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范蠡追求和諧的天道、地道、人道。他說:“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這其中既包含有先天下之憂的儒家勇氣,又有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綜觀其一生,范蠡在從政、打仗、經商活動中淋漓盡致地體現著這幾點。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大道自然,順勢而為

明道的聖人,以“無為”的態度來應對萬事萬物,以“不言”的方法開施於教化。順任萬物自然發展而毫無造作,施澤萬物而不以為恩德,大功告成而不佔據己有。正因為如此,反而得到萬物的尊崇愛戴,結果他們的功績卻能永遠被世世代代的人記住。

——王育琨手記

讀懂范蠡,也就讀懂了馬雲的退位

中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浩瀚多彩,湧現過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商人,然而只有一個人的人生最完美、最成功。

他前半生從政,輔佐一個瀕臨滅亡的國家成為霸主,在政治生涯走到頂峰時又適時隱退;

後半生從商,三度富甲天下,財富過千金,在國家危難,百姓流離時又散盡家財,救濟蒼生,最後抱得美人歸,青史留名,萬世敬仰!被世人奉為文財神。

這個人就是中國最早的商業學家、經濟學家,同時也是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被譽為一代商聖——范蠡。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范蠡才是真正懂中國/懂中國人性的政治家+企業家,甚至可以說說是真正通曉了天機的人。

然而天機不可洩露,所以歷史對這樣一個為官即至卿相,經商速達千金的曠世奇才,描繪的筆墨卻並不多。

下面我們一起走近范蠡,深入剖析他的厲害之處!

01

上半生從政

生而為人,當如何奮發圖強?

范蠡生於公元前536年,幼時家境貧寒,但范蠡從小就酷愛讀書,十幾歲就學富五車。

更難得的還不是其淵博的學識,而是他獨到的思維見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質,寵辱不驚,泰然處事的能力。

范蠡的最厲害的是迅速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教父》裡有句話:“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范蠡青年時,在周圍人看來卻是思想瘋癲的人,因為范蠡常和大眾的觀點不同,有時語出驚人,使人目瞪口呆。

因此,和他接觸的人都說他是瘋子。

其實他有時是不屑與某人交談,更多的時候則是其準確地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思考的更深刻與透徹,別人沒法理解而已。

無論從商還是從政,這種迅速洞悉事物本質並準確果斷地做出決策的能力都非常重要,也是一個成功領導者所必備的素質之一。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范蠡在20歲時遇到文種,兩個人一見如故,相約要建立功業,做一番大事。

范蠡與文種都是楚國人,但是,當時楚國已經是列國中的霸主,國君傲慢自大,皇親貴族結黨專權,政治混亂,於是范蠡和文種投奔越國為官。

初到越國,范蠡和文種並未受到越王的重用,不久,勢力相對弱小的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兵敗會稽山。

國亂顯忠臣,很多越國大臣在越國戰敗後另投他處或叛離投吳,而范蠡與文種對越王不離不棄,因此得到勾踐的重用,范蠡更自願隨勾踐赴吳國為奴。

吳王夫差知道範蠡是個大才,幾次勸范蠡離開勾踐,封賜顯爵,范蠡不為所動。

為奴的三年時間裡,范蠡同勾踐夫妻一起耕作勞動,粗食、臥薪,並且不忘和勾踐的君臣之別。

時刻敬主、護主,三年如一,不離不棄,讓吳王即讚許又羨慕。

一次吳王在范蠡經過的路上扔了一塊黃金,范蠡經過時絲毫沒有猶豫就跨過黃金,徑直離去,從此吳王才打消了勸范蠡降吳的念頭。

其實范蠡忠誠的不僅是勾踐,更是在履行對自己人格的承諾。

在現代社會中,像范蠡那樣篤信諾言,處順境不驕,於逆境不疑的為人品格已經彌足珍貴。

甚至按照現在的一些價值觀來看范蠡的表現只是一種愚忠,其實不然,范蠡的這種品德不僅換來了夥伴的信任。

也換來了對手的崇敬,具有這樣人格魅力的人,在有聰穎的智慧,怎麼可能不成大事呢?

我們今天的企業中,不乏因為個人德行的缺失而制約了企業發展的領導者。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在今天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中,能深刻感悟此中道理並親身例行者,想來不會有很多。

而那樣去做了的人,雖然暫時可能會被社會的主流思想所嘲笑,甚至吃一些小虧,但是,最終大成的,還是這些以德為本的人。

儒、道相濟的思維哲學

儒家的思想推崇仁、義、禮、智、信,方正的治國大道,是春秋戰國及以後各個歷史時期處事、治國的主流思想,甚至一直沿襲至今。

道家思想則追求道法自然,虛靜無為,受這種觀念的影響,道家思想者中很少有人從政,因此,在當時基本沒有以道家思想領導與管理國家的領袖階層。

而范蠡有一個開放睿智的頭腦與寬廣的胸懷,其兼具儒、道兩家之長,更廣納百家之思,又不囿於其中,跳出百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這樣的思想特點構成了獨特的,即有儒家的禮信才德與直勇,又有道家,應天時,融入自然,順應環境,藉助環境,至韌至柔的特性。

同時,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借鑑法家、墨家、陰陽家等諸子的治國統軍之法,使范蠡之思、之行,堅時如磐石,韌時似皮革,而柔時又似湍流入溪,無影無形。

