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范蠡追求和谐的天道、地道、人道。他说:“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这其中既包含有先天下之忧的儒家勇气,又有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综观其一生,范蠡在从政、打仗、经商活动中淋漓尽致地体现着这几点。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大道自然,顺势而为

明道的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应对万事万物,以“不言”的方法开施于教化。顺任万物自然发展而毫无造作,施泽万物而不以为恩德,大功告成而不占据己有。正因为如此,反而得到万物的尊崇爱戴,结果他们的功绩却能永远被世世代代的人记住。

——王育琨手记

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浩瀚多彩,涌现过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商人,然而只有一个人的人生最完美、最成功。

他前半生从政,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霸主,在政治生涯走到顶峰时又适时隐退;

后半生从商,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金,在国家危难,百姓流离时又散尽家财,救济苍生,最后抱得美人归,青史留名,万世敬仰!被世人奉为文财神。

这个人就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一代商圣——范蠡。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范蠡才是真正懂中国/懂中国人性的政治家+企业家,甚至可以说说是真正通晓了天机的人。

然而天机不可泄露,所以历史对这样一个为官即至卿相,经商速达千金的旷世奇才,描绘的笔墨却并不多。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范蠡,深入剖析他的厉害之处!

01

上半生从政

生而为人,当如何奋发图强?

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幼时家境贫寒,但范蠡从小就酷爱读书,十几岁就学富五车。

更难得的还不是其渊博的学识,而是他独到的思维见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能力。

范蠡的最厉害的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教父》里有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范蠡青年时,在周围人看来却是思想疯癫的人,因为范蠡常和大众的观点不同,有时语出惊人,使人目瞪口呆。

因此,和他接触的人都说他是疯子。

其实他有时是不屑与某人交谈,更多的时候则是其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思考的更深刻与透彻,别人没法理解而已。

无论从商还是从政,这种迅速洞悉事物本质并准确果断地做出决策的能力都非常重要,也是一个成功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范蠡在20岁时遇到文种,两个人一见如故,相约要建立功业,做一番大事。

范蠡与文种都是楚国人,但是,当时楚国已经是列国中的霸主,国君傲慢自大,皇亲贵族结党专权,政治混乱,于是范蠡和文种投奔越国为官。

初到越国,范蠡和文种并未受到越王的重用,不久,势力相对弱小的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

国乱显忠臣,很多越国大臣在越国战败后另投他处或叛离投吴,而范蠡与文种对越王不离不弃,因此得到勾践的重用,范蠡更自愿随勾践赴吴国为奴。

吴王夫差知道范蠡是个大才,几次劝范蠡离开勾践,封赐显爵,范蠡不为所动。

为奴的三年时间里,范蠡同勾践夫妻一起耕作劳动,粗食、卧薪,并且不忘和勾践的君臣之别。

时刻敬主、护主,三年如一,不离不弃,让吴王即赞许又羡慕。

一次吴王在范蠡经过的路上扔了一块黄金,范蠡经过时丝毫没有犹豫就跨过黄金,径直离去,从此吴王才打消了劝范蠡降吴的念头。

其实范蠡忠诚的不仅是勾践,更是在履行对自己人格的承诺。

在现代社会中,像范蠡那样笃信诺言,处顺境不骄,于逆境不疑的为人品格已经弥足珍贵。

甚至按照现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范蠡的表现只是一种愚忠,其实不然,范蠡的这种品德不仅换来了伙伴的信任。

也换来了对手的崇敬,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在有聪颖的智慧,怎么可能不成大事呢?

我们今天的企业中,不乏因为个人德行的缺失而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领导者。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能深刻感悟此中道理并亲身例行者,想来不会有很多。

而那样去做了的人,虽然暂时可能会被社会的主流思想所嘲笑,甚至吃一些小亏,但是,最终大成的,还是这些以德为本的人。

儒、道相济的思维哲学

儒家的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方正的治国大道,是春秋战国及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处事、治国的主流思想,甚至一直沿袭至今。

道家思想则追求道法自然,虚静无为,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道家思想者中很少有人从政,因此,在当时基本没有以道家思想领导与管理国家的领袖阶层。

而范蠡有一个开放睿智的头脑与宽广的胸怀,其兼具儒、道两家之长,更广纳百家之思,又不囿于其中,跳出百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这样的思想特点构成了独特的,即有儒家的礼信才德与直勇,又有道家,应天时,融入自然,顺应环境,借助环境,至韧至柔的特性。

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借鉴法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子的治国统军之法,使范蠡之思、之行,坚时如磐石,韧时似皮革,而柔时又似湍流入溪,无影无形。

