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男孩留學兩年敗光200萬,中國式“巨嬰”教育,有多可怕?

昨天,小花看到一條新聞,算是見怪不怪的“巨嬰”事件。

事件主人公是一名叫晨宇(化名)的22歲男孩,從小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流,家裡人為了鍛鍊他,在他18歲的時候送他出國留學。

這本來是一件挺好的事,年齡適當,還能有出國留學的機會,可誰都沒有想到,這個未來可期的少年,如今卻成了全家人的大難題.....


22歲男孩留學兩年敗光200萬,中國式“巨嬰”教育,有多可怕?


晨宇在出國留學的兩年時間,敗光200萬元卻連預科都沒畢業;回國後到大專院校求學,不到兩個月就棄學回家;慢慢的,晨宇已經不會與人交流,每天與遊戲為伴,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錢……

年華正好的他,成了“吃飯得喂”的巨嬰,而害了他的,正是愛他寵他的家人們。

1

晨宇的母親劉女士,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女強人;晨宇的父親寧先生,則是一家國企的職員,兩個人的工作都不錯,生活也比較有保障。

可惜的是,2006年春天,夫妻倆和平分手,理由是三觀不合,晨宇從此隨父親一起生活。劉女士事業心很強,而寧先生則是隨遇而安的性格。分開後,夫妻倆都開始了各自的新生活,可對晨宇來說,這一切則成了他成長中的轉折點。

事業相對成功的媽媽,離婚後為了彌補兒子,更加的努力工作來爭取更優越的生活條件。

十年間,劉女士一心撲到工作上,事業取得了質的飛躍,從年薪幾萬元到年薪七八十萬元。雖然工作上如魚得水,但兒子一直是劉女士的一塊心病。

2014年,晨宇在哈市一所私立高中讀高二,劉女士分析了兒子的成績,提議讓兒子出國讀書。

劉女士和寧先生都知道,晨宇在學校沒有朋友,也很少與人交流,成績處於班級中下游,或許,出國鍛鍊一下,會有些轉變。

劉女士將晨宇送到新西蘭讀預科,希望他在新西蘭繼續讀大學。然而,晨宇在國外的發展與劉女士的設想相差甚遠:依然沒有朋友,幾乎不與人交流,玩遊戲是他打發時間的主要途徑。

更糟糕的是,在國外,晨宇的性格變得更加孤僻,疑似患上了抑鬱症。直至此時,劉女士才發現,留學並不適合兒子。

2

回國後的晨宇到大專院校求學,可是,不到兩個月就棄學回家了。回家後,每天幾乎不出屋,天天貓在臥室裡上網玩遊戲。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晨宇的奶奶。

父母離異後,晨宇被接到了奶奶家。晨宇是奶奶家的“獨苗”,更是奶奶的命根子。得知兒子離異,奶奶覺得大孫子受了天大的委屈,為此事一連哭了好幾天。此後,奶奶決定把最好的都留給孫子,今後絕不讓孫子再受半點委屈。

奶奶對晨宇照顧得無微不至,有求必應。

奶奶的觀點是:孫子的東西,誰也不能碰。

吃飯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一年後,劉女士和寧先生分別組建了家庭,但是,他們對兒子更好了,只要是兒子想要的東西,不管是夫妻倆還是奶奶,都會無條件滿足。但這份疼愛非但沒有讓晨宇變得陽光快樂,反而讓他越來越不合群。

經濟上,晨宇也從來不懂什麼是拮据。在國外留學期間,他是想回家就回家,僅僅是路費,晨宇一年可能就要花費10餘萬元。再加上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兩年間,晨宇最少花了200萬元。

全家人咬緊牙關,滿足晨宇的需要。結果卻一事無成,連預科的畢業證都無法取得。

採訪中,劉女士給記者打開了母子倆的聊天記錄,裡面除了轉賬記錄其他信息寥寥無幾。對晨宇而言,基本上沒有“錢”的概念。他玩遊戲因為電腦配置不夠導致不能過關,會立即給媽媽發微信:“給我1萬元,換電腦。”

1年多過去了,畫面還定格在晨宇玩遊戲,奶奶不厭其煩地餵飯。說到這兒,劉女士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她不知道兒子的未來在哪裡。現在,劉女士雖然掙著高薪,過著金領的生活,但是,兒子是她的心病,讓她寢食難安,甚至出現了抑鬱的症狀。

從失敗的婚姻到迷失的教育,劉女士在講述中幾度落淚,她多次重複一句話:“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教育的失敗!”