在從政時范蠡就體現出一種儒道相濟的思想與人格特性,也唯有這樣的特性才能帶領極衰的越國走出困境。

在當今社會,作為一個處於市場環境複雜,企業生存艱難時期的企業管理者。

正應該具備儒、道相濟的思維,才能帶領企業於逆境中不挫,順境中不驕,客觀機敏地應對寵辱,並發現其背後的機會。

在吳國為奴時,范蠡與勾踐卑膝求全,吳王夫差要出門時,勾踐趴在地上讓夫差踩著自己的背上馬。

夫差生病時勾踐舔舐他的糞便為其診病,終於感動了吳王,三年後放勾踐君臣歸國,這些委曲求全的計謀都是范蠡為勾踐所出。

春秋時期不乏儒家推崇的,具有“士"精神的政客,但能夠適應環境,委曲求全,想出范蠡這樣辦法的人幾乎沒有。

由於范蠡的奇謀,勾踐也成為了歷史中唯一一位能夠忍受巨大屈辱與折磨,在逆境中堅韌生存,懷大志,臥薪嚐膽,最終滅敵復國的君王。

勾踐被吳王釋放回國後,此時的越國處於百廢待興,國內饑荒不斷,瘟疫肆虐,民不聊生,外部吳國時時監控打壓越國,四周又有其它諸侯虎視。

這樣的環境下,生存都成問題,如何迅速走出困境,強大起來,雪恥復國呢?

此時范蠡才真正展現出其卓越的領導與管理才能。

范蠡與文種規劃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滅吳九術"等興國滅吳的策略規劃。

越國作為戰敗國,是不允許有國防的,包括不能建城牆、不能組建軍隊、不能打造武器等。

范蠡想出一些妥協的辦法:建造只有三面的城牆,面對吳國的一側不建設城牆,並告知吳國,建設城牆是為了防止匪寇與其他諸侯國的侵擾,但面對吳國一側永不建城牆;

不讓組建軍隊就秘密組建“民兵",私密進行訓練,各戶家中藏有武器,遇到戰事時這些百姓隨時可以參戰;

不讓打造武器,就把煉造場所搬到深山中,與外界隔絕,以密道往來運輸。

勾踐回國後,轉年就要攻打吳國雪恥,被范蠡攔住,范蠡認為:

現在天時、地利、人事,條件都不成熟。三年後,勾踐再次提出罰吳,范蠡再次阻止。

范蠡認為現在地利條件有了——周圍虎視的國家都已經和越國建立了邦交,水患也已經清除,但是此時天時與人事還沒到機會。

7年後,勾踐再次提出伐吳,依然被范蠡攔下,范蠡認為,經過7年的休養生息,越國兵強馬壯,士氣高漲,反觀吳國,連年征戰,雖然依然強大,但是已顯疲態,士兵疲乏,百姓厭戰,此時人事已經具備條件,但是現在還缺少天時。

10年後,吳國與晉國爭霸,發重兵與晉國會盟,吳國空虛,此時范蠡找到勾踐,告訴勾踐:天時、地利、人事都已齊備,可以出兵了。

出兵後,越軍一舉攻破吳國國都姑蘇,吳王回兵後向越國講和,勾踐想一鼓作氣踏平吳國。

但范蠡清醒的看出,此時雖然佔領了吳國的都城,但是吳國的精兵良將都被夫差帶在身邊,因此,並沒有傷到元氣,硬拼的話即使獲勝,也將是兩敗俱傷。

而經歷此次打擊,已觸發了吳國國力開始盛極而衰的轉折,不應急於一時,而是應該順天時,等待徹底摧毀吳國的機會。

如同孫子在《孫子兵法》“形篇"中所講:“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范蠡就是在等待這個敵人可以被徹底戰勝的機會,於是,雙方講和,越國退兵。

待到10年後,吳國外患不斷,國內又遭遇罕見天災,越國乘機發傾國之兵,徹底覆滅了吳國。

從范蠡為人、處世、治國、罰兵,都可以看出,其深諳道法又不拘泥其中,思維開放、靈活,有剛有柔,是典型的儒、道相濟型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曉利害,知進退。

吳王夫差在徹底失敗後,勾踐不忍心殺他,要給他一塊封地,讓夫差做屬臣,夫差則無法接受失敗與屈辱,羞憤自盡。這又驗證了那句話:

活著才是贏家,當颱風過後,小草有資格嘲笑倒在身邊的參天大樹。勾踐與范蠡的勝利也可以理解為是道家思想的勝利。

吳國被徹底滅亡後,勾踐舉行慶功宴會,分封功臣,范蠡官至上將軍,僅於勾踐一人之下,百官之上。

此時范蠡在巨大的成績面前沒有被衝昏頭腦,而是冷靜的分析了局勢:

現在能對越國構成威脅的吳國已經滅亡,其他諸侯國不是離的比較遠,就是周圍的小國實力很弱,根本對越國構不成威脅。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也就是說,天下已經太平,這個時候本來功高蓋主就是很危險的,容易讓君王感覺受到威脅,加之多年的相處,范蠡發現了勾踐是一個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的人,自己官居極品,樹大必然招風。

范蠡清醒的認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政治生涯達到頂峰的時候急流勇退,向勾踐辭官。

勾踐以平分國家為條件來挽留范蠡,但是他卻急流勇退,毅然離開越國,帶著戀人西施泛舟江湖。

范蠡在離開越國的時候曾留給文種一封信,信中陳述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勸文種也馬上離開。

