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頂級孵化器YC掌門人,Sam Altman的高效清單|CBC熱讀

硅谷頂級孵化器YC掌門人,Sam Altman的高效清單|CBC熱讀

薩特說,現實的精華就是匱乏。一種普遍而永恆的欠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不夠人們享用,食物不夠,愛不夠,正義不夠,時間永遠不夠。

時間的匱乏是現代人普遍的煩惱。一方面,人們渴望在有限的時間裡成就些什麼,另一方面,生活無處不在的誘惑或麻煩總在消解做事的動力。

今天的「CBC熱讀」來自Y Combinator 掌門人Sam Altman。他給了以下幾點提高效率的建議——

①做自己喜歡的事

②和正向積極的人共事

③學會使用任務清單

④保持身體狀況良好

以下是具體建議。


硅谷頂級孵化器YC掌門人,Sam Altman的高效清單|CBC熱讀

來源/ 寬帶資本公眾號 (ID: bjkdzb)

編譯/ C位君

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效率至少比平均水平要高一些,有時候一些朋友問我保持高效的秘訣是什麼,所以我決定把它們綜合起來都寫在這裡。

“複合增長”(compound growth)通常作為金融概念使用,但它在職業發展上其實也說得通。一點點的效率提升,經過50多年的複合增長,所創造的價值是巨大的。因此,十分有必要弄清楚如何提高效率。如果每一天的你比昨天多做10%的事情,完成質量再高1%,日積月累,你會發現一個大不一樣的你。

做自己喜歡的事

如果你所處的方向價值寥寥,那麼跑得再快也沒有用。選擇對的事情去做是高效中最關鍵的因素,卻常常被人忽略。所以多考慮一下。這點很難直接想明白,有了實踐方向才會更明晰。

對世界抱有強烈信念的人總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種人並不常見。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想法總是被剛剛交流過的人帶著走,那可不太好。人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但還是要培養堅守信念的自信。在某些重要的事上,如果你是對的,自信會讓你變得勇敢,哪怕其他人都站在你的對立面。

我會確保在日程中留出足夠時間思考到底要做什麼。對我來說,閱讀、和有趣的人往來、接觸大自然都能幫助思考。

我意識到,對於我不在意或者不喜歡的事情,我沒辦法做到高效。所以我儘量避免讓自己陷入非做不可的困境(通過委託、避開或者其他辦法)。你不喜歡做的事會嚴重消磨你的鬥志和動力

話說回來,關於委託任務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記住每一個人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最有效率。如果你想請別人幫你做事,努力搞清楚誰喜歡(或者擅長)做這件事,然後再委託。

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內你都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那就認真考慮一下跳槽吧。短期的職業倦怠時有發生,但如果休了幾次假還不能夠解決,也許是時候做一些你更感興趣的事了。

我非常幸運找到了我所熱愛的工作,簡直到了願意免費幹活的地步,所以工作效率非常高。

你要明白你能學任何你想學的東西,你也能快速得到提升。瞭解這一點很重要。前幾次做成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遭遇了不可能的奇蹟,但最終你會學著相信你能做到。

出色的工作需要好隊友。試著結交聰明、高效、正向積極的人,他們不會小看你的追求。我喜歡同那些推動、鼓勵我做得更好的人交朋友。儘量遠離相反的那類人,讓他們接受你的思考週期會付出可怕的代價 。

你必須做好兩件事,選擇適合你的工作然後努力完成它,沒有太多捷徑可走。如果你的工作非常重要,那麼光有努力還不夠,你得具備聰明的頭腦。最大的獎品往往竭盡心力才能贏得。這並非適用於所有領域(有些偉大的數學家每週才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在工作上),但大多數情況下如此。

硅谷頂級孵化器YC掌門人,Sam Altman的高效清單|CBC熱讀

確定優先項

我的工作系統裡有三大關鍵支柱:“確保完成重要的工作”、“不要浪費時間在蠢事上”和“製作大量清單”

我強烈建議使用任務清單。我會把每年、每月、每天想完成的事情都寫在清單上。清單羅列了明確的事項,我就不必在腦子裡記太多東西,可以多線程開展工作。要是我沒心情做某個任務,我總能找到其他感興趣的事來做。

