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操攻略|走路時如何進行冥想?

有初學者來問我:剛開始接觸就要求一動不動地坐著,我可是很好動的啊!我覺得我堅持不了,有更好的練習辦法嗎?

當然有,冥想其實沒有特定的要求,一般要求坐著,只是為了儘量減少初學者走神的干擾罷了,練習有一定經驗的冥想者,你會發現,他們可以利用身邊的一切時間進行冥想,時刻緩解焦慮,讓身心不斷地處於放鬆寧靜的狀態,這是我們渴望達到的。

冥想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靜態地坐著,而是讓我們能在生活中的各個場景裡,常常能保持對自身和環境的覺察。

實操攻略|走路時如何進行冥想?

如果你之前沒有嘗試過走路練習,不妨把冥想放在早上上班出門後的10分鐘來做,從你走出家門的那一刻開始,到你搭乘交通工具之前,讓自己進行更有意識的走路。

每天早上的時間對我們來說,往往很倉促,急急忙忙的洗漱,刻不容緩的趕車,就是為了上班不遲到。但如果問我們,為什麼不能早起一會兒,讓自己有一個自如輕鬆的早晨?大概我們只能尷尬的笑笑,晚上睡前可能有過這樣的期許,可在晚睡的魔咒中,這樣的期許自然而然也就破滅了。

上班路上,我們健步如飛,無意識地奔走,不曾在那一刻的當下,有過絲毫的停留和覺察,擔心遲到,不停地看錶,匆忙之間,這一段的時間,被我們無情拋棄,也註定成為一天當中,我們最不喜歡的時段。

如果我們能為了冥想,早起10分鐘,可能情況就會變得不一樣。因為在這一段時間裡,我們不再是想著目的地,不再是想著一會要做的事情,不再後悔過去,也不再期待未來,而是踏踏實實地覺察我們當下走路的過程,讓這一段時間,變得有意義有光彩。

我們錯過了太多的風景,我們沒有注意到路邊新開出的花朵,沒有感受今天不同的微風和藍天,也沒有看到路邊需要幫助的行人,或者,我們有時候也錯過了身邊那個擦肩而行的美女或者帥哥……

走路冥想的意義,是讓我們從“目的地”的思維當中,回到“旅途”的真相。現在,就讓我們開始這一段“旅途”吧!

走路時,注意你身體的感覺,是感覺輕還是重?僵硬還是鬆弛?不要著急回答,花幾秒鐘對你的姿勢和你支撐自己的方式有所意識。

不要去改變自己慣常的走路方式,我們要做的只是覺察它的感受而已。覺察胳膊擺動時,來自胳膊的細微感覺,邁腿時腿部肌肉的感覺,腳底和地面接觸的感覺,讓自己的意識關注走路時,自己身體的每一個細微變化,沒有評判,它或酸或疼,只是感受而已。

我們走路時,除了我們自身,還有周圍的環境。在對自我進行充分覺察之後,我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周圍環境的變化。

我們看到過往的車輛,或快或慢,感受車輛路過時,地面的微微震動,還有路邊的廣告牌,匆匆忙忙的行人,如果覺察到自己走神了,產生了聯想,比如看到廣告牌,想到自己中午要吃什麼。那就輕輕地把注意力拉回來,繼續觀察就可以了。

然後把注意力轉移到聲音上,你能聽到什麼?行人走路的腳步聲,汽車的喇叭聲,清潔工人的打掃聲,樹上的鳥叫聲,你可能從來沒有去細細感受這些聲音,這讓你很好奇,但同樣的,不需要做過多停留,沉溺在對這些聲音的想法中,只是花點時間對它們產生意識,就可以了。

接著,把注意力轉移到氣味上,花香可能會讓你愉悅,汽車尾氣、汽油味、垃圾車經過的味道,又可能會讓你微微皺眉。注意內心是如何習慣性地從每一種氣味中創造出故事,讓你回想起某地、某事或某人,它會是我們提升覺察意識的一個重大突破。

短短十分鐘,我們要做的事情可不少,但也會讓我們收穫滿滿。我們生活在分分秒秒組成的每一個當下,對當下的覺察體驗,讓我們發現細節處的美好,也讓我們在走路中不知不覺提升了專注度,擁有了更好的意識反應,加深了對自我的瞭解與掌控。

剛開始的練習,如果覺得有難度,可以分割成幾部分,拆解定下一個個小目標。比如走到下一個街口,我只練習對自己身體的覺察,不斷地輕輕拉回走神的意識,直到你走到街口。

日復一日地練習,你會發現,對自己和對周圍環境的覺察,可以自然而然地成為一體,它甚至不再是需要練習的事情,而是像我們的呼吸一樣,自然而然,美好清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