可惜文種在高官厚祿面前沒有做出明智的選擇,范蠡走後不久,功勞僅次於范蠡的文種被勾踐無故殺死。

文種是一個典型的儒派,認為食君祿,報君恩,建功業,享封賞,是理所當然的事。

沒有從更多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沒有看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最終招致殺身大禍。

而范蠡憑藉冷靜的頭腦,敏銳的眼光,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人性的特點等多角度,洞察了一切,逃脫了虎口。

如果呂不韋和李斯如范蠡一樣,可以看清利害,不被利益衝昏頭腦,也許不會落得身首異處。

我們今天的企業領導者不缺乏逆境中奮起的精神,但是往往衝過艱難險阻,卻倒在了勝利與榮譽面前。

尤其一個企業發展到了一個相對的規模後,領導者頭腦是否冷靜,目光是否敏銳就變得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榮耀與利益面前是否能說服自己。

曉厲害,知進退,有所為之後冷靜的分析,應該何所不為,“不為"往往是成就企業基業長青的重要因素。

02

後半生從商

下海經商,如何成為一方巨賈?

范蠡攜妻兒與弟子、門客悄悄來到齊國,化名鴟夷子皮,范蠡自此隱姓埋名,開始他另一段同樣輝煌的人生旅程。

在齊國范蠡購買了一些靠海邊的土地,開墾種田,兼營漁業捕撈、開鹽田等。

范蠡與妻兒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進粗食。范蠡一反商家精苛細算,盤剝斂財的做法,對待僱工十分慷慨、親和。

遇到災年減產,就減免地租,同時,開粥場賑濟災民。

在年初,和一些農民、商人簽訂商品收購合約,到年底如果商品價格上漲,范蠡按照市場現價收購,如果價格下跌,就嚴格履行合約價格。

由此,各國商人都願意和范蠡做生意,工匠與農民也願意為范蠡作工,雖然表面看來這樣做吃些虧,但是卻擁有了大量優質穩定的合作伙伴,使總成本降低很多。

一次范蠡資金週轉不靈,向一個富戶借了10萬錢,一年後,這個富戶帶著各家的借據出門討債,不慎包裹掉到江中,幾十萬錢的借據和路費都沒了。

恰好走到范蠡家,於是投奔范蠡,在沒有借據的情況下,范蠡不僅連本帶息還了錢,還額外贈送一筆路費給這名富戶,由此,范蠡的仁信之名廣播天下。

之後范蠡為了擴大生意,三次短缺資金,各富戶均主動送錢上門,幫助范蠡度過了危機,抓住了機會。

短短几年時間,范蠡就成為齊國首富,家資鉅萬。據說在齊國鬧災時,災民聽聞其樂善好施,千里之外都來投奔,領取施捨,被後人頌稱為“富行其德者"。

消息傳到齊國國君的耳中,齊王請范蠡進宮,拜其為相國。

為相期間,范蠡大力發展經濟,促進齊國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衝抵災年對齊國物資短缺的困擾,也奠定了齊國經濟與文化繁榮的基礎。

三年之後,齊國國富民強,百姓奉范蠡為神明,朝野中也是頌德聲一片。

就在此時,范蠡再次辭官:““居官致卿相,治家達千金,這對於一介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致,久受尊名,恐怕不祥"。於是,范蠡掛印封金,盡散家財,分贈給好友與貧苦的百姓,隨後帶著妻兒飄然離開齊國。

可以說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範,他清楚凡事物極必反,好事到了極致將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與其等待勢的反轉,不如適時主動身。這個道理說來簡單,但是在巨大的名利面前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因為,一旦獲得成功,人的自信心也會增加,很少能做到主動後退。

我們現在的企業家也很少有急流勇退者,似乎商道就是一條不許回頭的路,而企業的發展有時需要的恰恰是回頭與反思。

退是為了更好的進,反思是為了更加明智,就如范蠡的急流勇退,這不是道家的消極思想,而是行止於知的睿智。

凡事盛極必衰,在頂峰的時候主動退下來是為了有機會攀登其他的山峰,而不是重重的摔下來,粉身碎骨,萬劫不復。

范蠡舉家遷至齊國西北的陶地,再次改姓更名——朱公,又以一介布衣之身,空空雙手之本,再次開創家業。

范蠡認為,陶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東鄰齊、魯,南通楚、越,西達秦、鄭,北連晉、燕,是天下的中心,非常適合經商。

果然,不久此地就在范蠡的推動下,成為春秋末期東周的經濟樞紐,貿易之都。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大道自然,順勢而為。

范蠡藉助地理位置的優勢從事早期的各國貿易,范蠡對經營貿易的理解是:

越國盛產蠶桑、齊國廣耕鋤、秦國多冶煉、趙國善土木,各國有各國的特產與需求,經商就是促成各國間的商品交流,互通有無,在使各國受益的同時,我們自然得利"。

同時,范蠡還經營農業、養殖等,並且總結出了很多經營方略,其精髓特點為:順應自然環境與趨勢,預測事物發展規律,而後,借其力,驅其勢。

范蠡認為,天時決定農業,天時變化是有規律的,所以穀物收成的好壞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他根據五行更替總結出了豐年與災年出現的大概規律。