在从政时范蠡就体现出一种儒道相济的思想与人格特性,也唯有这样的特性才能带领极衰的越国走出困境。

在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处于市场环境复杂,企业生存艰难时期的企业管理者。

正应该具备儒、道相济的思维,才能带领企业于逆境中不挫,顺境中不骄,客观机敏地应对宠辱,并发现其背后的机会。

在吴国为奴时,范蠡与勾践卑膝求全,吴王夫差要出门时,勾践趴在地上让夫差踩着自己的背上马。

夫差生病时勾践舔舐他的粪便为其诊病,终于感动了吴王,三年后放勾践君臣归国,这些委曲求全的计谋都是范蠡为勾践所出。

春秋时期不乏儒家推崇的,具有“士"精神的政客,但能够适应环境,委曲求全,想出范蠡这样办法的人几乎没有。

由于范蠡的奇谋,勾践也成为了历史中唯一一位能够忍受巨大屈辱与折磨,在逆境中坚韧生存,怀大志,卧薪尝胆,最终灭敌复国的君王。

勾践被吴王释放回国后,此时的越国处于百废待兴,国内饥荒不断,瘟疫肆虐,民不聊生,外部吴国时时监控打压越国,四周又有其它诸侯虎视。

这样的环境下,生存都成问题,如何迅速走出困境,强大起来,雪耻复国呢?

此时范蠡才真正展现出其卓越的领导与管理才能。

范蠡与文种规划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吴九术"等兴国灭吴的策略规划。

越国作为战败国,是不允许有国防的,包括不能建城墙、不能组建军队、不能打造武器等。

范蠡想出一些妥协的办法:建造只有三面的城墙,面对吴国的一侧不建设城墙,并告知吴国,建设城墙是为了防止匪寇与其他诸侯国的侵扰,但面对吴国一侧永不建城墙;

不让组建军队就秘密组建“民兵",私密进行训练,各户家中藏有武器,遇到战事时这些百姓随时可以参战;

不让打造武器,就把炼造场所搬到深山中,与外界隔绝,以密道往来运输。

勾践回国后,转年就要攻打吴国雪耻,被范蠡拦住,范蠡认为:

现在天时、地利、人事,条件都不成熟。三年后,勾践再次提出罚吴,范蠡再次阻止。

范蠡认为现在地利条件有了——周围虎视的国家都已经和越国建立了邦交,水患也已经清除,但是此时天时与人事还没到机会。

7年后,勾践再次提出伐吴,依然被范蠡拦下,范蠡认为,经过7年的休养生息,越国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反观吴国,连年征战,虽然依然强大,但是已显疲态,士兵疲乏,百姓厌战,此时人事已经具备条件,但是现在还缺少天时。

10年后,吴国与晋国争霸,发重兵与晋国会盟,吴国空虚,此时范蠡找到勾践,告诉勾践:天时、地利、人事都已齐备,可以出兵了。

出兵后,越军一举攻破吴国国都姑苏,吴王回兵后向越国讲和,勾践想一鼓作气踏平吴国。

但范蠡清醒的看出,此时虽然占领了吴国的都城,但是吴国的精兵良将都被夫差带在身边,因此,并没有伤到元气,硬拼的话即使获胜,也将是两败俱伤。

而经历此次打击,已触发了吴国国力开始盛极而衰的转折,不应急于一时,而是应该顺天时,等待彻底摧毁吴国的机会。

如同孙子在《孙子兵法》“形篇"中所讲:“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范蠡就是在等待这个敌人可以被彻底战胜的机会,于是,双方讲和,越国退兵。

待到10年后,吴国外患不断,国内又遭遇罕见天灾,越国乘机发倾国之兵,彻底覆灭了吴国。

从范蠡为人、处世、治国、罚兵,都可以看出,其深谙道法又不拘泥其中,思维开放、灵活,有刚有柔,是典型的儒、道相济型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晓利害,知进退。

吴王夫差在彻底失败后,勾践不忍心杀他,要给他一块封地,让夫差做属臣,夫差则无法接受失败与屈辱,羞愤自尽。这又验证了那句话:

活着才是赢家,当台风过后,小草有资格嘲笑倒在身边的参天大树。勾践与范蠡的胜利也可以理解为是道家思想的胜利。

吴国被彻底灭亡后,勾践举行庆功宴会,分封功臣,范蠡官至上将军,仅于勾践一人之下,百官之上。

此时范蠡在巨大的成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冷静的分析了局势:

现在能对越国构成威胁的吴国已经灭亡,其他诸侯国不是离的比较远,就是周围的小国实力很弱,根本对越国构不成威胁。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也就是说,天下已经太平,这个时候本来功高盖主就是很危险的,容易让君王感觉受到威胁,加之多年的相处,范蠡发现了勾践是一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自己官居极品,树大必然招风。

范蠡清醒的认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政治生涯达到顶峰的时候急流勇退,向勾践辞官。

勾践以平分国家为条件来挽留范蠡,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

范蠡在离开越国的时候曾留给文种一封信,信中陈述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劝文种也马上离开。