3

畸形的寵愛讓晨宇的性格變得偏激,並與社會脫軌。

常見的是,很多父母都和晨宇媽媽一樣選擇用物質取代陪伴,而不是付出自己的時間給孩子切實存在的陪伴和關心。由此導致問題層出不窮,使得孩子就像一個“巨嬰”,不具有任何生活能力。

孩子長大後出問題,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

金錢換不來孩子的童年,溺愛更是扼殺了孩子的成長,晨宇已經22歲,家庭教育已經太晚,迎接他的則是這個社會,是他必然要自己面對和經歷的人生。

武志紅先生在《巨嬰國》一書中是這樣寫道:依賴、自私、脾氣大,而當嬰兒成長為成人,心理狀態卻還處在母嬰共生 、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狀態下時,就被江湖人稱“巨嬰”、“媽寶男”

“巨嬰”一詞在百度搜索指數(2016年-2018年)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會出現很多中國式“巨嬰”?

第一:從小孩子生活條件太優越,在家就給“祖宗”一樣供著

孩子的地位在整個家庭中是凌駕於父母之上,家裡的其他人就像“奴僕”一樣,什麼時候都要先考慮孩子,家長處處給予最高的特殊對待,孩子犯錯了也不及時教育糾正,而是一味的放縱不管。

父母嬌生慣養,一身臭毛病,被父母教育鬧得比父母還兇,吃東西都得孩子先吃,長輩可以不過生日,但是孩子過生日得給他買很大的蛋糕,家裡人都得伺候他,就給古代的“皇帝”一樣,稍微不如意,就和家裡人鬧。

第二:家長過於滿足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唯命是從,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甚至是給孩子的零花錢比同齡孩子多幾倍,導致孩子不懂得節約。這樣的孩子必然會是“巨嬰”的犧牲品。

講究物質慾望的享受,以大把揮霍感到自豪,並且毫不反思父母的不容易,沒有一點點吃苦耐勞的精神。

第三:孩子生活上懶散,作息時間沒有規律

父母不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也允許孩子吃飯睡覺、玩耍學習沒有規律,孩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生活作風沒有一點點年輕人的朝氣,晚睡晚起,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渾渾噩噩,晚上興奮的不行,經常性的熬夜。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嚴重缺乏上進心的,做人得過且過,做事也沒有分寸,三分熱度七分熱度,有始無終。

第四:孩子的事情自己不做,家長要親自包辦

由於家長的過於寵愛,四五歲的“小祖宗”還要爸媽餵飯,五六歲的孩子也不學著給爸媽做家務,不懂得勞動不懂得減輕下父母的負擔,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孩子必然不是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上進的孩子。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聳人聽聞。

第五:父母剝奪孩子獨立的權利

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不讓孩子獨立,也不和其他孩子玩。在別人家孩子的眼裡成了“異類”,是不合群的代表之一,孩子時刻不能離開父母半步,出門都得讓家長抱著,放下怕孩子跑了,含在嘴裡怕融化了。這樣的孩子長大也會變得很膽小,喪失信心。

第六:袒護和包庇孩子的犯錯行為

父親在管孩子的時候,當媽的護著:“不要太嚴格了,他還小呢。”有時候可能孩子的奶奶也會出來說:“你們慢慢教他,長大了總會好,現在還小。”

不是說孩子不能教育,而是家長沒有一點點做家長的樣子,成了袒護孩子的“保護傘”和“安全屋”,其後果還是很嚴重,甚至還會造成家庭不和諧。


自古以來,在孩子的教育上,大人們對孩子總有一種特殊的愛,不是說孩子還小不懂事,就是說掙錢給孩子最好的。

但是,真正的愛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成全他的所有要求,而是給他高質量的陪伴以及適當的放手,因為你給予孩子什麼,孩子未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所以,請放心的讓孩子體會人生百味,學會掌控自己的未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