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實現建築業「智能建造」

中華建設網訊(記者 邱莎)大數據時代,BIM技術應用方興未艾。這種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工程設計、建造、運維等項目全過程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模型,正在掀起一場建築業的技術變革。在這場變革中,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設計)以BIM技術的升級、管理的創新,實現建築全生命週期的信息共享、設計支持,施工及管理一體化,開啟了BIM變革創新的探索之路。

BIM:實現建築業“智能建造”

中信設計從2011年設計中石油天津大廈開始至今,利用BIM技術完成各類項目總計建築面積數百萬平方米,獲得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創新杯”建築信息化模型(BIM)設計大賽最佳BIM應用企業獎,在全國、湖北省BIM設計大賽中斬獲多個獎項。隨著項目數量的積累,中信設計BIM團隊產、學、研實力已達到湖北省頂尖,國內領先的水平。

中國石油天津大廈

創BIM技術應用先河

BIM,建築業從二維向三維、從圖形向數據轉換的一次重大技術革命。早在2011年,中信設計就已在BIM技術應用上小試牛刀。在中國石油天津大廈項目施工圖階段採用了全專業BIM正向設計手段,實現了項目BIM設計的超高出圖率,為企業BIM深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BIM:實現建築業“智能建造”

2011年,中信設計成功將BIM技術應用於中國石油天津大廈

中石油天津大廈位於天津市經濟開發區內,規劃用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 “在所有工作開始之前,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項目BIM設計標準。經過前期初步設計工作,項目已經基本成型,因此我們在施工圖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信息化模型的建立,並研究驗證BIM在設計階段實施落地的可行性。”中信設計數字化設計研究中心主任胡繼強向記者介紹。

在建立信息化模型的過程中,中信設計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受限於當時的軟件發展水平及對應的資源和標準體系不完善。項目開始前,設計團隊便需要選擇適合的軟件開啟他們的BIM探索之旅。胡繼強介紹:“BIM的三維平臺軟件較多,如Autodesk公司的Revit系列、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等等。經過團隊共同商討,我們採用了產品線較為齊全和市場佔有率較高的Revit系列軟件。”

對於一個10萬平方米的高層辦公樓來說,一個完整的信息化模型所包含的數據量非常巨大,當時的計算機硬件條件還無法流暢的操作。因此,設計團隊首先要將模型拆分為土建與設備兩個部分,土建部分又拆分為場地、結構、建築、外圍護四個部分,彼此之間通過鏈接和工作集等方式協同工作。

在建立信息化模型的過程中,中信設計同時完成了模型構建和信息構建。對房間信息、結構構件信息、門窗信息等都賦予相關屬性,便於後期維護管理工作;在完成信息化模型後,還運用碰撞檢查工具對建築設計各專業之間的交叉碰撞工作進行前期干涉,發現問題並及時修改,有效提高了項目設計質量。

由於計算機和軟件具有更強大的建築信息處理能力,相比傳統的設計和施工建造流程,信息化模型能有效控制建設週期、減少錯誤發生。而從長遠利益看,BIM技術應用的好處則遠遠超越了設計和施工階段,惠及將來的建築物運行、維護和設施管理。對工程的各個參與方來說,可減少錯誤、縮短工期、降低建設成本。

BIM技術在中石油天津大廈項目的成功實踐,不僅因設計質量的提高而大幅提升了施工安全性和效率,更是中信設計對BIM技術研究的一次有益探索,是中信設計從傳統設計邁向BIM應用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烏魯木齊高鐵站

實現從建模到數據的昇華

如果說2011年中石油天津大廈的設計開創了BIM應用的先河,近年來中信設計成功完成的烏魯木齊高鐵站、武漢光谷國際網球中心等重點工程的設計則突顯了其在BIM技術的研究正從BIM出圖向BIM模型(數據)應用的推進。

BIM:實現建築業“智能建造”

烏魯木齊高鐵站應用BIM,實現節能、節水、節地和環境保護等綠色理念

烏魯木齊高鐵站項目BIM模型包含的信息能滿足參建各方工作的全過程需要,實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境保護等綠色理念;光谷國際網球中心是武漢首座、國內第三座可開啟屋蓋的網球館,項目全部採用BIM設計,施工週期僅為1年9個月,創造了“光谷速度”。

基於BIM平臺的整合設計,烏魯木齊高鐵站項目除了利用BIM技術完成設計出圖等工作外,還利用BIM模型數據完成聲學、光學、消防疏散、CFD空調模擬、室內設計、低碳設計等各專項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BIM設計水準,並通過虛擬現實及可視化專題研究,實現BIM技術對施工方、業主方、運營方的推廣,降低技術門檻。