可惜文种在高官厚禄面前没有做出明智的选择,范蠡走后不久,功劳仅次于范蠡的文种被勾践无故杀死。

文种是一个典型的儒派,认为食君禄,报君恩,建功业,享封赏,是理所当然的事。

没有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没有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招致杀身大祸。

而范蠡凭借冷静的头脑,敏锐的眼光,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人性的特点等多角度,洞察了一切,逃脱了虎口。

如果吕不韦和李斯如范蠡一样,可以看清利害,不被利益冲昏头脑,也许不会落得身首异处。

我们今天的企业领导者不缺乏逆境中奋起的精神,但是往往冲过艰难险阻,却倒在了胜利与荣誉面前。

尤其一个企业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的规模后,领导者头脑是否冷静,目光是否敏锐就变得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荣耀与利益面前是否能说服自己。

晓厉害,知进退,有所为之后冷静的分析,应该何所不为,“不为"往往是成就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

02

后半生从商

下海经商,如何成为一方巨贾?

范蠡携妻儿与弟子、门客悄悄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范蠡自此隐姓埋名,开始他另一段同样辉煌的人生旅程。

在齐国范蠡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

范蠡与妻儿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进粗食。范蠡一反商家精苛细算,盘剥敛财的做法,对待雇工十分慷慨、亲和。

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场赈济灾民。

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

由此,各国商人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范蠡作工,虽然表面看来这样做吃些亏,但是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使总成本降低很多。

一次范蠡资金周转不灵,向一个富户借了10万钱,一年后,这个富户带着各家的借据出门讨债,不慎包裹掉到江中,几十万钱的借据和路费都没了。

恰好走到范蠡家,于是投奔范蠡,在没有借据的情况下,范蠡不仅连本带息还了钱,还额外赠送一笔路费给这名富户,由此,范蠡的仁信之名广播天下。

之后范蠡为了扩大生意,三次短缺资金,各富户均主动送钱上门,帮助范蠡度过了危机,抓住了机会。

短短几年时间,范蠡就成为齐国首富,家资巨万。据说在齐国闹灾时,灾民听闻其乐善好施,千里之外都来投奔,领取施舍,被后人颂称为“富行其德者"。

消息传到齐国国君的耳中,齐王请范蠡进宫,拜其为相国。

为相期间,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冲抵灾年对齐国物资短缺的困扰,也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

三年之后,齐国国富民强,百姓奉范蠡为神明,朝野中也是颂德声一片。

就在此时,范蠡再次辞官:““居官致卿相,治家达千金,这对于一介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致,久受尊名,恐怕不祥"。于是,范蠡挂印封金,尽散家财,分赠给好友与贫苦的百姓,随后带着妻儿飘然离开齐国。

可以说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范,他清楚凡事物极必反,好事到了极致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与其等待势的反转,不如适时主动身。这个道理说来简单,但是在巨大的名利面前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因为,一旦获得成功,人的自信心也会增加,很少能做到主动后退。

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也很少有急流勇退者,似乎商道就是一条不许回头的路,而企业的发展有时需要的恰恰是回头与反思。

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反思是为了更加明智,就如范蠡的急流勇退,这不是道家的消极思想,而是行止于知的睿智。

凡事盛极必衰,在顶峰的时候主动退下来是为了有机会攀登其他的山峰,而不是重重的摔下来,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范蠡举家迁至齐国西北的陶地,再次改姓更名——朱公,又以一介布衣之身,空空双手之本,再次开创家业。

范蠡认为,陶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邻齐、鲁,南通楚、越,西达秦、郑,北连晋、燕,是天下的中心,非常适合经商。

果然,不久此地就在范蠡的推动下,成为春秋末期东周的经济枢纽,贸易之都。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大道自然,顺势而为。

范蠡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从事早期的各国贸易,范蠡对经营贸易的理解是:

越国盛产蚕桑、齐国广耕锄、秦国多冶炼、赵国善土木,各国有各国的特产与需求,经商就是促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流,互通有无,在使各国受益的同时,我们自然得利"。

同时,范蠡还经营农业、养殖等,并且总结出了很多经营方略,其精髓特点为:顺应自然环境与趋势,预测事物发展规律,而后,借其力,驱其势。

范蠡认为,天时决定农业,天时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谷物收成的好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他根据五行更替总结出了丰年与灾年出现的大概规律。

在一个农业社会,粮食价格的波动必然引起其它各类相关商品价格的波动,那时的贸易也以农产品为主。

顺应这种变化规律来进行贸易,等于抓住了市场的关键环节,获利自然丰厚。

范蠡总结了按照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自然特点进行灵活差异的经营。

经营策略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

他提出:“水则资车,旱则资舟" 意思就是在发生水灾时做车的生意,在旱灾时做船的生意。

因为,当水灾时,大家多用船作为交通工具,这样必然导致船舶的稀缺,价格上涨,而没有用武之地的旱路交通工具车辆,则大量积压,价格便宜。

这时乘便宜大量购入车辆,待水灾过去,车辆必然稀缺,价格就会上涨。

在两千多年前,范蠡就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判断价格的涨落,他提出“论其有余与不足,便知贵贱。"

