動能轉換之中,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壯大產業體量上,邊培植邊升級轉型。儘管近幾年東港持續推進改舊育新,但產業體量不大、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的問題依然突出。薄弱點成為主攻點,“以項目論能力、以項目論水平、以項目論作風、以項目論英雄”,東港區陸續出臺了《關於加快工業強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樓宇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印發東港區產業招商政策的通知》等多個文件,向項目招引建設要動力。

對於重大項目建設,全部由區級領導牽頭包保、量化明確到各級各部門、每一位黨員幹部,交辦、催辦、督辦,責任追究環環相扣,機制的“指揮棒”指向“一線問診、一線落實、一線問效”,以上率下抓落實、抓推進、抓難題破解,形成你追我趕的“賽馬”效應。長刮不息的“吏治風暴”,大幅削減辦事環節的“一次辦好”改革,優良的行政作風、高效的行政服務,已經化作東港項目建設的強勢驅動。

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東港區118項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3.14億元,全區招引投資過5000萬元的37個,計劃投資370億元。

“跳”出來的大格局

面對“項目建設空間受擠壓,產業發展後勁不足”的瓶頸,面朝大海、背倚青山的東港,發揮海陸空交通便捷、臨港臨鋼產業優勢,一次又一次跳出慣性思維,唱起重構產業、重組要素、重聚動能、重塑優勢的四重奏,構建起發展的大格局。

搭平臺、引項目、興產業,“三園突破”由此成為東港區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一著。去年以來,東港區規劃空港經濟開發區、鋼鐵配套產業園和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基地,再造工業產業發展新引擎。

其中,鋼鐵配套產業園瞄準“吃鋼嚼鐵”項目補鏈、延鏈、強鏈,短時間內便湧現出中瑞物流、美鑫機械、容創金屬科技等企業20多家;空港經濟開發區瞄向藍天零點起步,航空、高端裝備製造、現代物流三大產業乘勢起飛;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基地聚焦創新定向引進,先後有普利爾醫用複核纖維材料、華能電廠生物質熱電等科技型項目入駐……目前,“三個園區”已聚集起了鋼鐵配套、航空產業、新能源新材料及產學研等工業及上下鏈企業數百家,工業的短板正變成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的蹺板。

三足鼎立的不只是園區。在再造工業產業發展新引擎的同時,老城區商圈抓提升,中央活力區抓優化,作為東港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城市經濟也在經歷一場轉型升級洗禮。東部以石臼和秦樓為主陣地,財富中心、興業喜來登、滬港中心等上百座商貿物流樓宇內的產業正在有序整合,實現由“雜亂散”向“精特優”的邁進,鐵運廣場、萬達廣場、人力資源產業園等十多個新型樓宇項目正在建設,一個個億元級的商務樓、貿易樓、金融樓等現代服務業新地標正在長成;中部太陽城市場完成一期改造,洲際酒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奧林新能源中心健康產業樓等十多個商貿流通項目相繼落地,老城區商圈昔日風采正在重現。

創新的腳步也叩擊著一片片山川,如同叩啟一扇扇緊閉的門扉、洞開一層層堅硬的壁障。以綠為底色,龍門崮田園綜合體、付疃河中歐現代農業科技公園、大暖帳詩茶小鎮、濤雒風情小鎮、陳疃莓香小鎮……發揮濱海、生態、鄉村、文化資源優勢,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遊則遊、宜漁則漁、宜文則文,東港正走出適合“鄉情”的產業振興路。

“繡”出來的幸福感

9月6日,東港區教育局發佈建設項目招標公告,計劃投資31117萬元,對城區7處中小學校進行新建、擴建,總建築面積94026平方米。如此大規模的新建、擴建規模,為了什麼?地處日照市駐地的東港,雖然教育事業發展積累了一定基礎,但仍存在城鄉不均衡、教育資源緊張問題。新建、擴建,就是為了滿足孩子們更高的教育需求。

重視和解決數十萬東港人最現實、最迫切、最關心的利益問題,東港區委、區政府從未有過絲毫懈怠。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拆除村居21個、民房1.2萬處,紮實推進33個集中安置區建設,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讓安置戶早日上樓;加快實施“全面改薄”和“解決大班額”工程,校舍建設與教師招考、擇校擇班治理、教幹教師交流輪崗組合發力,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推進精準扶貧,既送光伏、食用菌、蔬菜等脫貧項目,又給金融、培訓等脫貧支持,還實行“三專一免”健康扶貧模式,“輸血”“造血”雙管齊下,讓貧困戶的腰桿子硬起來……

讓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加清新,也已成為東港各地抓民生的重要課題。正在開展的生態環保系列專項治理行動,共辦結各級環保督察案件221起,關停取締“散亂汙”企業74家,清理養殖戶682戶、規模養殖場37家,PM2.5、PM10改善幅度分別達12.1%、11.7%,空氣質量改善率居日照區縣第一。

民生裡邊滲透著創新,創新裡面蘊含著溫度。面對城市建管權限下放的實際,東港區城鄉環境清潔、老舊小區整治、農貿市場改造、校園周邊環境淨化齊抓,探索實施“網格長+街長+樓長+店長(物業公司)”四長機制被稱為群眾身邊的“小政府”。市民都說,現在簡單了,有了“急難愁”,直接找社區網格員。

民生短板一天一天地被補齊,群眾的幸福感一天一天在提升。今年1—8月份,東港區民生類資金累計支出179583萬元,佔總支出的61.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