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住我們的無形鳥籠:中國式家長

十月

~

~

01

最近《中國式家長》和《太吾繪卷》一起,成為了國內最熱門的遊戲。

而《中國式家長》則無情的撕開了無數人的回憶,童年陰影的那種,遊戲從頭到尾無情的嘲諷著中國式的家長教育。

多年過去了,這種情況絲毫沒有好轉,只不過是換了一些藉口,繼續幹著一樣的事情,為了自己的私慾壓迫著孩子的創造力、行動力和思考力,然後把責任推給動畫推給遊戲,推給電腦和手機。

《中國式家長》用一種養成式的方式,用很諷刺的手法和遊戲的構建幾乎是完美的再現了這種教育方式,而這種壓迫依舊現在進行時的發生在全國。

雖然說是80、90後的經歷,實際上00後又何嘗不是這樣?(暗示,我是00後)

困住我们的无形鸟笼:中国式家长

當然,這類遊戲最後都會被玩家玩壞,用各種方法破局創造出神奇的結局,不過這次就不說遊戲了,而是說說中國式家長。

當然,也還是和遊戲有關,因為當下正是用遊戲做藉口去掩蓋家長教育、管理問題的時代,之前是手機,再之前是電腦、QQ,也有電視機、漫畫書等。

然而緊跟時代,為什麼成績不好,因為玩遊戲,因為吃雞害的孩子如何如何,數年後流行變了以後藉口也會跟著變。

那麼仔細算一下,早教、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從生下來就馬不停蹄的學習,把我們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學習,去到社會上面對爾虞我詐、利益交錯,什麼時候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呢?

困住我们的无形鸟笼:中国式家长

為什麼越是管制的嚴格,越是會跑飄,一玩起來就沉迷,一旦失去管制,比如大學,就徹底跑偏呢?

這就是彈簧效應,學習就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壓著我們的精神彈簧;可是彈簧壓的越緊,鬆手的時候反彈的越厲害,而人早晚都會有鬆手的時候,自己的盧只能自己走,父母不可能伴隨一輩子。

當然也可以像有的家長做的,把彈簧壓壞就不會反彈了,那麼這個人一輩子可能都失了魂,是沒有自我的機器而已。

為什麼很多人青春期開始就失控,最後走了很多彎路,可能不是因為青春期的叛逆,而是當對自己的管控開始失效了以後對以前的極端性的報復,從幼兒園就開始的名為“為你好”的壓迫。

困住我们的无形鸟笼:中国式家长

02

基本上我們能聽到說的最多的就是“為你好”,“為了你著想”,接著被送去了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沒有興趣的興趣班。

實際上到底是為了誰好,為什麼學習會有那麼大的壓力,為什麼現在的人不愛學習,因為學習裡摻入了太多的東西。

爸爸沒上大學,所以你要上大學去;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厲害,什麼都會,你看看你就知道玩。

我們不是為了自己而學,是為了父母的攀比、父母的面子而學,你是父母炫耀的資本、為了晚年投資的項目、替他們實現夢想的道具、老師的業績、學校的面子,你就不是你自己。

想法、理想、追求,全部被一句“天真”取代。這種情況下,學習壓力怎麼可能不大,考差了車輪戰一樣的批評,考好了是老師教的好、家長的本事,和你無關。

困住我们的无形鸟笼:中国式家长

《中國式家長》裡最真實的,就是那些為了逃避壓力而做出的選擇,比如冒名簽字,這種事只怕誰都幹過,可能家長的簽名都沒我們籤的像。

可是小時候能做的也不過如此,因為無法反抗家長,他手裡有你的零花錢,有你的壓歲錢,還要比你強大的暴力。

壓歲錢從來都沒到過手裡,甚至有的誇張的家長直接吃了孩子的壓歲錢;零花錢和拳頭是最大的威脅,用這些威脅去威逼孩子,就這樣被嚇大的。

於是我們學會了勢利的生活方式,討好了家長有好處,得罪了家長有壞處,同樣的一旦這些手段失效,立馬失控。

有一天家長打不過孩子了,孩子自己能賺錢了,轉過臉來就不把你當人,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甚至延續到了工作以後甚至年老以後,親情就這樣被冷落了。

困住我们的无形鸟笼:中国式家长

03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出現的就是我們看見的極端現象,大學海玩、親情淡化、玩起來就收不住手,以及社會的爾虞我詐和人情冷酷。

面對家長我們要誠實,但是對外一定必要誠實,甚至要去吹的好聽一點,為了家長的面子;家長說,交朋友要交有錢人家的我們做事方便,或者成績好的,背後的意思就是要有所圖。

槍打出頭鳥,少惹事,少管閒事,別出去給我惹禍。這種思路的潛移默化之下,就是現在的社會,至今都沒見觀念的改善。

這是一種悲哀,需要用正能量去裝飾那些理所當然的行為。在我們批評阿三種姓制阻礙社會進步的時候,我們的中國式家長又阻礙了多少社會進步,甚至造成了社會退步呢?

困住我们的无形鸟笼:中国式家长

當然扯這麼多就扯遠了,《中國式家長》帶來的大概是寶貴的,五味雜陳的回憶。這些事我好像做過啊,那些事好像就這麼回事啊,如果當時不這樣的話現在會怎麼樣呢,似乎還是有些扎心的。只希望,有一天人們不用再經歷這樣的童年,重複過去的悲劇。

困住我们的无形鸟笼:中国式家长困住我们的无形鸟笼:中国式家长
困住我们的无形鸟笼:中国式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