也就是发现市场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据此调整下一步的经营策略。他还发现价格涨落和自然规律是相同的,即商品的波动规律与幅度极限。

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到极点后就会下落,价格下跌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其所谓的“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

这和现代经济学原理的论点完全一致。

范蠡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一套购买与销售的原则与方法:

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对待降价的物品,尽量卖进,在像收藏珠宝一样精心的把货物存贮起来。

等到该商品价格上涨之后,范蠡认为,应该 “贵出如粪土",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吝惜地将货物全部卖掉,不要期待价格会不断上涨,因为,价格的涨跌是要往复的。

(这句话和巴菲特的“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就是要反大多数人而行)

这些理论在今天看来并不深奥精妙,不过是一些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但是却非常有效。

我们往往在华丽的技术与纷繁的诱惑中迷失了这些最基本的认知——追涨杀跌,在简单的自然规律面前左冲右突。

而清醒的人则抓住规律,轻松赚钱。

范蠡能在那个文明尚且不发达,更谈不上经济发达的农业社会时期就综合天时变化、农业生产、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量,不能不让我们叹服。

天下己任,道义于肩。

有一句话叫做“无商不奸",虽然说法有些片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古至今,商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此采用各种手段:投机取巧、哄抬物价、小秤入大秤出等技巧,甚至是违背道德的手段。

而范蠡不仅做到了“君子生财,取之有道",更有一股侠商的气概。

范蠡认为:商人能够牟利的根本是百姓,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消费者,对待百姓要存感激之心,予以其回报,这样百姓才更愿意与你打交道。这和彼得德鲁克的观点:企业必须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才会回报给企业以利润的观点不谋而合。

道家创始人老子也有同样的观点:“天地不为自生,故能长生"。

范蠡虽然是一个生意人,但从不急功近利,对于经营的利润只求成本的10%,不再多取,遇到灾年等特殊情况,这个利润比例还会降低,甚至赔钱救济灾民。

在那个历史时期,商品10%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因为,那时运输极其不方便,战乱、匪寇导致经营风险很大,做生意的人很少,属于绝对的买方市场。

而且,从当时的经济发达情况分析,那时还没出现利润率精确的计算方法,因此,范蠡赚取10%的利润应该是毛利率,而非净利润。

这样低的利润率却能使范蠡迅速成为巨贾,主要是其交易数额巨大,其次,资金从不闲置,迅速周转,范蠡经营的商品从未积压过,因为其为人信誉好,为商磊落,更关键的是其商品价格比别人的要低很多。

能做到价格低于同行,不仅是降低利润率,更有赖于范蠡的经营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思路,在某种商品过剩,价格很便宜时大量购入,同时,抛售那些稀缺,受人追捧的商品。

范蠡一生为避名利而三次迁徒,但名利反倒一直跟随他,这其中的辩证哲学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深思。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盛赞范蠡:“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

范蠡一生中两次官至极品,三次富过千金,每次富达千金又都施济天下,但不久后又迅速再至千金。

从政时,范蠡奉行了一个臣子的忠义,为商时,又尽了一个商人的良心。

范蠡追求和谐的天道、地道、人道。

他说:“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

这其中既包含有先天下之忧的儒家勇气,又有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综观其一生,范蠡在从政、打仗、经商活动中淋漓尽致地体现着这几点。

范蠡真可谓是一个宏略于胸,又悲悯天下的智者。到了古稀之年,家资富可敌国,儿孙满堂,88岁时无病而终,后人尊名陶朱公。


延伸

阅读一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我就拒绝和两种人交往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约翰 • D • 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实业家和超级资本家,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公司。1890年,石油公司就拥有了10万名员工。

洛克菲勒是地球上的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美国历史上除君主以外最富有的人,是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在巅峰时期,他曾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洛克菲勒为人低调,沉默寡言、神秘莫测。有人说,他一生都在各种不同角色和层层神话的掩饰下度过。但也有人评价说,跟和他同时代的巨富们相比,洛克菲勒的财富是最不肮脏的。

世界首富比尔 • 盖茨甚至把洛克菲勒作为自己唯一的学习对象: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

他知道,能带给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钱,而是完整的人格、强大的内心、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习性。

历经100多年,绵延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的子孙,之所以能将家族的辉煌与成功延续至今,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共有38封,这些信真实记录了洛克菲勒创造财富神话的种种业绩。从这些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洛克菲勒优良的品德、卓越的经商才能,还可窥见一代巨富创造财富的谋略,以及教育子女独有的智慧。