在一個農業社會,糧食價格的波動必然引起其它各類相關商品價格的波動,那時的貿易也以農產品為主。

順應這種變化規律來進行貿易,等於抓住了市場的關鍵環節,獲利自然豐厚。

范蠡總結了按照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自然特點進行靈活差異的經營。

經營策略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

他提出:“水則資車,旱則資舟" 意思就是在發生水災時做車的生意,在旱災時做船的生意。

因為,當水災時,大家多用船作為交通工具,這樣必然導致船舶的稀缺,價格上漲,而沒有用武之地的旱路交通工具車輛,則大量積壓,價格便宜。

這時乘便宜大量購入車輛,待水災過去,車輛必然稀缺,價格就會上漲。

在兩千多年前,范蠡就根據市場的供求關係來判斷價格的漲落,他提出“論其有餘與不足,便知貴賤。"

也就是發現市場是供過於求還是供不應求,據此調整下一步的經營策略。他還發現價格漲落和自然規律是相同的,即商品的波動規律與幅度極限。

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到極點後就會下落,價格下跌到極點後就會上漲,出現其所謂的“一貴一賤,極而復反"的規律。

這和現代經濟學原理的論點完全一致。

范蠡根據這一理論提出一套購買與銷售的原則與方法:

在物價便宜時,要大量收進,他說“賤取如珠玉",即像重視珠玉那樣對待降價的物品,儘量賣進,在像收藏珠寶一樣精心的把貨物存貯起來。

等到該商品價格上漲之後,范蠡認為,應該 “貴出如糞土",像拋棄糞土那樣毫不吝惜地將貨物全部賣掉,不要期待價格會不斷上漲,因為,價格的漲跌是要往復的。

(這句話和巴菲特的“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有異曲同工之妙,總之就是要反大多數人而行)

這些理論在今天看來並不深奧精妙,不過是一些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但是卻非常有效。

我們往往在華麗的技術與紛繁的誘惑中迷失了這些最基本的認知——追漲殺跌,在簡單的自然規律面前左衝右突。

而清醒的人則抓住規律,輕鬆賺錢。

范蠡能在那個文明尚且不發達,更談不上經濟發達的農業社會時期就綜合天時變化、農業生產、社會需求等因素綜合考量,不能不讓我們歎服。

天下己任,道義於肩。

有一句話叫做“無商不奸",雖然說法有些片面,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古至今,商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為此採用各種手段:投機取巧、哄抬物價、小秤入大秤出等技巧,甚至是違背道德的手段。

而范蠡不僅做到了“君子生財,取之有道",更有一股俠商的氣概。

范蠡認為:商人能夠牟利的根本是百姓,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消費者,對待百姓要存感激之心,予以其回報,這樣百姓才更願意與你打交道。這和彼得德魯克的觀點:企業必須為社會創造價值,社會才會回報給企業以利潤的觀點不謀而合。

道家創始人老子也有同樣的觀點:“天地不為自生,故能長生"。

范蠡雖然是一個生意人,但從不急功近利,對於經營的利潤只求成本的10%,不再多取,遇到災年等特殊情況,這個利潤比例還會降低,甚至賠錢救濟災民。

在那個歷史時期,商品10%的利潤率是非常低的,因為,那時運輸極其不方便,戰亂、匪寇導致經營風險很大,做生意的人很少,屬於絕對的買方市場。

而且,從當時的經濟發達情況分析,那時還沒出現利潤率精確的計算方法,因此,范蠡賺取10%的利潤應該是毛利率,而非淨利潤。

這樣低的利潤率卻能使范蠡迅速成為巨賈,主要是其交易數額巨大,其次,資金從不閒置,迅速週轉,范蠡經營的商品從未積壓過,因為其為人信譽好,為商磊落,更關鍵的是其商品價格比別人的要低很多。

能做到價格低於同行,不僅是降低利潤率,更有賴於范蠡的經營理念:“人棄我取、人取我予"的經營思路,在某種商品過剩,價格很便宜時大量購入,同時,拋售那些稀缺,受人追捧的商品。

范蠡一生為避名利而三次遷徒,但名利反倒一直跟隨他,這其中的辯證哲學值得我們今天的企業家深思。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經盛讚范蠡:“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

范蠡一生中兩次官至極品,三次富過千金,每次富達千金又都施濟天下,但不久後又迅速再至千金。

從政時,范蠡奉行了一個臣子的忠義,為商時,又盡了一個商人的良心。

范蠡追求和諧的天道、地道、人道。

他說:“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

這其中既包含有先天下之憂的儒家勇氣,又有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綜觀其一生,范蠡在從政、打仗、經商活動中淋漓盡致地體現著這幾點。

范蠡真可謂是一個宏略於胸,又悲憫天下的智者。到了古稀之年,家資富可敵國,兒孫滿堂,88歲時無病而終,後人尊名陶朱公。


延伸

閱讀一

洛克菲勒給兒子的信: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我就拒絕和兩種人交往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約翰 • D • 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國實業家和超級資本家,1870年,創立標準石油公司。1890年,石油公司就擁有了10萬名員工。

洛克菲勒是地球上的第一個億萬富翁,也是美國曆史上除君主以外最富有的人,是世界公認的石油大王。在巔峰時期,他曾壟斷了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

洛克菲勒為人低調,沉默寡言、神秘莫測。有人說,他一生都在各種不同角色和層層神話的掩飾下度過。但也有人評價說,跟和他同時代的鉅富們相比,洛克菲勒的財富是最不骯髒的。

世界首富比爾 • 蓋茨甚至把洛克菲勒作為自己唯一的學習對象: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還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

他知道,能帶給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錢,而是完整的人格、強大的內心、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習性。

