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渭华精神火炬 吹响新时代前进号角

高擎渭华精神火炬 吹响新时代前进号角

高擎渭华精神火炬 吹响新时代前进号角

高擎渭华精神火炬 吹响新时代前进号角

高擎渭华精神火炬 吹响新时代前进号角

高擎渭华精神火炬 吹响新时代前进号角

高擎渭华精神火炬 吹响新时代前进号角

陕西渭南,渭南华州。

90年前,这里打响西北地区军民联合起义的第一枪,使革命火种引向陕甘地区,从而使渭南成为陕西最早播撒红色革命的基因地。

渭华起义是中国西北地区发生较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运动,也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从此奠定渭南在整个陕西的地位,使渭南成为陕西乃至全国又一精神高地。

90年过去了,红色火种仍然在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渭华起义革命精神依旧绽放出历久弥新的光彩,不仅成为华州精神、渭南精神,也是陕西精神、时代精神。

新的历史时期,给华州提出新的历史使命,华州人民继承先辈精神,发扬渭华革命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踩着先辈足迹永不懈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幸福华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渭华起义筑就精神丰碑

四月的春雨满含希望,滋润着华州大地。在高塘镇渭华起义纪念馆,渭华起义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史晓宏讲述了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他说:“渭华起义当时发生在渭华大地,是有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武装基础的。”

在渭华起义前夕,渭华地区就是陕西省建立党、团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魏野畴、王尚德、王复生、陈述善等革命先驱就在渭华地区以学校为阵地,传播马列主义,播下革命火种,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各地都建立地方民团和农民赤卫队、赤卫团,为渭华起义爆发奠定了武装基础。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但是,坚强的共产党人没有屈服,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共陕西省委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召开了省九二六会议,选派大批干部充实渭华等县的领导力量。1928年2月底,渭南爆发了宣化事件,地方反动当局逮捕了20余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这一事件成为渭华起义爆发的导火线。

3月,中共陕西省委随即决定:在党团组织比较健全,力量比较强,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渭华地区举行起义。1928年5月1日,崇凝镇五一大会宣告渭华农民暴动全面爆发。受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刘志丹、唐澍、许权中等人带领革命军队配合暴动,形成了以华县(今华州区)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农民武装与革命军队相结合的武装起义,点燃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烽火,发动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初期、震撼西北的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锻炼了陕西党组织和人民,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为创建陕甘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陕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座丰碑。

虽然90年过去,渭华起义的故事依然口口相传,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在渭华大地上竖起精神丰碑,指引人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步前行。

追寻往事点燃红色记忆

在渭华起义革命故事中,有一个“双雄除恶虎”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翁李振杰,是60岁的李国战的爷爷。对于李国战来说,有关爷爷的故事,是零散的,不成片段的。直到前不久,他在网上看到“双雄除恶虎”的故事,才对爷爷有了一些印象。

李振杰是大王村人,中共党员,陕东赤卫队队员。在渭华起义斗争中,一马当先,勇往直前,手执快抢。大王村在渭华起义中,作出很大贡献。起义失败后,恶霸史明鉴带领清乡团大施淫威,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起义群众,在大王村杀人放火,村民李万年一家5口被杀。陕东赤卫队队员李振杰、赤卫队副分队长马建华家被掘地三尺,牲畜财物被抢劫一空。李振杰先后从蒲城、华县设法弄到几支枪,同马建华一起在一个夜晚除掉史明鉴,开仓放粮,大快人心。

此后,李振杰一直在三原、泾阳一带逃亡,靠“扛活”为生。1933年,被反动派杀害于渭南县城时才22岁。

李国战说:“爷爷牺牲时,父亲两岁。奶奶一个人带着孩子艰难维持生活,守了一辈子寡。但不管遇到任何困难,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都无比坚韧,告诉子女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听党的话,跟党走,要考虑大多数人利益,不能给党丢人。”

在高塘镇渭华起义纪念馆后面,有一座90年前的老屋,屋主是一位89岁的老人。老人说,这房子虽然没人住,可这里曾是党的地下秘密联络点,发生过许多不寻常的故事。

老人是渭华起义革命前驱钟师统的儿子。回想父亲,老人非常自豪。他说父亲生前是全国体育总会主席、原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在1928年参加过渭华起义,那时父亲才15岁,任村苏维埃主席、赤卫队队长。起义失败后,父亲在党领导下转入地下工作,先后在西安、天津、北平、华县等地从事学生运动。1953年到北京体育学院任职。

老人说父亲是老革命,一生两袖清风。1972年,他到北京看望父亲,说自己想盖房,父亲说你回吧,盖房时我给你寄钱。可是等到盖房时,父亲却来信说,经济拮据,拿不出钱来。说起这事,老人对父亲毫无怨言,他说:“那时父亲工资低,只能养家糊口,加之家里几个孩子大了要开销,没有钱给我是很正常的。”

老人常教育子女:“我们是革命家庭,要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尤其不能犯经济上的错误,不能给你爷脸上抹黑。”

回想峥嵘岁月,渭华起义烈士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艰苦卓绝、撼天动地的革命史诗。渭华起义彰显的“信念坚定、听党指挥”的信仰精神,“依靠群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坚持斗争、勇于胜利”的英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传承。

