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这十年,国民政府的功过与是非

抗战爆发前的希望之光

1927~1937这十年,国民政府的功过与是非

为扭转持续半个世纪的政治分裂和民族耻辱,自1927年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美国大使内尔森·t·约翰逊在1937年4月的一份工作报告中写道:“世界观察家们对中国在这一时间段内推行的农业、工业、及交通等经济改革计划以及活力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英国大使馆的商务参赞在同一时期也说道:“中国人自己及全世界对这个国家的前途都充满着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最近几年较之从前显著的稳定发展及政府对政治、财政及经济行为的改进。”

1927~1937这十年,国民政府的功过与是非

我们不应该忽略一件事实,在晚清到北洋末期,中国从上而下已经接近于奔溃。从国家地位到平民生活状况都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而国民政府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了短短的十年时间来做出改革,我们不应该苛求他能够做到多么优秀,因为日本只给了他十年的时间。

在农村,1935年有54%的普通农民已经使用上了火油。大批农村青年开始脱离土地进入城市务工,并带回了城市新兴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电报和电话开始逐渐向偏远农村和山区普及,火车汽车的现代化运输模式也已经开始逐渐代替牲畜和脚力。兴办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这一段时期积累起了大部分的资产,货币开始逐渐统一。中国正在努力追赶西方的脚步。

1927~1937这十年,国民政府的功过与是非

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给那个时代中国一个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或许可以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时代。

抗战爆发前的浑浊泥潭

满清和北洋留下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分裂和军事,财政和民生上的落后,他还留下了大量的残余权贵。这些人同样参与进了国民政府的统治系统之中,而就是这样的一群人,阻碍了中国崛起的进程。蒋先生曾经这样感叹道:“如果我们不清除当前机构的腐败,受贿,敷衍塞责和无知,有朝一日,革命会很快起来反对我们,像我们过去反对满清一样。”

1927~1937这十年,国民政府的功过与是非

在1927~1937年的这一段时期内,言论逐渐放开,各种游行活动和报刊上各种犀利的攻击政府的文章被国民政府所包容,尽管如此,残酷的血腥镇压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危急到国民政府集权,独裁统治的时候,这种镇压活动变得尤其残酷。但需要理解的是,在那个时代,中国最为需要的是统一与稳定。

1927~1937这十年,国民政府的功过与是非

上层统治者们与北洋时期军阀的性质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依然依仗自己的军事力量来获得更多的权力,对普通民众的需求漠不关心,各种派系斗争和官僚体系内的利益争夺使得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普遍的阶级对立和矛盾激化。有西方学者说,当时农村甚至是城市内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与牲畜差不了多少,苦难缠绕了普通百姓几千年,在这个时代依然没有转变的苗头。

结语

假设没有这十年,我不认为中国能坚持到珍珠港海战之后,可能中正造的步枪子弹都无法得到保证。但我们依然要看到的是,少数派的特权终究会被推翻,国民政府的前车之鉴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