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記|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夜空中最亮的星

好久沒有看到過這麼璀璨的星空了。這是在城裡越發難瞧見的景色,當墨藍的夜染遍了整個三墩巖,天上總能有那麼幾顆特別明亮的星星讓你目不轉睛,而當你把眼光放向更深處,更多忽明忽暗的星星出現了,它們也在奮力地閃爍著,那是一種區別於耀眼太陽的光芒,微弱而堅定,給死寂的夜突然帶來了生氣。真的很美。

我是週日隨著駐村第一書記王長倫和鄧小蘭隊長來到三墩巖村的,繞了大半個村子給一村民帶去藥品後,到達村委會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院壩裡還停著一輛發動的大貨車,旁邊工地上微弱的燈光下有個身影在上下忙碌著。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鄧隊長搬運村委會辦公桌椅

詢問王書記得知,正在建設的是村民產業合作社,是咱們檢察院為解決三墩巖村農產品銷售問題、提高村民收入的一項有力舉措,村民們對這項工程支持度和期望值很高,連夜拉來材料,就是為了加快工期。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產業合作社建設現場

第二天早上,我剛起床,樓下的工地已經幹得熱火朝天了。工人們都是三墩巖村的村民,也幾乎沒有什麼大型機械,都是他們靠人力一點一點地挖地基、打木樁、和砂漿,但六、七個人之間配合默契、井井有條,沒有一點混亂。趁著中途休息,王書記和鄧隊長過去關心工程進度,拉拉家常,我也加入了他們。工人們中有一人叫譚之義,今年69歲了,但幹起活兒來絲毫不比年輕小夥子差。王書記問他都這麼大年紀了,咋還這麼有幹勁,老譚的臉突然嚴肅起來,說到:“說實在話,自從您們工作隊來了三墩巖,村裡的到處都在搞生產,這變化都是看得到的。我說國家現在政策這麼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我們自己肯搞事!

政策再好起些,(如果)什麼都指望別人了,那永遠脫不了貧!”我深以為然,也震撼於一名年近七十的老農能真誠地講出這番話。說完老譚和他的工友們又打著哈哈去幹活兒了,當我們離開時,聽到工地上傳來了響亮的號子聲,高亢而激奮,沉穩而堅定。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鄧隊長搬運村委會辦公桌椅

週三晚吃過晚飯,我隨駐村工作隊和村委班子來到三村落召開屋場會,旨在進一步解決該村落的用水問題。圍繞尋找水源、架設管道、用水管理等幾個方面的問題,村民們討論得很是火熱。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從白天

到黑夜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為解決三組“吃水”問題的屋場會現場↑

會議一直持續到夜裡8點多,大致的方案基本確定了,為了趁熱打鐵,王書記和鄧隊長又馬上趕去鄧從喜家,協商從他處取水源的可能性,結果獲得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喜娃子”高興地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

鄧從喜是六村落的村民,平日裡大家都叫他“喜娃子”,喜娃子告訴我們,他通過和鄰村一個巴東施工隊的協商,把一塊擋住道路的大石頭給移走了。這塊大石頭自從滑坡滾下來,就一直讓王書記和鄧隊長頭疼不已,村裡條件有限,再加上地處偏遠,始終沒有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十好幾噸重的難題,沒想到村民自發解決了。“喜娃子,你這可是給村裡辦了件大好事啊!”王書記稱讚道。“哎,這不算什麼,路搞通了我們大家都好。我說

黨和政府給我們做了這麼多,那我這也就是代表三墩巖村給黨和政府出份力。”喜娃子是憨笑著說出這番話的,樸素,甚至有點老套,但卻讓人打從心底裡相信他的真誠。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三墩巖的陽光穿過雲層

駐村的一週裡,我隨著王書記和鄧隊長也走訪了不少村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扶貧工作是一項“苦差事”,農村的工作不好做,特別是在三墩巖這樣的山區深度貧困村

,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更為艱辛的努力。王書記的嗓子已經沙啞了半年有餘,仍然每天不停地和村民們宣講溝通;鄧隊長的皮膚因毒辣的太陽也曬黑了好幾個色號,也要堅持踏遍村子的每一個角落。當然,我更看到了三墩巖村顯著的變化,水泥路四通八達,破舊的土房屋也一間間整修得堅固亮堂,家家戶戶的產業也發展得有聲有色,曾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三墩巖精神又一次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好久沒有看到過這麼璀璨的星空了,那是一種區別於耀眼太陽的光芒,微弱而堅定,給死寂的夜突然帶來了生氣。真的很美。

-END-

文 字 | 尋 覓

編 輯| 破 曉

審 校| 鸞 燕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扶贫记|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8/30(746)

往期精彩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