初心弥坚做红色小镇领路人

渭华起义过去整整90年,可那些传奇故事和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却一如明灯,在新时代的渭华大地,始终指引人们前行的方向。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单位还是个人,人们始终不忘红色传统,为革命老区,为家乡建设,贡献能量。

高塘镇党委书记杜向宏,就是这一伟大革命精神的践行者,他带领群众为建设“红色高塘”,迈出坚定的步伐。今年正月初五,杜向宏接到筹备渭华起义纪念90周年活动的通知。任务就是命令,干部就意味着责任,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杜向宏扭头就往镇上赶,分解任务,制定方案,调配人员,全面开展工作。

在渭华起义改扩建项目中,涉及旧址周边10户房屋的拆迁一直是块“顽疾”。为此他带领干部深入村组,加班加点,逐户了解情况,与群众拉家常,给群众讲政策、讲大局,白天进户做工作,晚上碰头说情况,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二点。有1户常年在西安务工,他带领工作组3次赶赴西安登门做工作,最终被镇村干部的诚心感动。签订协议时,群众动情地说:“政府这么有诚心,我再不签协议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

旧址拆迁还没完成,区上又启动滨河路建设,并要求5天完成滨河路土地征用工作。同时,渭玉高速宽幅林带、高速引线两侧绿化也全面启动,加之村党组织换届必须在3月底前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又一丝不能耽误,杜向宏心里多少有点负担。

杜向宏说:“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牺牲。”他很清楚面对实际工作,不能回避问题,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将所有工作罗列为8个方面,由每名副职领导带领3名~5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吃住在村,坚持每晚7时召开进展反馈会,形成“白天一线干活协调解决问题,晚上集中反馈筹划工作方案”的白+黑、5+2干事说事“两不误”工作模式。

渭华起义纪念馆和渭华干部学院的加快建设,为红色高塘注入了活力,赢得机遇。是机遇就可能稍纵即逝,为此他编制了红色小镇发展理念宣传册,多次跑省财政厅、省住建厅作汇报、搞对接。功夫不负有心人,省住建厅领导在调研检查后,现场拍定将高塘镇列入2018年全省跟踪指导重点镇行列,全力支持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和红色小镇建设。

其实在华州,杜向宏只是许多党员干部的影子。还有很多张向宏、李向宏、王向宏,在各行各业为建设华州,奔赴一线。他们本着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华州区的“发展指数”。

牢记使命建设绿色华州

华州近年来,处在撤县升区的升级转变中,一切都在破茧成蝶发生质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商铺鳞次栉比,城市绿树成荫,公园、花园美化了人们生活,小桥流水不再是南方的旖旎,已成为每个市民常见的风景。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更添新景,还有大片的产业园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山绿了,水清了,华州更美了。这些都离不开每个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尤其华州林业局,在建设“森林华州”中作出卓越贡献。

华州区林地面积达120多万亩,森林资源总量居全市第一。在春季造林绿化工作中,林业局坚持在局长王颖带领下,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将200多名干部派到一线,开展造林督促、林业科技培训、木材加工企业清理、森林防火等工作。全区聘请生态护林员43名、农民管护员100余名,坚持每天不间断地巡山巡护,严防森林火灾发生。今春以来,全区义务植树80万株,绿化路、渠、坝60多公里,造林3.18万亩,新建苗木花卉1500亩,清理木材加工企业62家,查处林政案件3起。

他们像蜜蜂一样忙碌、黄牛一样耐劳,用林业人的使命呵护绿水青山。为推进渭华起义纪念馆周边绿化高质量、高水平实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勇于拼搏,甘于奉献。抢时间、抓进度、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在90周年纪念活动前完成绿化提升任务。

渭华起义纪念馆地处高塘塬区,黄土裸露,植被稀少,造林立地条件差,难度大。3月以来,局长王颖带领1名副局长和10名技术干部分成3组现场督促,组织绿通、杭州园林等6个绿化施工单位同时施工。他们坚持吃住在一线,白天督促施工进度,晚上召开点评会,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有的成月不回家,有的累得上火生病,有的晒得很黑。两个月时间,渭华干部学院侵蚀沟、渭玉高速两侧、高塘出口直观台塬、高塘连线化等绿化工程相继完成。栽植乔木类绿化苗木3.5万株,球类绿化苗木0.2万株,灌木类72万株,铺设草坪10.8万平方米,20多个风格各异的绿化景点如雨后春笋般地萌芽成型,为渭华起义红色教育基地添新绿,让“红色”在“绿色”中熠熠生辉。

矢志不渝建设幸福华州

华州在升级改造的两年中,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与时俱进,传承和弘扬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勇担当,敢为先。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三地一中心”建设,特色园区、特色生态、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特色城市“五个特色”建设。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场攻坚战。全力做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持续加大发展蔬菜产业、特色果业和畜牧业,壮大苗木花卉、中药材产业。发展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园区,全面铺开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少华湖水利风景区、少华山全域开发、高塘红色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果蔬采摘、乡村旅游产业,构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的全域旅游格局。

区委书记霍文军说:“渭华起义给我们留下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宝贵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他指出,传承和弘扬渭华起义革命精神,要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在这一要求下,全区党员干部,高擎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火炬,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为谱写幸福华州的壮丽诗篇,吹响新时代前进的号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