歷經100多年,綿延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的子孫,之所以能將家族的輝煌與成功延續至今,和他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共有38封,這些信真實記錄了洛克菲勒創造財富神話的種種業績。從這些信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洛克菲勒優良的品德、卓越的經商才能,還可窺見一代鉅富創造財富的謀略,以及教育子女獨有的智慧。

下面特別整理推薦兩封洛克菲勒,寫給他兒子小約翰的信:

1

保持必要的屈從與忍耐

是一條屢試不爽的成功策略

親愛的約翰:

非常感謝你對我的信任,告訴我你退出銀行董事會的事情。我當然理解你為什麼這樣做,你已經無法繼續忍受同仁們的某些做法,更不想繼續屈從於他們。

但是,你的決定是否明智,似乎還有待於時間來證實。理由很簡單,如果你不主動放棄銀行董事的職位,而是選擇留在那裡,或許你會得到更多。

我知道,屈從是思想的大敵,也是自由的獄吏。然而,對於一個胸懷大志的人而言,保持必要的屈從與忍耐,恰恰是一條屢試不爽的成功策略。

追溯過往,曾經我忍耐過許多,也因忍耐得到過許多。

在我創業之初,由於資金缺乏,我的合夥人克拉克先生邀請他昔日同事加德納先生入夥,對此我舉雙手贊成。因為有了這位富人的加入,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做我們想做、有能力做、只要有足夠資金就能做成的事情。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克拉克帶來了一個錢包的同時,卻送給了我一份屈辱,他們要把克拉克 • 洛克菲勒公司更名為克拉克 • 加德納公司,而他們將洛克菲勒的姓氏從公司名稱中抹去的理由是:加德納出身名門,他的姓氏能吸引更多的客戶。

這是一個大大刺傷我尊嚴的理由!我憤怒啊!我同樣是合夥人,加德納帶來的只是他那一份資金而已,難道他出身貴族就可以剝奪我應得的名分嗎?!

但是,我忍下了,我告訴自己:你要控制住你自己,你要保持心態平靜,這只是開始,路還長著呢...

我故作鎮靜,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告訴克拉克:「這沒什麼。」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想想看,一個遭受不公平、自尊心正受到傷害的人,他怎麼能有如此的寬容大度!

但是,我用理性澆滅了我心頭燃燒著的熊熊怒火,因為我知道這會給我帶來好處。

忍耐不是盲目的容忍,你需要冷靜地考量情勢,要知道你的決定是否會偏離或加害你的目標。對克拉克大發雷霆不僅有失體面,更重要的是,它會給我們的合作製造裂痕,甚至招致一腳把我踢出去、讓我從頭再來的惡果。而團結則可以形成合力,讓我們的事業越做越大,我的個人力量和利益也必將隨之壯大。

我知道自己要到哪裡去。

在這之後我繼續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熱情工作。到了第三個年頭,我就成功地把那位極盡奢侈的加德納先生請出了公司,讓克拉克 • 洛克菲勒公司的牌子重新豎立起來!那時人們開始尊稱我為洛克菲勒先生。

在我眼裡忍耐並非忍氣吞聲、也絕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種策略,同時也是一種性格磨練,它所孕育出的是好勝之心。這是我與克拉克先生合作期間,得出的心得。

我崇尚平等,厭惡居高臨下發號施令。然而,克拉克先生在我面前卻總要擺出趾高氣揚的架勢,這令我非常反感。他似乎從不把我放在眼裡,把我視為目光短淺的小職員,甚至當面貶低我除了記賬和管錢之外一無所能,沒有他我更一文不值。這是公然的挑釁,我卻裝作充耳不聞,我知道自己尊重自己比什麼都重要,但是,我在心裡已經同他開戰,我一遍一遍地叮囑自己:超過他,你的強大是對他最好的羞辱,是打在他臉上最響的耳光。

結果正像你所知道的那樣,克拉克 • 洛克菲勒公司永遠成為了歷史,取代它的是洛克菲勒 • 安德魯斯公司,就此我搭上了成為億萬富翁的特快列車。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忤,才能為人所不能為之事。

在任何時候衝動都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如果忍耐能化解不該發生的衝突,這樣的忍耐永遠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頑固地一意孤行,非但不能化解危機,還會帶來更大的災難。安德魯斯先生似乎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安德魯斯先生是一個沒有商業頭腦卻自以為是的人,他缺乏成為偉大商人的雄心卻有著邪惡的偏見。這種人與我發生衝突毫不奇怪。

導致我們最終分道揚鑣的那場衝突,緣於公司發放股東的紅利。那一年我們幹得不錯,賺了很多錢,可是我不想把公司賺到的錢全都讓股東們拿回家,我希望能將其中的一半收益再投入到公司的經營中去。但安德魯斯堅決反對,這個自私自利的傢伙想把賺來的錢全分了,甚至怒氣衝衝地威脅我說,他不想在公司繼續幹下去 了。我不能忍受任何阻止公司強大的想法,我只能向他攤牌,請他為他持有的股票開價,他說一百萬,我說沒問題,第二天我就用一百萬買下了。

錢一到手,安德魯斯興奮極了,他自以為自己交了好運,認為他手裡持有的股票根本不值一百萬。但他沒有想到,我很快一轉手就賺了三十萬。這事傳到他那裡,他竟然罵我手段卑鄙。我不想因為區區三十萬就落得個卑鄙的名聲,就派人告訴他可以按原價收回。但懊惱中的安德魯斯拒絕了我的好意。事實上他拒絕的是一次成為全美鉅富的機會,如果他能把他價值一百萬的股票保留到今天,就會成為絕對的千萬富翁。但為賭一時之氣,他喪失了終生再也抓不住的機會。

