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经第二章:齐物论第九节:道生万物,万物万性,共有一个大道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南华经第二章:齐物论第九节:道生万物,万物万性,共有一个大道

如果我也滔滔不绝‘大发议论,不管我的论点怎样,同别人的论点是一路货色吗,还是并非一路货色,我都会陷入尴尬的处境。这是因为,不管论点是否-路货色,仅就大发议论而言,我与别人没有两样,没有两样也就是一路货色了啊。明明晓得一议论就尴尬,奈何道理不讲不明,还得在这里聒噪呀。真是遗憾,不得已啊。

南华经第二章:齐物论第九节:道生万物,万物万性,共有一个大道

我说:拿宇宙来说吧,宇宙诞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更早些呢,尚水诞生。更更早些呢,尚水尚未诞生。你该注意到,时间往前推,乃是无限的。又拿万物来说,最初是存在。存在以前,是虚无。

虚无以前,是尚未虚无。尚未虚无以前,是尚未尚未虚无。你看,也是无限的。忽然从尚未虚无飞跃到虚无,谁知道是真有虚无,还是连虚无也没有。现在我已经发了一通议论,我的论点已经是存在了,而问题也跟着来了:能说这是真有存在吗?不能,因为我的沦点未必是定论,既非定论,岂不白说。等同没有论点,亦即没有存在;能说这是真无存在吗?不能,因为我确实提出了论点,既已提出,论点便是存在,亦即真有存在。有存在乎?无存在乎?很难说。

南华经第二章:齐物论第九节:道生万物,万物万性,共有一个大道

那么说正题吧。秋季兽类换新毛,毛端是毫,毫尖便是所谓秋毫之未,小到极点了。但也可以说,大到极点了,如果与物质基本粒子相比较的话。

齐国的泰山,大到极点了。但也可以说,小到极点了,如果与宇宙相比较的话。

幼婴死于褪褓中的便是所谓殇子,太短命了。但也可以说,太长寿了,如果与细菌相比较的话。

彭祖学仙,活上千岁,太长寿了。但也可以说,太短命了,如果与日月相比较的话。可见大小寿夭,不过就万物存在的形态比较而言罢了,根本是相对的。大自然造万物也造我,万物与我合起来,即大自然,所以大自然与我共同存在着,万物存在的形态虽然不同,但是存在的理由却是相同的,都源于大自然的规律,所以万物与我同体同根同道,统而成一。

南华经第二章:齐物论第九节:道生万物,万物万性,共有一个大道

既然统而成一了,还谈什么是非长短呢?既然谈了统而成一,还能说我没有发议论吗?万物与我统而成一,我持有这个观点。请你注意,这里从无产生了一。我把这个观点语言化,变成议论,这里的一就变成二了。我再把这个议论讲给你听,亦即加一个你,这里的二就变成三了,你再讲给别人听,三变成四,有人赞成,四变成五。有人反对,五变成六。有人记录整理成篇,六就变成七了。

南华经第二章:齐物论第九节:道生万物,万物万性,共有一个大道

照这样变下去,从无到有,从一有到七有,从七有可以变到万有,从万有还将变到无限有,推历数的天文学家都要喊头疼了,何况凡夫俗子如你如我者呀。你看,刚讲给你听呢,无就变成三了。再变下去,便是七,是万,是无限。何况万物已经是万有了,再去一一议论是非长短,真不晓得会变到那里去。莫要再议论吧,还是一视是非,齐观长短,顺道而行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