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泡柿子

《都市女報》專欄第26期

“三葉”泡柿子

今天突然想起柿子,大概是屬於它們的季節快到來了。農曆七月下旬,柿子還是青的,或半青半黃的,硬邦邦的。俗語說:“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那麼想要吃紅透熟透的柿子,就要再等上一兩個月了。

但是隻能等到它們熟透了紅透了軟透了才能摘下來吃嗎?只能把紅透的柿子跟蘋果放在一起吸走澀味後才能吃嗎?不,可以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吃柿子的。再過些天,就能摘下那些青的、半青的柿子,拿來做一罈泡柿子吃了。

記憶先推回多年前。那時候我老家人種莊稼,土地都很貧瘠,也沒錢買化肥,莊稼瘦得有些飄搖,於是導致糧食不夠吃,得借一些糧食來撐過青黃不節的時期。吃不飽的日子怎麼辦呢?不怕,還有瓜果呢。

當然也不能是買的,得自己種。院子周圍,地頭田邊,老一輩往年種的或是爸媽才種下一年半載的都有。一般是李子、桃子、花紅、青皮梨、枇杷、杏子和棗一類的。

這些東西長大結果的時間不一,記得有個俗語叫“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說的就是這些果樹栽種後,要等幾年才能吃上果子。

“三葉”泡柿子

除了這些,就是核桃和柿子一類的果樹了。早早看小柿子長出來,就等著呢,等不及它紅就想吃,怎麼辦呢?有辦法,自制泡柿子。也不知是誰先嚐試出來的方法,用三種葉子來做泡柿子。

做法倒也簡單,摘下青柿子和半青半黃的柿子,找個罈子,備好葉子。這三種葉子分別是青的玉米葉子、柿子樹上的柿葉子,還有一個缺不了的關鍵葉子是酸模葉蓼,我們這裡方言叫它蓼子葉。這葉子4~5月份出苗,花果期跟柿子相同。

把以上這三種葉子跟柿子攪和在一起,裝進罈子裡,再加上清水淹沒它們,密封六七天後,就可以打開來吃了。

當然,這個是不能直接吃的,需要削皮。味道呢,是脆生生甜絲絲的。澀味沒有了,也沒有熟透時那種甜到膩人的感覺。說起來,可是比蘋果的味道好,比梨的味道更有特色。不信的話,趕緊趁這時節,取那青著或半青的柿子來泡一泡,試一試吧。

“三葉”泡柿子

當然,這是我記憶裡村人用過的土法子。其實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賣泡青柿子的,人們叫它脆柿子。城裡人只需掏錢買,並不好奇它的泡製方式。即

使你去網上查它的泡製方式,也只是用白酒一類的方式來泡。從前用植物葉子和清水來泡柿子的方法,想必也被人們遺忘了吧。

但那時吃過的泡柿子味道,如今想起來仍然清晰得像能聞到清香一樣,像唇齒間也能感受那脆生生的滋味一樣。

遺憾的是,我也成了城裡的一員,要不是在超市或攤販那裡看到青的泡柿子,也就把這“三葉”泡柿子的事扔到爪哇國去了。這也像過去了的一些人事物,終將成為聞不見摸不著但又存在過的記憶,隱隱流動著一種遺憾的淺淺懷念。

「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