約翰,在這個世界上要我們忍耐的人和事太多太多,而引誘我們感情用事的人和事也太多太多。所以,你要修煉自己管理情緒和控制感情的能力,要注意在做決策時不要受感情左右,而是完全根據需要來做決定,要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還需要知道,在機會的世界裡,沒有太多的機會可以爭取。如果你真的想成功,你一定要掌握並保護自己的機會,更要設法爭取機會。

記住,要天天把忍耐帶在身上,它會給你帶快樂、機會和成功。

愛你的父親

September 2,1902

2

從年輕的時候開始

我就拒絕和兩種人交往

親愛的約翰:

我想你已經覺察到了,你的某些思想和觀念正在發生著變化,因為你的那些朋友。我當然不反對你擴大社交圈,它可以增加你的生活情趣,擴展你的生活領域,甚或幫你找到知己或幫你實現人生理想的人。但有些人顯然不值得你與他交往,比如,那些拘泥於卑微瑣碎的人。

從我年輕的時候開始,我就拒絕同兩種人交往。

第一種人,是那些完全投降和安於現狀的人。他們深信自己條件不足,認為創造成就只是幸運兒的專利,他們沒有這個福氣。這種人願守著一個很有保障卻很平凡的職位,年復一年渾渾噩噩。他們也知道自己需要一份更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才能繼續發展與成長,但就因為有無數的阻力,使他們深信自己不適合做大事。

明智的人絕不會為命運坐下來哀號。但這種人只會哀嘆命運不濟,卻從不欣賞自己,把自己看成是更有份量、更有價值的人,他們失去了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感覺,和自我鼓勵的功能,反讓消極佔據了自己的內心。

第二種人是不能將挑戰進行到底的人。他們曾經非常向往成就大事,也曾替自己的工作大做準備,制訂計劃。但是過去幾十年或十幾年後,隨著工作阻力的慢慢增加,為更上層樓需要艱苦努力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值得,因而放棄努力,變得自暴自棄。

他們會自我解嘲:「我們比一般人賺得多,生活也比一般人要好,幹嘛不知足,還要冒險呢?」其實這種人已經有了恐懼感,他們害怕失敗,害怕大家不認同,害怕發生意外,害怕失去已有的東西。他們並不滿足,卻已經投降。這種人有些很有才幹,卻因不敢重新冒險,才願意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

這兩種人身上有著共同的思想毒素,極易感染他人的思想毒素,那就是消極。

我一直以為,一個人的個性與野心,目前的身分與地位,同與什麼人交往有關。經常跟消極的人來往,他自己也會變得消極;跟小人物交往過密,就會產生許多卑微的習慣。反過來說,經常受到大人物的薰陶,自會提高自己的思想水準。

我喜歡同那些永遠也不屈服的人做朋友。有個聰明人說得好:我要挑戰令人厭惡的逆境,因為智者告訴我,那是通往成功最明智的方向。只是這種人少之又少。

這種人絕不讓悲觀來左右一切,絕不屈從各種阻力,更不相信自己只能渾渾噩噩虛度一生。他們活著的目的就是獲得成就。這種人都很樂觀,因為他們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願。這種人很容易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能真正的享受人生,也真正瞭解生命的可貴與價值。他們都盼望每一個新的日子,以及跟別人之間的新接觸,因為他們把這些看成是豐富人生的歷練,因此熱烈地接受。

我相信人人都希望列入其中,因為只有這些人才能成功,也只有這些人才真正做事,並且能得到他們期盼的結果。

不幸的是,消極的人隨處可見,也使很多很多的人無法逃脫消極之牆的圍困。

在我們的周圍的人並非人人相同,有些消極保守,有些則積極進取。與我曾共事的人,有些人想混口飯吃,有些則胸懷大志,野心勃勃,想要有更好的表現,他們也瞭解,在成為大人物前,必須先做個好的追隨者。

要有所成就,就要避免落入各式各樣的陷阱或圈套。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有人自知不行,卻硬要擋住你上進的路,阻止你更上層樓。有許多人因為力爭上游,而被人嘲笑甚至被恐嚇。還有些人非常嫉妒,看到你努力上進,力求表現,會想盡辦法來作弄你,要你難堪。

我們不能阻止他人成為那些無聊的消極分子,卻可以不被那些消極人士影響,降低我們的思想水準。你要讓他們自然溜過,就像水鴨背後的水一樣自然滑過。時時跟隨思想積極前進的人,跟著他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你確實能夠做到這一點,只要你的思想正常,一定可以辦到,而且你最好要這樣做。

有些消極的人心腸很好,另外還有一些消極的人,自己不知上進,還想把別人也拖下水,他們自己沒有什麼作為,所以想使別人也一事無成。記住,約翰,說你辦不到的人,都是無法成功的人,亦即他個人的成就,頂多普普通通而已。因此這種人的意見,對你有害無益。

你要多加防範那些說你辦不到的人,只能把他們的警告看成證明你一定辦得到的挑戰。你還要特別防範消極的人破壞你邁向成功的計劃,這種人隨處可見,他們似乎專門破壞別人的進步與努力。千萬要小心,要多多注意那些消極的人,千萬不要讓他們破壞你的計劃。不要讓那些思想消極、度量狹窄的人妨礙你的進步。那些幸災樂禍、喜歡嫉妒的人都想看你摔跤,不要給他們機會。