我更喜歡寫在紙上的任務清單,添加和刪除任務都很容易。我可以在開會的時候查看,而不會感到失禮。我經常重新謄寫清單,這促使我思考單子上的每條項目,藉機看看有沒有要添加和刪除的任務。

任務分類或者權重比較之類的事並不麻煩(我最常乾的事是在非常重要的項目邊上畫個★)。

我嘗試以驅動力高低來確定優先項。這樣一來,我完成的事越多心情就越愉快,於是會加把勁做更多。我喜歡讓我能取得成效的事情成為每一天的開啟與收尾。

我會堅持不懈地完成我最重要的項目——如果我真的想要某事發生,只要我推動地足夠努力,通常都能實現。

我會不留情面地拒絕不想做的事,並儘可能快地搞定不那麼重要的事。這方面我可能有些做過了頭——舉個例子,我大致可以確定我回的郵件簡潔得有點過分了。

通常情況下,我儘量不開大大小小的會議,因為時間成本巨大——而我獲取的大部分價值都來自待在辦公室的時間。但有一點很重要,你得在日程中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偶遇與接觸新鮮的人和想法。擁有開放的關係網絡是有價值的,儘管我參加的大概90%的隨機見面都是浪費時間,好歹另外的10%可以做些彌補。

大多數會議的時長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或者2小時。1小時的默認值通常是錯的,會浪費大量的時間。

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我會用來做不同種類的工作。早上的幾個小時肯定是我每天最高效的時候,所以我不會讓任何人在這段時間給我安排任何事情。 我一般在下午開會。只要我感到注意力開始沒法集中,我就會休息一會兒或者切換工作。

我認為大多數人都不夠珍惜他們的時間——不少我所知的一小時能進賬100美元的人會花好幾個小時做他們不情願做的事,就為了省20美元。真讓人驚訝。

另外,不要落入高效率的魅惑陷阱——為了高效而高效沒有用處。許多人花費太多時間思考如何完美地優化他們的工作系統,而不是問自己是否正在處理正確的問題。如果你做的事情不對,不管你用的是什麼系統,是否充分利用了每一秒鐘,一切都無濟於事。

明智的目標是最佳地分配你一年的時間,而不僅僅是一天。

硅谷頂級孵化器YC掌門人,Sam Altman的高效清單|CBC熱讀

▲ photo credit: Dribbble by Karolis Strautniekas

保持身體狀況良好

最適合我的方式很可能並不那麼適合你。你必須多次嘗試才能找到適合你身體的最佳方式。這絕對值得一做——它對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幫助,你的全身心都會因此改善,變得更加愉快。

我每週都會抽出時間嘗試,大概用了好幾年才找到最適合我的生活方式。但我覺得,如果我把以下這些都做得很好的話,我的工作效率至少會比沒做要高1.5倍。

對我而言,睡眠似乎是影響效率最重要的物理因素。藉助一些睡眠監測器可以瞭解如何獲得最佳的睡眠。全部指標裡我唯一保持一致的類別就是“設定後放置”,Emfit QS + Active這款產品真的不錯。

我喜歡冰涼、黑暗、安靜的房間和優質的床墊(前幾年我還拒絕花太多錢買一張好床墊,這其實挺蠢的——它為我的睡眠質量帶來了質的提升,我愛我的床墊)。睡前幾小時內不吃太多能助眠。不喝酒也能大大提高睡眠質量,儘管我一直不願意這麼做。

睡覺的時候如果房間不夠冷,我會使用 Chili Pad溫控床墊來調溫,這款產品很好用就是有噪聲(溫控床墊啟動後,製冷設備就可以挪到房間外了)。

旅行途中,我會使用眼罩和耳塞。

大多數早晨當我查收電子郵件的時候,我會使用10-15分鐘的全光譜LED燈。這真的很好用——如果你對文章裡提到的其他東西不感興趣的話,這是我推薦你嘗試的。這個收穫對我來說有點搞笑。不過我的確喜歡這款燈,而且旅行時方便攜帶。