在烏魯木齊高鐵站的項目設計上,中信設計總結出較為成熟的BIM設計流程與方法,為推廣BIM工程設計創造有利條件,同時通過研究BIM技術,推動企業管理升級,引導企業有效使用BIM技術,實現了從三維技術向三維信息化技術的一次華麗轉身。

新疆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工程

從設計BIM向施工BIM的一次有效嘗試

新疆國際會展中心(下稱會展中心)是烏魯木齊市重點工程,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採用常規的二維CAD設計手段,並於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二期採用了全BIM設計手段,在原來BIM出圖與性能分析的基礎上,中信設計與中建三局(新疆公司)展開密切合作,在設計BIM向施工BIM的應用打通上做出了一次有效的嘗試。

BIM:實現建築業“智能建造”

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助力BIM技術應用轉型升級

在傳統BIM應用上,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往往由於需求點不同,模型組織方式和信息關注點也不同,導致的後果是設計BIM模型無法為施工所用,從而無法打通BIM的數據鏈。在二期項目上,中信設計與中建三局(新疆公司)展開合作,在BIM應用流程、模型規則、交付深度及合作方式上深入交流溝通,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設計BIM和施工BIM協同機制。最終,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BIM技術的應用在該項目施工階段產生了較大的價值:相對一期項目,節省工期約4個月,減少約60%的現場變更,其中管線安裝修改率降低約90%。

會展中心二期工程的BIM應用,為中信設計從設計BIM向項目全生命週期應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目前,中信設計正在借BIM技術轉型升級之勢 ,積極向施工、運維管理領域拓展業務範圍,從傳統的提供施工圖紙轉向提供全過程或階段性的BIM服務,並通過打造中信智能建造平臺,實現建築全生命週期數據共享,繼而實現精細化管理,提高項目施工效率和質量。

中信智能建造平臺

BIM全生命週期價值鏈的連接者

中信智能建造平臺,實現工程建設從“建造”到“智造”的蛻變。由中信設計與武漢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合作實施的國家網絡安全與人才創新基地項目,是武漢市打造國家第四個新經濟增長級的重要項目。該項目總用地面積211公頃,總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包括共享區、網絡安全學院研究院、網絡安全人才培訓中心、網絡安全學院教學區、中金大數據中心等幾大功能區。

BIM:實現建築業“智能建造”

中信設計打造智能平臺建設

據項目BIM技術負責人介紹,中信設計正利用中信智能建造平臺實現建造全過程的數字化和可視化,即工程進度、質量、資產管理、安全、成本、風險可視化,從而打造建築工業化,線上應用工程金融、設計協同、招標採購、智能製造、智慧工地等,線下實施建築的策劃、設計、採購、施工、運維。BIM讓工程實現了從虛擬到現實的轉換。

“互聯網+BIM”創未來

引領第二次信息化革命

BIM,引領建設領域從二維向三維、從圖形向數據方式變革的又一次技術革命。中信設計正在走一條推動BIM技術應用“以點帶面、全院BIM實踐”的變革之路。在胡繼強看來,作為設計企業,在BIM應用上不僅要擁抱“互聯網+”,更要朝互聯網+BIM+EPC的總承包方向發展。近來來,中信設計組建數字化設計研究中心,不斷培養、儲備BIM技術人才,將以最佳的姿態去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BIM:實現建築業“智能建造”

今年3月,武漢勘察設計協會BIM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中信設計召開,中信設計被推選為主任委員單位,同時也是武漢建築業協會長江BIM聯盟的副主任委員單位。中信設計致力於推動行業BIM技術標準規範的建立,促進BIM技術的健康發展,並且正依託中信集團豐富的產業鏈資源,通過中信雲打造建築行業產業互聯網,實現從“中國建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雖然數字化設計風靡一時,但在大多數工程中還只是停留在階段應用上,無法對整個工程建設行業產生較大價值。BIM的出現,才使得建築業的信息化看到了曙光。“下一步,我們還將藉助國家正在推行的建築師負責制及工程總承包的契機,將BIM應用在整個建築產業鏈,並做好其配套,包括產融結合,讓BIM解決的不僅僅是設計,而是整個建築行業的事情。”胡繼強說。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實現高質量的建築設計,無論是在BIM的應用、標準的制定,還是在探索建築全生命週期信息共享的建設上,中信設計都走在了前端。未來,中信設計不僅要走出一條將BIM貫穿建築全產業鏈的產融結合的發展道路,更立志於讓BIM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重構行業信用體系,提高行業合作效率,以促進建築業的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的行業生態體系。

(獲取論文優先發表、文庫文獻下載、單位/個人專欄推廣等權益, 詳情請私信小編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