當你有任何困難時,明智的做法是找一流的人物來幫你。如果向一個失敗者請教,就跟請求庸醫治療絕症一樣可笑。你的前途很重要,千萬不要從長舌婦那裡徵求意見,因為這種人一輩子都沒有出息。

你要重視你的環境。就像食物供應身體一樣,精神活動也會滋潤你的心理健康。要使你的環境為你的工作服務,而不是拖累你。不要讓那些阻力,亦即專門扯你後腿的人使你萎靡不振。讓環境幫助你成功的方法是:多接近積極的人,少同消極的人來往。

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得盡善盡美。你付不起貪小失大所累積的種種額外負擔。

愛你的父親

May 11,1902

洛克菲勒家族的十條家訓

1.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產品,做好你該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該完成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會來。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勞苦的最高報酬,不在於我們所獲得的,而在於我們會因此成為什麼。

2.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3.借錢不是件壞事,它不會讓你破產,只要你不把它看成像救生圈一樣,只在危機的時候使用,而把它看成是一種有力的工具,你就可以用它來開創機會。

4.建立在生意上的友誼,遠勝於建立在友誼上的生意。往上爬的時候對別人好一點,因為你下坡的時候會碰到他們。

5.要管理和運用金錢,你必須樂於親自動手、親自管理數字,不能只是空談管理和策略。上帝表現在細節之中。

6.不靠運氣活著,但靠策劃發達。好的計劃會左右運氣,甚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影響所謂的運氣。

7.一旦避免失敗變成你做事的動機,你就走上了怠惰無力的路。

8.藉口,把絕大多數的人擋在了成功的大門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都是因為人們慣於尋找藉口。

9.無論是要贏得財富,還是要贏得人生,優秀的人在競技中想的不是輸了我會怎樣,而是要成為勝利者我應該做什麼。

10.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取代毅力。才幹也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滿了學而無用的人。只有毅力和決心無往不利。

作者:約翰 • 洛克菲勒 翻譯:嚴碩

延伸

閱讀二

慧眼觀人:12計學會識人

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會不斷結識新朋友,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有人說,一個人的一生,大概會遇見8263563人。

生命有限,感受有限,能在我們生活中駐足長久的人也有限。你遇到的人中,有的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過客,有的或多或少會跟你產生交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會跟你親近、親密,甚至影響你的人生。

這些人中,有人善良,有人惡毒;有人誠實,有人狡詐......因此學會看人漸漸成了所有人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如此,我們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與對的人同行。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第1計

生活中有很多“悶聲做大事”的人,但他們絕不是毫無存在感的,是會被注意到的。平時“埋頭做事”“存在感極低”,可是有機會降臨時,他們絕不會輕易放過,“積極去爭取”。機會雖稍縱即逝,但因為他們平時不露鋒芒,默默積蓄力量,機會變成了他們成功飛躍的墊腳石。

第2計

極其健談,滔滔不絕但很少傾聽者,通常比較主觀而缺乏換位思考的意識,因為缺少傾聽往往容易忽視他人意見及感受,主觀臆斷。善於傾聽,雖無法真正感同身受,但卻是對他人基本的尊重。

第3計

在人前常常貶低自己抬高他人者,

可能是虛偽勢利之人,他們很少提出異議,喜歡逢場作戲,不可輕信;也可能是自尊心弱且性情溫和之人,他們過度敏感和自責,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不敢向別人提出請求,也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第4計

告之以難而觀其勇。告訴他大難臨頭,看看他的膽量,是威武不屈,還是束手就擒。那些面對失敗與困頓卻面色如常的人,若無妥善的退路,則必有博大的胸襟。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所說:"只有經歷過地獄磨難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但要警惕,困頓與苦難能磨鍊人性,卻不能塑造人性。對於一些生性脆弱的人,過多的挫折容易抹去一些熱情和進取的銳氣。

第5計

笑口常開、遇事樂觀之人,往往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因為理想中的樂觀預期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並沒改變他們的心性。遇事先想最壞結果的人往往心理素質不佳,預先以悲觀的方式減輕不利結局帶來的心理衝擊。因此,

悲觀者不宜盲目模仿樂觀者去過高預期未來,因為別人的大心臟自己並不具備。

第6計

人的社交能量是不同的。有些人,無須推薦與牽線,經常主動與陌生團體或個人接觸,能織起龐大的社交網絡,並樂於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經營,他們大都具備較強的魄力與自信。有些人卻視大量的社交為沉重的負擔,只在狹小的生活工作區域內劃幾條交叉的線。前者可能容易比後者獲得更多的人生機遇,但後者則保留了更多獨特的個性。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第7計

個人的稟賦,會被某些人視作短處,卻有可能得到另一部分人的欣賞。因為一個人擁有的大部分所謂優缺點,都是其特質在某個評價體系下投射出的影像。因此,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能力大小不能過於簡單和武斷,某個行業的失敗者,很可能是另一領域潛在的天才。例如,一個缺乏推理能力的人,可能具有極強的空間想象力和創意生產力。畢竟,世人不會高估一個傻瓜,卻極易低估一個天才。

