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法心裡的——姜 席 堰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儘管是土生土長的龍游人,原先我對姜席堰也一無所知。2013年的春夏之交,為了調研低收入農戶的增收問題,我們一行來到了衢州市政協機關聯繫點——龍洲街道後田鋪村。

在文化禮堂聽取農民增收情況彙報,上門走訪了低收入農戶以後,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村莊的南邊,於是村幹部順道帶我們去看了姜席堰。堰壩周邊樹林茂密,蓄水不多,堤壩平緩,細水流暢,看上去與其他堤壩沒有多大區別,儘管那天村幹部作了一番細緻的介紹,但眼見的姜席堰仍然平常不過,所以當時我也就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今年8月13日,各大媒體廣為宣傳,說是姜席堰被入選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聽到這一消息時,我一是為家鄉龍游而驕傲;二是為姜席堰能與都江堰齊名而讚歎;三是為自己當年“不識廬山真面目”而慚愧。於是閒暇之餘,我也藉助媒體,時不時探究起姜席堰的過去和今生。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古堰已久。姜席古堰從建成至今,已有680多年的歷史。相傳,堰為元朝至順治年間(公元1330至1333年)達魯花赤察兒可馬的任上所建。新中國成立以來,姜席堰進行了保護與修繕。據《龍游縣水利志》記載,從1950年國家投入大米7.4萬斤用於修建姜席堰護岸工程至今,已先後15次,對堰、渠進行程度不同的修復、加固、改建。累計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

——技藝高超。姜席堰樞紐工程由上堰、沙洲、下堰、匯洪衝沙閘以及渠首分水閘五部分組成。 整個樞紐以河道中的沙洲為紐帶,上聯姜堰,下接席堰,組成一條長約六百三十米,略似直角形的攔水壩。在河道上利用沙洲堰壩組成為一體的大膽構想和高超的築堰技藝,是姜席堰的一大特色,在中國的治水史上都十分罕見。

——壩體有形。堤壩由一塊塊方形岩石砌成的攔水壩非常有形。一塊塊岩石,雖然經歷了六百多年的河水浸蝕,依然脈絡清楚,整齊好看。上游的河水經過攔水壩時,原本湍急的河流,就明顯降低了速度,變得文雅而滯緩起來。整道水壩是先用松木打好一個一個的框架,然後再將岩石往框架裡填。松木的抗水蝕性非常好,在水中放千年都不會爛,經久耐用。一座六百多年的古堰,數百年來一直默默地發揮作用,滋潤灌區,造福百姓。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申遺成功後的姜席堰,依然是那樣的天然生態,小巧精緻,富有特色,名聲在外,前景看好。現如今原本的水利灌溉功能漸漸弱化,然而遺產保護、旅遊開發的功能得以凸現。慕名而來的人多了,各級政府重視了,修舊如新的項目也跟進了,但編制遺產保護規劃問題,車輛停放問題,遊客接待問題也隨之而來,我們在希望政府給予重視支持的同時,更希望看到一個巧借自然,天人合一,孜孜以求,可持續發展的姜席堰。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