下面特别整理推荐两封洛克菲勒,写给他儿子小约翰的信:

1

保持必要的屈从与忍耐

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策略

亲爱的约翰: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告诉我你退出银行董事会的事情。我当然理解你为什么这样做,你已经无法继续忍受同仁们的某些做法,更不想继续屈从于他们。

但是,你的决定是否明智,似乎还有待于时间来证实。理由很简单,如果你不主动放弃银行董事的职位,而是选择留在那里,或许你会得到更多。

我知道,屈从是思想的大敌,也是自由的狱吏。然而,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而言,保持必要的屈从与忍耐,恰恰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策略。

追溯过往,曾经我忍耐过许多,也因忍耐得到过许多。

在我创业之初,由于资金缺乏,我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邀请他昔日同事加德纳先生入伙,对此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有了这位富人的加入,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有能力做、只要有足够资金就能做成的事情。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克拉克带来了一个钱包的同时,却送给了我一份屈辱,他们要把克拉克 • 洛克菲勒公司更名为克拉克 • 加德纳公司,而他们将洛克菲勒的姓氏从公司名称中抹去的理由是:加德纳出身名门,他的姓氏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这是一个大大刺伤我尊严的理由!我愤怒啊!我同样是合伙人,加德纳带来的只是他那一份资金而已,难道他出身贵族就可以剥夺我应得的名分吗?!

但是,我忍下了,我告诉自己:你要控制住你自己,你要保持心态平静,这只是开始,路还长着呢...

我故作镇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告诉克拉克:「这没什么。」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想想看,一个遭受不公平、自尊心正受到伤害的人,他怎么能有如此的宽容大度!

但是,我用理性浇灭了我心头燃烧着的熊熊怒火,因为我知道这会给我带来好处。

忍耐不是盲目的容忍,你需要冷静地考量情势,要知道你的决定是否会偏离或加害你的目标。对克拉克大发雷霆不仅有失体面,更重要的是,它会给我们的合作制造裂痕,甚至招致一脚把我踢出去、让我从头再来的恶果。而团结则可以形成合力,让我们的事业越做越大,我的个人力量和利益也必将随之壮大。

我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在这之后我继续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热情工作。到了第三个年头,我就成功地把那位极尽奢侈的加德纳先生请出了公司,让克拉克 • 洛克菲勒公司的牌子重新竖立起来!那时人们开始尊称我为洛克菲勒先生。

在我眼里忍耐并非忍气吞声、也绝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性格磨练,它所孕育出的是好胜之心。这是我与克拉克先生合作期间,得出的心得。

我崇尚平等,厌恶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然而,克拉克先生在我面前却总要摆出趾高气扬的架势,这令我非常反感。他似乎从不把我放在眼里,把我视为目光短浅的小职员,甚至当面贬低我除了记账和管钱之外一无所能,没有他我更一文不值。这是公然的挑衅,我却装作充耳不闻,我知道自己尊重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我在心里已经同他开战,我一遍一遍地叮嘱自己:超过他,你的强大是对他最好的羞辱,是打在他脸上最响的耳光。

结果正像你所知道的那样,克拉克 • 洛克菲勒公司永远成为了历史,取代它的是洛克菲勒 • 安德鲁斯公司,就此我搭上了成为亿万富翁的特快列车。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忤,才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

在任何时候冲动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如果忍耐能化解不该发生的冲突,这样的忍耐永远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顽固地一意孤行,非但不能化解危机,还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安德鲁斯先生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安德鲁斯先生是一个没有商业头脑却自以为是的人,他缺乏成为伟大商人的雄心却有着邪恶的偏见。这种人与我发生冲突毫不奇怪。

导致我们最终分道扬镳的那场冲突,缘于公司发放股东的红利。那一年我们干得不错,赚了很多钱,可是我不想把公司赚到的钱全都让股东们拿回家,我希望能将其中的一半收益再投入到公司的经营中去。但安德鲁斯坚决反对,这个自私自利的家伙想把赚来的钱全分了,甚至怒气冲冲地威胁我说,他不想在公司继续干下去 了。我不能忍受任何阻止公司强大的想法,我只能向他摊牌,请他为他持有的股票开价,他说一百万,我说没问题,第二天我就用一百万买下了。

钱一到手,安德鲁斯兴奋极了,他自以为自己交了好运,认为他手里持有的股票根本不值一百万。但他没有想到,我很快一转手就赚了三十万。这事传到他那里,他竟然骂我手段卑鄙。我不想因为区区三十万就落得个卑鄙的名声,就派人告诉他可以按原价收回。但懊恼中的安德鲁斯拒绝了我的好意。事实上他拒绝的是一次成为全美巨富的机会,如果他能把他价值一百万的股票保留到今天,就会成为绝对的千万富翁。但为赌一时之气,他丧失了终生再也抓不住的机会。