第8計

一個人從來都不是個簡單個體,而是矛盾且複雜的組合體。幾種看似無法共存的特質,有可能同時在一個人身上存在,例如既粗俗又浪漫、既富有良知又時而冷酷暴虐......佔主導的特質容易被誤認為是這個人的全部。有時熟悉之人的言行舉止出乎意料,並非他們發生了質變,而是壓抑已久、深藏內心的屬性浮出了水面。

第9計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別光聽一個人說什麼,要看他怎麼做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人只會說“漂亮話”,而那些言出必行的人,必是以真心相待,值得託付。

第10計

討好與迎合還不足以贏得人心,更需要委婉隱晦地展示出自己的高價值,並暗示對方有享受這種價值的可能性,因為所有的關係本質上都基於“利益”交換,無論是物質上還是感情上。例如,表面上依靠志向與興趣維繫長久的友誼,實質上是雙方因志趣相投而產生的“滿足感”的交換。

第11計

語言只是承載情感與思想的工具,恰如倒映月色的湖面,折射彩虹的露珠,並非真實的月色和彩虹。只有瞭解了一個人的心性和當時的語境,才能更準確地解讀其某句話的含義。這也是

“察言觀色”的意義所在,準確理解他人的話,才能避免雙方陷入尷尬的境地。

第12計

人,大都高估自己在熟悉與擅長領域的重要性,而選擇性輕視或忽視自己不擅長或陌生的領域,從而在人群中相對高估自己。愈是短視之人,這種傾向愈是明顯。這也是心理學所說的鄧寧-克魯格效應:能力越低的人,由於自我認識不足,越容易過度自信,錯誤高估自己。

延伸

閱讀三

不經歷低谷的彷徨,就沒有翱翔的渴望

心中有希望,定會絕處逢生。

前幾天回家遇見了兒時的玩伴小木,她的變化令我大吃一驚。

小學的時候我倆是同桌,她很聰明,每回考試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試分數下來,我們幾個小夥伴總是羨慕地打趣道:這小腦袋怎麼長的呀?

上中學後她開始貪玩起來,上課打瞌睡,晚自習時交頭接耳,談論著娛樂圈的八卦,作業也是為了省出看電視的時間而草草了事。

我對她說:小木,你這麼聰明,不好好學習真可惜。她卻一副不屑的樣子回答我:我爸說了,女孩子,不需要多大的本事,將來嫁個好人家就行了。

之後她讀了個職業高中,畢業後在一家工廠做會計,領著一個月1000多元的工資。

小木工作的那家工廠效益並不好,經常無事可做,每天下班後,小木喜歡約幾個朋友打麻將來打發時間。可是本來平靜如水的生活卻被父親的一場大病打破了,她的父親得了肺癌。

當被醫院告知的時候已經是晚期,為了給父親治病,家裡的錢花光了,還借遍了所有的親戚。父親去世後,小木一下子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妹妹在市裡讀高中,母親又體弱多病。所有的開銷都壓在她一個人頭上。

一下子跌入深淵的小木,猛然發現,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誰也沒辦法把她拉出低谷。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小木想到只有通過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賺更多的錢。放棄學業許久的小木,下班後開始努力學習準備考中級會計資格證。

她說那段時間每天晚上都會學到凌晨兩三點,甚至做夢也會夢到自己在考場答題。她不再尋求打麻將的快感,也不再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她終於找到了生活的目標,整個人反而越活越精神。考到中級資格證書後,她換了一家效益好的工廠,工資高了不少,領導也器重她。在工作之餘還兼職了一份輕鬆點的職業,她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

眼前的小木樂觀從容,再不是以前那個懶散的小木,她說自己還在繼續鑽研業務。如果不是在猝不及防的打擊下,她這輩子可能再不會捧起書本了。正因為無路可逃,生活不容她退縮,她才能在低谷中產生了重新展翅高飛的慾望。

現在的小木在她人生的絕境中找到了出口,拼盡全力撐起一大家子,在努力過著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句俗語說: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困難並不可怕,誰的人生又能風平浪靜?可怕的是你深陷低谷而喪失了爬出來的渴望。


范蠡:通曉天機的商聖(盤古文化藝術油畫國畫書畫批發定製


在一本書裡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你的臉上雲淡風輕,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緊。你走路帶著風,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

每一個從低谷爬出來的人,都曾傷痕累累,而這些傷疤將變成日後生活獎勵你的勳章。

當我們經歷過落魄,只要咬緊牙關,默默修煉自己,直到未來的某一天,你會發現生活在最糟糕的那一刻也正在開始變好。

在絕望中看到希望是我們生活下去的理由,雖然哭過、累過,但更好的自己都是披荊斬棘奮鬥出來的。當深陷泥潭,我們才開始重新審視人生。唯有努力,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

每個人的一生總有那麼幾次被生活的苦難打的滿地找牙,遇見它就要戰勝它,只要我們不認慫,苦難也絕不會把我們徹底摁倒。無論處在多麼糟糕的境地,只要心中有光,只要心中有希望,總有絕處逢生的時候。

與其在痛苦的漩渦裡掙扎,不如踩著困難咬牙前行。 恰恰是因為有困境的壓力,我們才會滋生想要掙脫困境的勇氣和力量。而在舒適的狀態下,一個人很難有打破現狀的衝動和力氣。

苦難是人生的催化劑,會激起我們心中的鬥志,成為前行路上的鎧甲。偶爾跌入谷底未必不是好事,因為在低谷裡你才有扇動翅膀的渴望。在不斷的磨練中,羽翼日漸豐滿,有朝一日才能衝向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