運動可能是第二重要的物理因素。我嘗試過各種鍛鍊項目,每項持續了幾個月。效果最好的可能是每週3次的舉重項目,每次鍛鍊一小時,再加上不定期的高強度間歇鍛鍊。總之,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這也是我最滿意的鍛鍊計劃。

第三個方面是營養。我很少吃早餐,所以大多數日子裡,我每天的禁食時長約15小時(不包括醒來後的一杯濃縮咖啡)。我知道這與大多數建議相悖,連我自己也懷疑這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最佳選擇,但它對我來說確實很有效。

讓我感覺最糟糕的就是攝入大量的糖,所以我堅決不吃太多糖。我也不吃那些加重我消化負擔或者刺激炎症的食物(例如非常辛辣的食物)。在甜食麵前,我沒有太強的抵禦力,所以我的辦法就是讓垃圾食品遠離我家。

每天睡醒以及午餐後,我會馬上喝一大杯濃縮咖啡。每天攝入的咖啡因大約是200毫克。我試過其他方式,這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我非常抵制服用興奮劑,但如果我超級疲倦,並且有些任務亟待完成,我會多喝幾杯咖啡。

我從小時候開始就是素食主義者,我會另外補充甲基B-12,Omega-3,鐵和維生素D-3。為了得到這份元素名單,我經歷了一年左右的季度血液測試。這對我來說一直都很有效(我可能每隔一年半重新測試一次)。有很多醫生樂意為你做超級全面的血液測試(以及WellnessFX這樣的服務)。我也違心喝了很多討厭的蛋白質奶昔,如果我不是素食主義者,我絕對不會喝。

硅谷頂級孵化器YC掌門人,Sam Altman的高效清單|CBC熱讀

▲ photo credit: Behance by Amro Arida

補充建議

我喜歡的工作環境是這樣的:有自然光且安靜,如果我不想的話沒有人來打擾我,可支配的時間充足,身心舒適放鬆(我辦公室裡有一張漂亮的書桌,上面裝了一對4k電腦顯示器,但我幾乎只在沙發上用我的筆記本電腦)。

我的一項工作是編寫定製軟件,這事兒很煩但不得不經常做。我花心思練習了打字飛快的技巧,鍵盤快捷鍵的確對工作流(workflow)*很有幫助。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時不時會經歷持續一兩週的倦怠期,沒有動力做任何事情(我懷疑這可能與營養有關)。這很糟糕,而且似乎總是發生得不是時候。除了等待陰霾自行退散之外,我還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我相信壞情緒總會過去的。而且我會盡量躲開那些讓我心情變差的人和環境,無論你是否關心提高效率,這都是不錯的建議。

總的來說,我覺得適度過量的工作是件好事。我一般都能完成接手的事情,如果要處理的事情稍微有些超量,我整體的效率都會提高。這是練習專注力的一種方法(值得培養的好習慣!)不過,工作量太大的話就是災難了。

不要為了高效而忽視你的家人和朋友——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折衷(而且淨工作效率反而可能下降,因為你的心情受到了影響)。不要丟掉你的愛好,還有那些能清理頭緒的事。

最後,再重複一遍:高效若是用在了錯誤的方向上就一文不值。考慮清楚你究竟要做什麼。

硅谷頂級孵化器YC掌門人,Sam Altman的高效清單|CBC熱讀

▲ photo credit: Giphy

C位君的知識百科——什麼是工作流(workflow)?

工作流是一類能夠完全或者部分自動執行的經營過程,它根據一些列過程規則、文檔、信息或任務能夠在不同的執行者之間進行傳遞與執行。

工作流程:流程就是一組活動按照一定順序組成的序列流,簡單說,流程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辦事的過程。

對比一下就可以發現,工作流程和工作流這兩個概念的不同之處,工作流程是完成一件事的先後順序,工作流是一類工作流程的集合,是對常用的業務進一步的抽象封裝,並且加入了自動執行這個約束。

示例:

硅谷頂級孵化器YC掌門人,Sam Altman的高效清單|CBC熱讀

以上。

歡迎訂閱【寬帶資本 id:bjkdzb】,閱讀更多行業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