约翰,在这个世界上要我们忍耐的人和事太多太多,而引诱我们感情用事的人和事也太多太多。所以,你要修炼自己管理情绪和控制感情的能力,要注意在做决策时不要受感情左右,而是完全根据需要来做决定,要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还需要知道,在机会的世界里,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争取。如果你真的想成功,你一定要掌握并保护自己的机会,更要设法争取机会。

记住,要天天把忍耐带在身上,它会给你带快乐、机会和成功。

爱你的父亲

September 2,1902

2

从年轻的时候开始

我就拒绝和两种人交往

亲爱的约翰:

我想你已经觉察到了,你的某些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因为你的那些朋友。我当然不反对你扩大社交圈,它可以增加你的生活情趣,扩展你的生活领域,甚或帮你找到知己或帮你实现人生理想的人。但有些人显然不值得你与他交往,比如,那些拘泥于卑微琐碎的人。

从我年轻的时候开始,我就拒绝同两种人交往。

第一种人,是那些完全投降和安于现状的人。他们深信自己条件不足,认为创造成就只是幸运儿的专利,他们没有这个福气。这种人愿守着一个很有保障却很平凡的职位,年复一年浑浑噩噩。他们也知道自己需要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能继续发展与成长,但就因为有无数的阻力,使他们深信自己不适合做大事。

明智的人绝不会为命运坐下来哀号。但这种人只会哀叹命运不济,却从不欣赏自己,把自己看成是更有份量、更有价值的人,他们失去了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感觉,和自我鼓励的功能,反让消极占据了自己的内心。

第二种人是不能将挑战进行到底的人。他们曾经非常向往成就大事,也曾替自己的工作大做准备,制订计划。但是过去几十年或十几年后,随着工作阻力的慢慢增加,为更上层楼需要艰苦努力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值得,因而放弃努力,变得自暴自弃。

他们会自我解嘲:「我们比一般人赚得多,生活也比一般人要好,干嘛不知足,还要冒险呢?」其实这种人已经有了恐惧感,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大家不认同,害怕发生意外,害怕失去已有的东西。他们并不满足,却已经投降。这种人有些很有才干,却因不敢重新冒险,才愿意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

这两种人身上有着共同的思想毒素,极易感染他人的思想毒素,那就是消极。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的个性与野心,目前的身分与地位,同与什么人交往有关。经常跟消极的人来往,他自己也会变得消极;跟小人物交往过密,就会产生许多卑微的习惯。反过来说,经常受到大人物的熏陶,自会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准。

我喜欢同那些永远也不屈服的人做朋友。有个聪明人说得好:我要挑战令人厌恶的逆境,因为智者告诉我,那是通往成功最明智的方向。只是这种人少之又少。

这种人绝不让悲观来左右一切,绝不屈从各种阻力,更不相信自己只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获得成就。这种人都很乐观,因为他们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愿。这种人很容易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能真正的享受人生,也真正了解生命的可贵与价值。他们都盼望每一个新的日子,以及跟别人之间的新接触,因为他们把这些看成是丰富人生的历练,因此热烈地接受。

我相信人人都希望列入其中,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成功,也只有这些人才真正做事,并且能得到他们期盼的结果。

不幸的是,消极的人随处可见,也使很多很多的人无法逃脱消极之墙的围困。

在我们的周围的人并非人人相同,有些消极保守,有些则积极进取。与我曾共事的人,有些人想混口饭吃,有些则胸怀大志,野心勃勃,想要有更好的表现,他们也了解,在成为大人物前,必须先做个好的追随者。

要有所成就,就要避免落入各式各样的陷阱或圈套。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人自知不行,却硬要挡住你上进的路,阻止你更上层楼。有许多人因为力争上游,而被人嘲笑甚至被恐吓。还有些人非常嫉妒,看到你努力上进,力求表现,会想尽办法来作弄你,要你难堪。

我们不能阻止他人成为那些无聊的消极分子,却可以不被那些消极人士影响,降低我们的思想水准。你要让他们自然溜过,就像水鸭背后的水一样自然滑过。时时跟随思想积极前进的人,跟着他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你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只要你的思想正常,一定可以办到,而且你最好要这样做。

有些消极的人心肠很好,另外还有一些消极的人,自己不知上进,还想把别人也拖下水,他们自己没有什么作为,所以想使别人也一事无成。记住,约翰,说你办不到的人,都是无法成功的人,亦即他个人的成就,顶多普普通通而已。因此这种人的意见,对你有害无益。

你要多加防范那些说你办不到的人,只能把他们的警告看成证明你一定办得到的挑战。你还要特别防范消极的人破坏你迈向成功的计划,这种人随处可见,他们似乎专门破坏别人的进步与努力。千万要小心,要多多注意那些消极的人,千万不要让他们破坏你的计划。不要让那些思想消极、度量狭窄的人妨碍你的进步。那些幸灾乐祸、喜欢嫉妒的人都想看你摔跤,不要给他们机会。

