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你缺什麼?

最近這樣一則採訪故事經常被老師提及。

在2013年的央視春節採訪中,一位記者採訪了一位老人,問她“2013年,您缺什麼?”老人憨厚的笑了笑說“我缺塊水錶”……

採訪被放出來後,觀眾大多都只被老人這句俏皮的回答吸引了,而編輯在發稿子的時候,也只用了輕鬆的一句“不禁令人捧腹大笑”匆忙的結束了全文。

帶有某種批判性眼光的人經常會說一句透過現象看本質,說這裡面可能蘊含著某種社會現實,以此設想出老人僅僅只是缺塊水錶嗎?一塊水錶反映著現實生活中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缺塊水錶是否等於老人經濟條件的不富裕,是否可以解讀為咱們社會是否應該在老人晚年生活給予多一點的關懷,多一點的保障……

但是在我看來,老人的回答就是一種本能。

一種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本能。

2018,你缺什麼?

2018,你缺什麼?

■■■■■

下意識地掩蓋自己的傷口,用一些表面上看起來歡樂的東西來隱藏它。

這種本能在孩童時候就已彰顯了。

小時候,在大街上摔倒後,第一反應不是起來看看傷口嚴不嚴重,而是想著用什麼辦法來掩蓋受傷這個事實,當時懼怕的可能是長輩對你不小心的責怪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下意識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喜歡把自己的某些情緒隱藏起來,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傷疤讓別人知曉,以致慢慢的形成了只報喜不報憂的習慣。

在80、90後這代尤甚嚴重, 因為家庭環境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愛他們都人都太多了,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揹負太多的期盼,因此情感負擔也加重了許多,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他們都不想讓別人感到失望,不經意間就把傷口藏了起來,以致讓別人產生錯覺或許他還好。他們骨子裡是特立獨行的,即使單槍匹馬,也要活得像支隊伍。

或許你現在問他們 ,“2018缺什麼?”他會說,“缺假條”。

2018,你缺什麼?

INSTINCT

JUST N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