当你有任何困难时,明智的做法是找一流的人物来帮你。如果向一个失败者请教,就跟请求庸医治疗绝症一样可笑。你的前途很重要,千万不要从长舌妇那里征求意见,因为这种人一辈子都没有出息。

你要重视你的环境。就像食物供应身体一样,精神活动也会滋润你的心理健康。要使你的环境为你的工作服务,而不是拖累你。不要让那些阻力,亦即专门扯你后腿的人使你萎靡不振。让环境帮助你成功的方法是:多接近积极的人,少同消极的人来往。

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得尽善尽美。你付不起贪小失大所累积的种种额外负担。

爱你的父亲

May 11,1902

洛克菲勒家族的十条家训

1.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该完成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2.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3.借钱不是件坏事,它不会让你破产,只要你不把它看成像救生圈一样,只在危机的时候使用,而把它看成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你就可以用它来开创机会。

4.建立在生意上的友谊,远胜于建立在友谊上的生意。往上爬的时候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5.要管理和运用金钱,你必须乐于亲自动手、亲自管理数字,不能只是空谈管理和策略。上帝表现在细节之中。

6.不靠运气活着,但靠策划发达。好的计划会左右运气,甚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影响所谓的运气。

7.一旦避免失败变成你做事的动机,你就走上了怠惰无力的路。

8.借口,把绝大多数的人挡在了成功的大门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惯于寻找借口。

9.无论是要赢得财富,还是要赢得人生,优秀的人在竞技中想的不是输了我会怎样,而是要成为胜利者我应该做什么。

10.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满了学而无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不利。

作者:约翰 • 洛克菲勒 翻译:严硕

延伸

阅读二

慧眼观人:12计学会识人

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会不断结识新朋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大概会遇见8263563人。

生命有限,感受有限,能在我们生活中驻足长久的人也有限。你遇到的人中,有的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有的或多或少会跟你产生交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跟你亲近、亲密,甚至影响你的人生。

这些人中,有人善良,有人恶毒;有人诚实,有人狡诈......因此学会看人渐渐成了所有人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如此,我们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与对的人同行。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第1计

生活中有很多“闷声做大事”的人,但他们绝不是毫无存在感的,是会被注意到的。平时“埋头做事”“存在感极低”,可是有机会降临时,他们绝不会轻易放过,“积极去争取”。机会虽稍纵即逝,但因为他们平时不露锋芒,默默积蓄力量,机会变成了他们成功飞跃的垫脚石。

第2计

极其健谈,滔滔不绝但很少倾听者,通常比较主观而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因为缺少倾听往往容易忽视他人意见及感受,主观臆断。善于倾听,虽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但却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

第3计

在人前常常贬低自己抬高他人者,

可能是虚伪势利之人,他们很少提出异议,喜欢逢场作戏,不可轻信;也可能是自尊心弱且性情温和之人,他们过度敏感和自责,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不敢向别人提出请求,也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

第4计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告诉他大难临头,看看他的胆量,是威武不屈,还是束手就擒。那些面对失败与困顿却面色如常的人,若无妥善的退路,则必有博大的胸襟。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但要警惕,困顿与苦难能磨炼人性,却不能塑造人性。对于一些生性脆弱的人,过多的挫折容易抹去一些热情和进取的锐气。

第5计

笑口常开、遇事乐观之人,往往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因为理想中的乐观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并没改变他们的心性。遇事先想最坏结果的人往往心理素质不佳,预先以悲观的方式减轻不利结局带来的心理冲击。因此,

悲观者不宜盲目模仿乐观者去过高预期未来,因为别人的大心脏自己并不具备。

第6计

人的社交能量是不同的。有些人,无须推荐与牵线,经常主动与陌生团体或个人接触,能织起庞大的社交网络,并乐于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经营,他们大都具备较强的魄力与自信。有些人却视大量的社交为沉重的负担,只在狭小的生活工作区域内划几条交叉的线。前者可能容易比后者获得更多的人生机遇,但后者则保留了更多独特的个性。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第7计

个人的禀赋,会被某些人视作短处,却有可能得到另一部分人的欣赏。因为一个人拥有的大部分所谓优缺点,都是其特质在某个评价体系下投射出的影像。因此,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能力大小不能过于简单和武断,某个行业的失败者,很可能是另一领域潜在的天才。例如,一个缺乏推理能力的人,可能具有极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意生产力。毕竟,世人不会高估一个傻瓜,却极易低估一个天才。

第8计

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个简单个体,而是矛盾且复杂的组合体。几种看似无法共存的特质,有可能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例如既粗俗又浪漫、既富有良知又时而冷酷暴虐......占主导的特质容易被误认为是这个人的全部。有时熟悉之人的言行举止出乎意料,并非他们发生了质变,而是压抑已久、深藏内心的属性浮出了水面。

第9计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别光听一个人说什么,要看他怎么做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人只会说“漂亮话”,而那些言出必行的人,必是以真心相待,值得托付。

第10计

讨好与迎合还不足以赢得人心,更需要委婉隐晦地展示出自己的高价值,并暗示对方有享受这种价值的可能性,因为所有的关系本质上都基于“利益”交换,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感情上。例如,表面上依靠志向与兴趣维系长久的友谊,实质上是双方因志趣相投而产生的“满足感”的交换。

第11计

语言只是承载情感与思想的工具,恰如倒映月色的湖面,折射彩虹的露珠,并非真实的月色和彩虹。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心性和当时的语境,才能更准确地解读其某句话的含义。这也是

“察言观色”的意义所在,准确理解他人的话,才能避免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第12计

人,大都高估自己在熟悉与擅长领域的重要性,而选择性轻视或忽视自己不擅长或陌生的领域,从而在人群中相对高估自己。愈是短视之人,这种倾向愈是明显。这也是心理学所说的邓宁-克鲁格效应:能力越低的人,由于自我认识不足,越容易过度自信,错误高估自己。

延伸

阅读三

不经历低谷的彷徨,就没有翱翔的渴望

心中有希望,定会绝处逢生。

前几天回家遇见了儿时的玩伴小木,她的变化令我大吃一惊。

小学的时候我俩是同桌,她很聪明,每回考试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试分数下来,我们几个小伙伴总是羡慕地打趣道:这小脑袋怎么长的呀?

上中学后她开始贪玩起来,上课打瞌睡,晚自习时交头接耳,谈论着娱乐圈的八卦,作业也是为了省出看电视的时间而草草了事。

我对她说:小木,你这么聪明,不好好学习真可惜。她却一副不屑的样子回答我:我爸说了,女孩子,不需要多大的本事,将来嫁个好人家就行了。

之后她读了个职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做会计,领着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

小木工作的那家工厂效益并不好,经常无事可做,每天下班后,小木喜欢约几个朋友打麻将来打发时间。可是本来平静如水的生活却被父亲的一场大病打破了,她的父亲得了肺癌。

当被医院告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的钱花光了,还借遍了所有的亲戚。父亲去世后,小木一下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妹妹在市里读高中,母亲又体弱多病。所有的开销都压在她一个人头上。

一下子跌入深渊的小木,猛然发现,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谁也没办法把她拉出低谷。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小木想到只有通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赚更多的钱。放弃学业许久的小木,下班后开始努力学习准备考中级会计资格证。

她说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会学到凌晨两三点,甚至做梦也会梦到自己在考场答题。她不再寻求打麻将的快感,也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她终于找到了生活的目标,整个人反而越活越精神。考到中级资格证书后,她换了一家效益好的工厂,工资高了不少,领导也器重她。在工作之余还兼职了一份轻松点的职业,她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眼前的小木乐观从容,再不是以前那个懒散的小木,她说自己还在继续钻研业务。如果不是在猝不及防的打击下,她这辈子可能再不会捧起书本了。正因为无路可逃,生活不容她退缩,她才能在低谷中产生了重新展翅高飞的欲望。

现在的小木在她人生的绝境中找到了出口,拼尽全力撑起一大家子,在努力过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句俗语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困难并不可怕,谁的人生又能风平浪静?可怕的是你深陷低谷而丧失了爬出来的渴望。


范蠡:通晓天机的商圣(盘古文化艺术油画国画书画批发定制


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

每一个从低谷爬出来的人,都曾伤痕累累,而这些伤疤将变成日后生活奖励你的勋章。

当我们经历过落魄,只要咬紧牙关,默默修炼自己,直到未来的某一天,你会发现生活在最糟糕的那一刻也正在开始变好。

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是我们生活下去的理由,虽然哭过、累过,但更好的自己都是披荆斩棘奋斗出来的。当深陷泥潭,我们才开始重新审视人生。唯有努力,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

每个人的一生总有那么几次被生活的苦难打的满地找牙,遇见它就要战胜它,只要我们不认怂,苦难也绝不会把我们彻底摁倒。无论处在多么糟糕的境地,只要心中有光,只要心中有希望,总有绝处逢生的时候。

与其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不如踩着困难咬牙前行。 恰恰是因为有困境的压力,我们才会滋生想要挣脱困境的勇气和力量。而在舒适的状态下,一个人很难有打破现状的冲动和力气。

苦难是人生的催化剂,会激起我们心中的斗志,成为前行路上的铠甲。偶尔跌入谷底未必不是好事,因为在低谷里你才有扇动翅膀的渴望。在不断的磨练中,羽翼日渐丰满,有朝一日才能冲向蓝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